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地球日電子報 ‧ Taiwan   EarthDay   Network : : :
地球日電子報 2007.04.27
  相關連結
 

焦點: 《全球暖化特輯》 面對台灣:企業與個人篇

地球日活動手冊
全球連線
相關資源
關於地球日

(貼紙語法如下)
科博館歡迎大小朋友
一起參與地球日特展
咱愛溪水攏清清
國家地理頻道系列活動
生態淡水河。鐵馬遊溼地
你今天R(recycle)了沒?
森森不息 萬人手護地球
2007地球日活動總表下載
 
 
  相關電子報訂閱
環境資訊電子報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總覽
 

作者:張岱屏

《企業篇》

2007年4月3日的午後,建國南路上的台北市立圖書總館聚集了許多產業界的領袖,到訪的貴賓包括中美和董事長陳朝威、台灣證券交易所所長陳樹、經濟部工業局、福特六和、中華電信、中鋼等各大企業主管階層菁英,一同參與「第三代GRI(G3)永續性報告書綱領」發表儀式。所謂的報告書,說穿了就是資訊透明化,這個報告書與我們熟知的公司財務報表不同的是,它所公開揭露的是企業內部在環保與社會公益上的效績,未來這些資訊都會成為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事實上,許多企業已經在環境保護上耕耘許久,尤其是近幾年來全球持續關注的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議題。正隆紙業在2005年拿到全球第一張溫室氣體管理與查驗的ISO 14064認證,永豐餘造紙與廣源造紙在這方面也也做得有聲有色,其它像是石化與化工業的中油、中美和、杜邦,鋼鐵業的中鋼、水泥業的台泥、亞泥等,都在溫室氣體減量上受到肯定的企業。

《個人篇》

從我們起床那一刻起,就不斷的在產生二氧化碳,不要以為只有我們呼出的氣體而已,在日常生活作息中,都可以看到二氧化碳的痕跡。很直接相關的就是水跟電的使用,節能的生活相對的也是低碳的生活,能源本來是跟二氧化碳息息相關。

為了讓大眾更清楚知道在生活中製造了多少的碳,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帶入了國外溫室氣體計算機的概念,只要輸入數字就可以知道,你的生活替地球增加了多少二氧化碳。在台灣,平均每人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2萬噸,相較於2頭大象的重量,而這個數字大多可以透過個人行為的改變,而有所降低。例如:捨棄一人一車的方式,選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是共乘、多利用網路傳輸減少紙張的使用、少搭短程電梯改走樓梯、順手關燈關水、飲食均衡避免吃過多肉食、隨手帶餐具減少免洗碗筷的使用等,一些簡單的動作,卻能夠替地球減少溫室氣體的負擔。

全文請見

 
  地球日活動手冊  
  實踐案例  

再生能源

翻譯:黃釗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審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編輯部

目的:透過討論美國能源史以及20世紀技術發明,引導學生思考美國目前以及未來的能源需求。

  1. 讓學生探討新技術發明之普及,與分析美國不斷成長的能源需求狀況。
  2. 學生應能描述各種不同形式的再生能源,並比較可再生與不可再生能源對地球環境的衝擊。
  3. 學生應能確認選擇再生能源是適當的,以及它們對於美國整體能源使用的影響。

未來發展:內容可以應用於目前和未來的課程,本課程應能藉由歷史的探討提升對於能源運用走向之體認。

全文請見

 

畢芬的無衝擊的生活哲學 The No Impact Philosophy
 

作者:科林‧畢芬 (By Colin Beavan, No Impact Man) ;編譯:郭啟彬;審校:薛郁欣

在過去,對我的妻子蜜雪兒、女兒依莎貝拉、我們的狗法蘭奇還有我來說,除非是要當苦行僧,不然的話對於自然無衝擊生活方式的實際問題都跟我們沒有任何關聯。直到現在,我們都還是標準的便利生活迷,以及紐約市外賣奴隸。禁慾主義對我們或者整個世界來說,都不是一個實在的方法。

要拯救地球環境既不能用無意識的消費方式,也不能用自覺的反唯物主義方式,必須尋找一種中庸的方法。“無衝擊人”的想法不是要絕食而是要豐富滿足,不是要追求生態效率而是要保持“生態效力(eco-effective)”,這個詞是由環境科學家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與布朗格特(Michael Braungart)所提出。

全文請見

 

  氣候變遷  
  台灣訊息  

《是你,製造了天氣》第二十七章 如日光般耀眼,如風般輕盈

作者:提姆.富蘭納瑞;編譯:林雨蒨

在對氣候改變的抗戰中,我們必須決定是要把氣力用在運輸或是電力網絡上。倘若我們先替電力網絡去碳,那麼我們就可以使用開發出的環保能源替運輸去碳。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兩位研究人員做了一番探查,看看世界上是否具有運作我們目前享有的電力網絡同時又能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技術。

結果,他們指出,從接收風力、太陽能到核能等等,全球基本上共有十五種正在發展的技術,至少可在接下來的五十年在控制世界碳排放上扮演關鍵角色。

全文請見

 

要溼地 不要CO2 全台荒野人響應地球日
 

環境資訊電子報2007年4月23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響應422地球日,荒野保護協會全台八個縣市同步舉辦地球日主題相關活動,共計吸引約2,000名企業界員工、學校師生、環保單位志工、童軍團團員與一般民眾參與,一起在這一天,展現對地球與環境保護的熱情。

台灣曾經擁有許多健康的河川和大片自然溼地,北台灣更是幸運的有流域面積廣達2,726 平方公里的淡水,如果河川與溼地能夠發揮原本調節微氣候的功能,吸收熱度、調節溼度,就像在台灣滾燙的額頭上用清涼的毛巾為他吸收熱氣,用自然溼地的冰枕和緩高升的溫度。

全文請見

 

發行人:李永展
總編輯:陳瑞賓
責任編輯:劉香君
薛郁欣
網頁設計:蔡佳蓉
網頁編輯:陳穎文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Environmental Info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 FAX:886-2-23020101
會址:台北市萬華區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http://e-info.org.tw ‧ E-mail: service@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