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岱屏
《企業篇》
2007年4月3日的午後,建國南路上的台北市立圖書總館聚集了許多產業界的領袖,到訪的貴賓包括中美和董事長陳朝威、台灣證券交易所所長陳樹、經濟部工業局、福特六和、中華電信、中鋼等各大企業主管階層菁英,一同參與「第三代GRI(G3)永續性報告書綱領」發表儀式。所謂的報告書,說穿了就是資訊透明化,這個報告書與我們熟知的公司財務報表不同的是,它所公開揭露的是企業內部在環保與社會公益上的效績,未來這些資訊都會成為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事實上,許多企業已經在環境保護上耕耘許久,尤其是近幾年來全球持續關注的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議題。正隆紙業在2005年拿到全球第一張溫室氣體管理與查驗的ISO
14064認證,永豐餘造紙與廣源造紙在這方面也也做得有聲有色,其它像是石化與化工業的中油、中美和、杜邦,鋼鐵業的中鋼、水泥業的台泥、亞泥等,都在溫室氣體減量上受到肯定的企業。
《個人篇》
從我們起床那一刻起,就不斷的在產生二氧化碳,不要以為只有我們呼出的氣體而已,在日常生活作息中,都可以看到二氧化碳的痕跡。很直接相關的就是水跟電的使用,節能的生活相對的也是低碳的生活,能源本來是跟二氧化碳息息相關。
為了讓大眾更清楚知道在生活中製造了多少的碳,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帶入了國外溫室氣體計算機的概念,只要輸入數字就可以知道,你的生活替地球增加了多少二氧化碳。在台灣,平均每人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2萬噸,相較於2頭大象的重量,而這個數字大多可以透過個人行為的改變,而有所降低。例如:捨棄一人一車的方式,選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是共乘、多利用網路傳輸減少紙張的使用、少搭短程電梯改走樓梯、順手關燈關水、飲食均衡避免吃過多肉食、隨手帶餐具減少免洗碗筷的使用等,一些簡單的動作,卻能夠替地球減少溫室氣體的負擔。
【全文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