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白曉燕案十週年,白冰冰女士在紀念愛女之際,不忘提醒社會反對廢除死刑,甚至要發動連署和遊行來與支持廢除死刑的團體抗衡。這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新聞了!看到她的反應,我們只有感到不捨和心疼,而且更希望有機會可以和她直接對話。
事實上,我們這些所謂的人權團體想要的,和白冰冰女士所要的是完全相同。大家都是希望治安變好、不要再有殘暴的兇殺案件出現、所有人免於恐懼、開開心心平平安安的過生活。
我們最大的不同只是在於對「死刑」是否有嚇阻犯罪、懲罰「壞人」的作用,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白女士說「不願遺憾重演、反對廢除死刑」。可是如果死刑真的有嚇阻作用,當初就不會有陳進興犯案;如果死刑真的可以給被害者家屬公道,那她為什麼痛了十年,還依然無法止痛?
我這樣說,或許太武斷、太冷血了。但是,請想想一個簡單的道理,哪一個人犯罪之前,會先想到「我會被抓到、我會被判死刑,所以我不要作壞事」?大部分的人會作壞事,想的一定是「我不會被抓到」。是的,我不是白冰冰、不是被害者家屬,無法真切地體會到他們的痛。但是,我知道一件事情,死刑執行並無法讓大家從痛苦中走出來。或許,你會說,這就是那些加害者可惡的地方,他們所給予被害者家屬的痛,是完全無法彌補的。不過,與其製造一個「人人喊殺」的報復型社會,我們寧可帶領台灣民眾更正面地思考。
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
2007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在地發聲 徵件
|
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是台灣第一個民族誌影展,也是亞洲的創舉。長久以來,在各國舉辦的國際民族誌影展中扮演著向民眾推介優良民族誌影片的重要角色,具有強大的社會教育功能。我們希望透過兩年一度的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藉由影像、聲音等媒介的傳達,對文化作出深入地詮釋,進而觸發文化間的溝通,並激發本土文化的省思。
第四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將於2007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在台北舉行。本次影展由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主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等單位協辦,主題訂為「在地發聲」。從人類學發展之初,各地的原住民族群一直是民族誌影片的主要對象,近年來,原住民從被書寫與被呈現的歷史過程,漸漸移轉到可以控制自己形象的社會環境,原先的被攝者已開始拿起攝影機,主動講述自己的故事,原住族群的形象、文化與議題呈現,從此有了非常不一樣的面貌。第四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擬以「在地發聲」為主題,試圖提引世界各地原住群體的影片製作( indigenous filmmaking)和長期關注原住民議題的非原住民影像作品,藉由雙向觀點、多元主題的民族誌影片的呈現,交互觀察在地者與局外人所透露的切入角度和創作盲點,亦試圖透過影片的各家觀點、主題呈現、媒體策略和表現形式與風格等等面向,輻輳出更細膩、更具層次的對話的可能性。
除了以「在地發聲」為題的多樣化主題影片之外,我們也廣徵新近(2005-2007年)完成的優異文化性紀錄影片,以豐富本屆影展的多元性和文化內涵。
影展主席 胡台麗
影展總監 林文玲
‧報名截止日期:2007年6月10日。
‧ 入選作品將於7月底前公布。
(詳情請見)
|
|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2003年成立以來,我們的訴求絕對不是「廢除死刑」這四個字那麼簡單。死刑有冤案的問題,所以我們關注司法改革、關注裁判品質;死刑有階級的問題(低教育程度、低社經地位的人,比較容易被判死刑;同樣犯下殺人罪的國立大學高材生,卻更容易獲得社會寬容與期待其更生),所以我們關注每個死刑被告的人權;死刑有被害者家屬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求法務部針對死刑案件之被害人提出特別扶助方案,我們也和國外的犯罪被害人家屬的團體接觸,希望他們能提供自身的經驗;死刑存廢有生命教育、人權教育的問題,所以,我們不間斷地用盡各種方法和大眾對話;死刑有的問題太多太多…。
很多人說,這些人都是壞人,管那麼多做什麼? 人權是一種普世價值,無法分成好人的人權、壞人的人權,就如同不能夠分成白人的人權、黑人的人權;男人的人權、女人的人權一樣。人權多一點、少一點,誰來決定?
另外,他們是不是全部都是「壞人」,我真的不敢說。因為,你我還有法官都不是神,誰能百分之百的確定?前兩天不是才看到一則美國的新聞,因為現在科學鑑定發達,所以證明一個已經被執行的死囚,他確定是冤枉的。美國有很多冤案研究,例子不少;台灣則有盧正案錯誤執行的例子,殷鑑不遠。所以,「不願遺憾重演,要廢除死刑!」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