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性別教育電子報第007期
 
《性別教育電子報》第007期 2007 /5/ 10
   

親愛的朋友們:

   四月份的「性別主流 草根培力」研討會暨工作坊,瑞典女子公民高中教師們與我們分享了該校的創校理念、女性主義與社會學習、科學學習、移民女性課程及幼兒教育等,獲得了不少與會者的熱烈回應,本期電子報特別收錄了「幼教篇」會議紀實摘要,讓更多無法參與此次活動而向隅的朋友們也能認識到她山之石的瑞典經驗。
   當國外友人來訪之際,台灣本土的年度盛事—媽祖遶境也正熱鬧展開,然而在媽祖進香活動已成為數眾多的國人(據媒體報導,甚至外國人)每年必定參與的重要文化儀式之時,卻也讓人發現這場朝聖之旅中所隱含的性別歧視現象,透過 「看媽祖遶境 想起性別歧視」一文的分享,我們邀請各位讀者共同來檢視台灣習俗文化中的性別議題。
   接下來的幾期電子報,我們將陸續分享更多瑞典經驗,尚未訂電子報的朋友,趕快跟上您的腳步喔;最後,跟各位報告一個好消息,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網站換新裝囉,內容更為豐富、更方便閱讀,歡迎大家多多使用,並給予協會更多的支持與鼓勵。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2007.05.10

 

 

 
【本期索引】
 
【活動紀實】「性別主流˙草根培力」研討會暨工作坊紀實


「性別主流˙草根培力」研討會暨工作坊紀實
台灣與瑞典的對話
系列一:幼教與性別 (上)

講者:瑞典女子公民高中幼教老師 Eva Fahl / Fariba Bassiri
逐字稿資料整理:鄧佳蕙 / 楊靜怡

瑞典幼教在整個教育體系的位置
   關於幼教的部份,瑞典有所謂的基礎教育〈相當於台灣的國中小〉,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接下來就是高中到大學。幼教的部份其實有非常多的形式,除了幼稚園以外,還有一個叫「開放幼稚園」。
  瑞典是一歲就可以上幼稚園,師生比是三位老師配置二十位小朋友,三位老師中有幼教老師及保育員。幼教老師必須有三年大學的資格,保育員則是兩年的職業學校〈相當於台灣高職的保育科〉,蒙特梭利學校是混齡教學,一般的幼稚園會分成「小小孩班」及「大小孩班」兩種〈不像台灣分成四級,從幼幼班到大班〉,瑞典幾乎所有的幼稚園都是公立的,也就是所謂的市立,市政府有責任提供家長托育、照顧的部份,如果是蒙氏或華德福等有特殊教育理念的幼稚園,也可以申請不要由市政府經營,由個人譬如幼保人員、家長等共同合作經營,這種就稱為是私立學校〈私立的概念跟台灣不同,她們的經費還是由國家共同來補助的〉。

女子公民高中蒙特梭利幼稚園
   女子公民高中幼稚園成為蒙特梭利幼稚園已有十年時間,在此之前附屬於女子公民高中,並非純蒙特梭利幼稚園,幼稚園裡目前有20位小朋友,11位女生、9位男生,收托的年紀是2.5歲到5歲,6歲的時候有個「學成班」,這個學成班有時候是自己教學,有時候是與小學協同教學,這並非義務教育,但是學生可以自由參加。教師的配置是三位蒙特梭利老師、一位小兒護士、一位雜役〈廚房、清潔人員〉。開放時間是早上8點15分到下午4點15分,七月會有一個月的暑假。一整天的時間安排為8點15分至9點是小朋友到校時間,小朋友到校的時候,老師們都會蹲下來看著小朋友的眼睛握著她們的手道早安,這間學校沒提供早餐,但是小朋友可以帶水果、小點心到校,並在午餐之前自行決定什麼時候吃,要吃的時候就到小餐桌上吃。


主持人楊佳羚(右一)及講者Eva(中)、Fariba(左一)



Fariba說明玩具中的性別意涵


現場幼教教學示範
 

    9點到11點是蒙特梭利時間,小朋友自行決定有興趣的主題,老師只是督導的角色,引導小朋友而非規定小朋友照制式規定學東西。這些活動都是小朋友可以很容易自行操作的具體事物。若有新教具老師會先展示給小朋友看,這些教具從實體的到抽象的數學演練都有。11點半會有一個集合時間〈所有瑞典幼稚園都有這個集合時間,只是時間不一定〉,小朋友會圍成一個圓圈,有時候是一起唱歌、或是有個主題做討論,這個集合時間目的是給每位小朋友說話、發表的練習機會。12點時外面的餐廳會送午餐到學校。稍事休息之後,下午小朋友會外出遊玩,風雨無阻即便下雨、下雪也會外出,儲藏室放有〈瑞典制式的〉小腳踏車、各種玩具,小朋友拿出去玩之後也會拿回來放好。戶外遊玩之後,會有一個點心時間。接下來就是一些教學活動。4點半時就等候親人來接。(待續)

top

 
【時事觀點】看媽祖遶境 想起性別歧視

看媽祖遶境 想起性別歧視

呂木蘭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常務理事

  農曆三月是媽祖的季節。筆者多年來參與觀察媽祖進香活動,發現幾個與性別議題相關的現象,或可供大家參考。

   一、搶轎、強摸神像是對媽祖的性騷擾。曾幾何時,只要每逢媽祖遶境出巡,眾人的權力便開始凌駕神明,搶轎、強摸神像成為眾人祈求被保佑的儀式。保生大帝、城隍爺或土地公等男神出巡遶境時,鮮少有搶轎或強摸的新聞,何以女神媽祖出巡的時後,就不能保有神聖的尊嚴與空間呢?這難道不是對媽祖的性騷擾嗎?
   二、讓女性參與廟宇事務,彰顯性別平等。傳統廟宇事務活動,舉凡興廟建廟宇、成員組織、祭祀典禮或進香活動等,鮮少有女性參與。而包括社區保護、地方建設或文化教育等功能,女性也間接被排除在這些公領域之外。所幸,少部分廟宇漸漸有女性加入參與廟宇活動,證明了女性不管在智力與體力,都能勝任傳統廟宇的相關決策與事務。
  三、破除女性身體不潔的迷思,提升女性地位。筆者在進香過程中,仍常聽到「有月經的女性不能到廟裡拜拜」、「坐月子的女性不能進香」等話語,甚至女性的內衣褲不能汙染到進香的聖物等禁忌。女性的身體有別於男生的身體,這是生物自然的結果,怎麼可以認為女性身體不潔、而成為限制女性行動的理由與藉口呢?坐月子的婦女參不參加進香活動,應該視她自己的身體狀況,而非成為一種禁忌。
   筆者也建議廟宇的主事者,不妨「擲杯」問神明,是否該是接受「性別主流化」的時候了呢?
  (本文原刊載於2007年5月3日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top

【精選書摘】玩,是最好的學習

玩,是最好的學習

               楊佳羚 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學博士生/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前祕長  

  和台灣截然不同的是,瑞典社會相信「玩是小朋友最好的學習」。瑞典幼稚園希望孩子學會的是「與大自然及他人和諧共存」,這樣的幼教理念讓學習成為一輩子的興趣。

   記得我第一次到瑞典的幼稚園參觀時,曾有隔壁校的小學生隔著小矮籬,一邊看自己的弟弟妹妹在幼稚園玩,一邊好奇地問我:「妳為什麼戴眼鏡?」

   台灣學生近視的比例很高,即使看起來沒戴眼鏡,也應該是戴了隱形眼鏡。但在瑞典學校裡卻很少看到人戴眼鏡;因此,對於瑞典小學生的好奇,我的回答是:「因為小時候看太多電視。」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他們接下來的問題:「妳為什麼要看電視?」
   我們常戲稱,「沒有常識也要看電視。」但我發現,我們社區裡大概就我最常守在電視機前,兒童節目開始的時間,小朋友們常都還在外面玩。
   曾有個瑞典朋友跟我說,在瑞典,平均每五個小朋友就有一個遊樂場。雖然我沒有考證這個數據,但在社區、公園,到處都可以看到給小朋友的遊樂設施。這些設施通常十分「陽春」──在沙地上,用大輪胎和小輪胎做成的鞦韆,可以適合不同年紀的小朋友玩;一個小木屋,就可以讓小朋友發揮想像力,創造出各種不同的玩法。沙地環保又安全,而且沙子就是小朋友的最愛。

讓創意奔馳, 處處是可玩之材
   靖娟兒童基金會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台北的小朋友最常玩耍的地方是家裡、速食店或百貨公司。台灣地狹人稠,在天然條件上不如瑞典,但許多不利於小孩玩耍的缺點是人為的不良設計所造成。舉例來說,台灣的公園或社區公共設施常常是「擺好看」的──到處是水泥地,層層階梯加上剪裁整齊的柏樹,卻不是讓娃娃車通行無阻、讓人舒服休憩、讓小朋友盡情玩樂的空間;即使有遊樂設施,也常是在水泥地上加舖黑色軟墊,既不環保,造價又高。如果這些景觀或空間的設計者曾經靜心看過一個小孩玩耍,或是細心觀察父母如何因為推嬰兒車而寸步難行,也許便會改變大而無用的空間設計,改由使用者的觀點來設計出好玩的天地。

  曾有台灣學者在參觀瑞典幼稚園時,覺得瑞典的幼稚園看來很「破爛」。這樣的觀點是基於和台灣許多連鎖式、看來富麗堂皇的幼稚園比較,卻沒想到「羊毛出在羊身上」,看來豪華的遊樂設施,是由讓家長負擔沈重的幼稚園學費堆積起來的。另外,在我的觀察中,豪華的遊樂設施不見得是小朋友的最愛。小朋友常常「處處是可玩之材」,而且往往越簡單的遊樂設施或玩具,越能激發小朋友的創造力。有一次在哥特堡,我突然發現社區小朋友怎麼跑到腳踏車棚上面去,仔細一看,兩兩小朋友正在撿樹果子互相丟向對方,公園裡長斜的樹也成了小朋友的最愛。這些全是小朋友自己創造的遊樂器材。

闖關遊戲, 有請膽大心細的小孩
   二○○四年夏天的哥特堡節,植物園裡設了許多「遊樂站」讓小朋友挑戰。其中「科學教室」讓小朋友領花盆學習種花、用義大利長麵條搭蓋模型、或利用力學原理玩「釣魚」遊戲。草地上設置的闖關則是讓小朋友從帆布下爬過去、從輪胎上依序踏過、用一截大水管讓小朋友鑽過去……,都是簡單的材料卻變化多端。最讓我歎為觀止的是一項適合八到十二歲小朋友的挑戰賽,小朋友先在身上綁好安全護繩,主持人遞給小朋友牛奶塑膠箱,小朋友必須保持平衡地疊好塑膠箱,看誰可以堆最高而且平衡地坐在堆高的箱子上。萬一疊著的箱子失衡倒了,另一位遊戲主持人就負責拉小朋友身上的護繩,讓小朋友不致於掉下去。當天的女生紀錄保持人堆了六十四個塑膠箱,男生紀錄保持人則堆了四十二個塑膠箱。這樣訓練小朋友膽大心細的平衡遊戲,只要搭設良好的安全護繩和牛奶箱就可以玩。
   瑞典小朋友的遊戲或活動常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星期五兒童節目的益智問答中,除了靜態的搶答外,小朋友還必須穿戴上攀岩裝備,在一面牆上拿下字母卡來拼字。攀岩小朋友身上都有護繩以確保安全。二○○六年還有一個新節目,每集由不同的教練及小朋友參與不同的冒險行程,包括騎馬穿過原野、山丘,在雪地上行走、紮營,穿過瑞典與挪威邊境等。每集都有一些難關,諸如小朋友騎馬騎到一半,突然發現馬蹄鐵掉了,或是小朋友和教練努力趕路,卻還是錯過了瑞典與挪威邊境一天才一班的船……。在闖關節目裡,小朋友則要先用鋸子把木頭鋸斷,才能跑到下一站。這些似乎都是台灣無法想像的,可以設計給兒童的活動或遊戲。
   在台灣,我們常聽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說法,結果家長把孩子送到貴族幼稚園外加各種昂貴的才藝班,小孩則從小學習「競爭文化」,並且在填鴨式的教育中反而變得對學習反胃﹔許多人戲稱考完聯考後最想做的是「焚書」、工作後仍繼續維持閱讀習慣的人寥寥無幾。和台灣截然不同的是,瑞典社會相信「玩是小朋友最好的學習」。瑞典幼稚園希望孩子學會的是「與大自然及他人和諧共存」,我在瑞典幼稚園及生活的觀察正印證了這樣的教育理念。小朋友從自然的環境、簡單的素材中創造出變化多端、創意無窮的遊樂器材,和自然成為朋友,在遊戲過程中學習和別人合作、共享。

一直玩、成天玩, 一輩子樂在學習
   我對於瑞典小孩的印象就是「一直玩,成天玩」,但瑞典學生的學習表現在世界評比中不輸其它國家,而且瑞典的教育方式讓學習變成一輩子的事。我的瑞典文課本裡有個數據指出,瑞典人平均每周閱讀○點七本書,每天花二十三分鐘閱讀;瑞典的成人教育風氣也十分盛行,除了在職進修課程中有相關社會議題討論外,許多人還參加公民高中、公民大學的夜間課程,圖書館的使用率也很高。

   我們都知道「揠苗助長」之害,台灣許多家長雖然不喜歡這樣的教育方式,卻也被教育環境推著走,到頭來家長負擔沈重、小孩也不開心。我們不妨想想,自己希望小孩如何成長?或者,我們是否曾經問過,小朋友想要怎麼長大呢?在瑞典,我很想再當一次小孩,當一個大人相信我可以在玩耍中學習的小孩。 (以上摘自《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一書,女書文化出版。)

  (本文原刊載於2007年4月7日 中國時報 浮世繪精選書摘)

top

 

社團法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http://www.tgeea.org.tw

Tel:886-02-23638841 Fax:886-02-23698234  
(106)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郵政劃撥帳號:19752544、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寫信給我們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