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牛皮膠紙及汽車隔熱膜起家的岱稜科技,2002年運用本業的真空蒸鍍技術,成立光電材料事業處之後,將觸角延伸到光電領域。 |
有沒有搞錯!老牌紡織公司成立光電研發中心?人造纖維業者開發次世代可撓式面板?化工廠變成電子上游材料產業?
別再以為傳統產業是「LKK」的夕陽產業。因為,台灣傳產業者正悄悄進行一場「變身革命」,包括遠東紡織、新光合纖、長興化工、大立高、永光化工、岱稜科技等公司,都有志一同進軍光電與半導體材料領域。有人戲稱這是「歐巴桑變身流行美少女」,令人驚艷!
減少對日本的進口倚賴
追溯台灣光電業的發展軌跡,從最下游的面板廠,到中間的面板零組件、生產製造設備,一路向上游發展,如今更開始進軍最上游的光電材料,也為傳產業者帶來轉型的契機。
岱稜科技人力資源課課長蔡宜芳觀察,台灣面板業產值雖然全球第一,但光電材料仍然受制於日本,為減少進口降低成本,國內傳統材料業者紛紛轉戰光電上游材料,從自己的老本行出發,切入光學薄膜、偏光膜、光阻劑或電鍍液的生產。
以岱稜來說,是以牛皮膠紙及汽車隔熱膜起家,2002年運用本業的真空蒸鍍技術,成立光電材料事業處之後,將觸角延伸到光電領域,而公司也從「岱稜實業」改名為「岱稜科技」。
打入科技大廠供應鏈
類似岱稜的公司,較具代表性的,在塑化業有長興、永光、和桐、大立高、三芳,紡纖業有新纖與遠紡。
紡纖業者大多是將聚酯產品,延伸應用到光學薄膜領域。例如遠紡就成立了光學膜廠,計畫生產平面顯示器用光學補償膜、抗刮膜及保護膜等光學產品,朝LCD上游材料發展。而新纖在吳東昇出掌董事長後,也積極展開轉型之路,從本業的化纖技術出發,用轉投資公司的方式,將產品線延伸到背光模組原料、光學級聚酯薄膜等領域。
化光領域的長興,早期生產塗料用合成樹脂,1985年起跨足電子化學材料的開發,如電路板製程用光阻劑、半導體製程封裝材料、顯示器材料及光電化學材料等,與長興合作的廠商,涵蓋了半導體、封測、面板的重量級廠商。從色染料起家的永光,也從10年前跨入顯影劑和光阻劑等電子化學產品,與晶圓雙雄都有供應鏈的合作。
研發中心扮演轉型火車頭
這些傳產業者跨足科技業,最大的改變就是成立研發中心,透過招募國防役精英,網羅碩士級以上的工作者,提升企業的研發能力。
以遠紡來說,2001年成立研發中心,投入光電、高分子化學、紡織印染、生物醫學等四大方向的研究。目前遠紡研發中心已有百人規模,今年針對光學膜、生醫科技與高分子中心等新事業群,需求數10名研發人才。
而長興化工則將原有研發中心,擴大為「長興研究所」,目前研發人員有200多人,博碩士就佔一半。
岱稜科技也計畫整合真空蒸鍍及光電材料事業處的研發人才,將在今年下半年成立研發中心,並增聘10名研發工程師及國防役人才。
理工科系畢業生回流
過去傳統產業比較不受新鮮人青睞,化工、機械、電機等科系畢業生,大多往電子業發展,造成傳統產業員工年齡偏高、學歷偏低,多以高職專科學歷為主。但隨著傳產跨足科技業,逐漸打開公司知名度後,理工科系畢業生已有回流的趨勢。
長興表示,這幾年發現很多半導體人才,重新回籠到化工產業,發揮自己的專業。同樣情形也發生在岱稜,蔡宜芳說,岱稜長期專注真空蒸鍍領域,屬於較冷門的行業,雖然公司營運獲利穩健,但由於知名度不足,較少受到求職者注意。自從成立光電事業處後,吸引許多求職者打電話來,主動詢問工作訊息。
打破傳產與科技業「二分法」
許多傳產已突破本業窠臼,在科技領域闖出一片新天地,以長興化工為例,過去為國內最大的樹脂生產工廠,轉型生產高科技電子材料後,目前營收有一半來自電子產品,其中乾膜光阻劑、CD/DVD保護膜,產量更達到世界第一。而傳產挾著本業成功,以企業多角化經營策略跨入科技業的例子也不少,例如製鞋業龍頭寶成集團,近年就成功跨足LCD模組產業。
「傳統產業」與「科技業」的分野逐漸模糊化,不再涇渭分明,傳產業者也需要科技研發人才,而且產業前景與獲利可能比科技業更好。可別因為公司名少了「科技」或「光電」2字,求職時輕易略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