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7-05-16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5-16》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落實零體罰 挑戰才要開始 
  ◎英語充電站:大學生提昇英文聽力的基本途徑 



教育論壇:落實零體罰 挑戰才要開始
  羅德水(教師)李漢中(永嘉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教育部「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以下簡稱「注意事項」)公佈之後,草案內容引起各方不同看法,肯定者認為,相較於教育基本法對於「體罰」的模糊定義,此次「注意事項」嘗試對「管教」、「處罰」與「體罰」做出區隔,應有助於教師之適法管教,不過,亦有論者抱持疑慮,認為草案內容完全以學生為主體,固然有助於學生權益之保障,卻也相對忽略教師在教學現場可能面臨的問題。

持平而論,「注意事項」雖已嘗試釐清「管教」與「體罰」之分野,並且正面表列包括口頭糾正、調整座位、靜坐反省、站立反省、公共服務等教師得採取的一般管教措施,或有助於化解先前對於體罰定義不明的質疑,惟檢視草案內容,仍有部分問題亟待進一步斟酌,限於篇幅,試舉幾例供參:

首先,第8條(定義)第4款之處罰,其中不利處置所指為何?未予界定,再度呈現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輪迴;且稱違法之處罰包括體罰,既包括體罰,卻又在第5款規定體罰之定義,造成處罰與體罰在概念及定義上之重疊與矛盾,如此未能明確區分二者概念,尤其對與處罰與體罰之特徵無法分辨下,又如何使受規範者依循?

其次,體例上,第17、18及19條均為禁止規定,性質同一,卻疊床架屋分設規定,與立法經濟之要求不符。加之既為禁止,即屬強制規定,然上述3條之本文卻出現「應避免」之訓示規定用語,誠不知究係禁止,抑為道德勸說?

繼而,第27條特殊管教措施部份,所謂「請學生進行合理之體能活動」之正確意涵為何?未予說明,易滋疑議。蓋本條項末段係以「但不應基於處罰目的為之」作為限制規定。既係如此,又如何認定實施者非以處罰為目的而實施所謂之合理體能活動?

最後,第29條高關懷課程部分,姑不論第4項「每週課程以5日為限,每日以7節以下為原則」之規定是否合理,且是否影響學生正常課程受教之權利,單就總量管制之限制,亦即本項只限制每週之數量,卻疏未就每月,乃至每學期之最高數量明文限制,不免發生法治漏洞,不可不察!

筆者建議,要落實零體罰政策,除前揭「注意事項」應進一步研修,仍有以下配套措施應予落實。

首先,教師法應同步修正:自零體罰條文納入教育基本法後,各界多將關注焦點置於教育部「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之訂定,事實上,依教師法第17條之規定,有關教師輔導管教學生辦法,應由各校校務會議定之,此一法規授權命令與教育部前揭「注意事項」之間的法律關係為何?目前各校自訂之輔管辦法內容是否受教育部「注意事項」之約束?教育部訂定此一「注意事項」之法律效果何在?都有釐清之必要。筆者建議,教育部應擬具教師法修法版本,由中央主管機關統一訂定(或與全國教師會協商後訂定)「教師輔導管教學生辦法」,以免各校莫衷一是、徒增紛擾。

其次,國中小應增置專職諮輔人員:依「注意事項」第27條之規定,教師所為之一般管教措施無效或學生仍然不服管教時,教師得要求學校輔導室或學務處協助處理,由行政處室同仁接手後續輔管措施。理想上,這當然是一般教師在窮盡管教措施後所能想到的求援管道,不難預見,若按草案內容實施,後送行政處室處理之學生將會大幅增加,問題在於,目前全台各國中小之訓輔人員均由教師兼任,在肩負行政工作與繁重課務壓力下,如何有效協助各班老師處理輔導管教學生問題?筆者建議,在完成零體罰入法之後,立法院應進一步修正國民教育法,比照高級中學法與職業學校法之標準,在原有組織編制外,於國中小增置不授課之專任輔導教師,以減輕國中小教師沈重的教學與輔管學生壓力。

最後,重建互信的親師生關係:過去在升學主義的壓力下,許多家長為了學生成績往往默許、贊成教師施行體罰,然而,時至今日,體罰不僅是外界評斷教師適任與否的重要指標,甚至屢屢成為親師生衝突的焦點,即便如此,每當有校園體罰事件見諸報導,也總還會有家長聯名為老師陳情背書,甚至出具所謂「體罰同意書」以為憑證,足見體罰問題確有其深層的社會結構因素,以此觀之,在家長認知與社會氣氛未完全隨之調整前,光憑零體罰入法,或是課教師以重責,是否就此終結校園體罰,顯然不無疑問。

事實上,相對於教師體罰學生,近年來有關校園霸凌,甚至是學生辱罵、毆打教師的情形亦不乏其例,凡此都是推動零體罰時必須同步正視的課題。吾人以為,保障學生之受教權與身體自主權符合進步國家的作法,不過,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在零體罰入法之後,如何研擬配套措施,重拾互信的親師生關係,主管機關的挑戰顯然才要開始。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大學生提昇英文聽力的基本途徑
  李振清(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培養「英文聽力」(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skill),一直是當代大學生及社會人士極為關切,但也是在學習過程與方法上,讓人最感兩極化的英語學習活動。懂得利用方法的人,可以將「閱讀」與「聽力練習」結合在一起,配合耐心與努力,並藉由閱讀、看電視,與聆聽對話或演講中,隨著語法理解與詞彙增進,奠定良好的英文聽力基礎。

傳媒普及 國人聽力未提昇

英文聽力的培養,並非建構在支離破碎式的「孤立學習」(isolated learning)模式中。相反地,要培養好英文聽力,必須跟閱讀、口說、寫作、文法與翻譯等學習活動契合,達成相輔相成的學習效果。同時,廣泛知識的拓展,也是增進英文聽力基本途徑之一。

去(2006)年出版的《教育與文化》(Education and Culture: The Journal of the John Dewey Society)第21卷、第一期中,由Anne M. Knupfer所撰寫的〈孤立的學習,其成效令人質疑〉(Isolated Learning Is Doubtful Learning)專文中,就直接反應出一般孤立學習所造成的時間與精力之浪費。因此,在當前資源充沛的英語教育環境下,若能廣泛閱讀出發,接著熟習語音、語法、語調之變化、修辭(rhetoric)的運用,以及「預知能力」(anticipation skill)的培養,則英語聽力的提昇,並非難事。耐心、毅力與方法是當代大學生提昇英語聽力方面,最需要培養的基本態度。

民國51年當台視創立前,全台灣並沒有任何電視與外國電視影集(如現在的HBO、Star Movies、Cinemax、E-movies等),或國際英文新聞(如CNN、ABC、NBC、BBC等)環球頻道可供歷練英文聽力。在那年代裡,經常可以在大清早看到很多人抱著電晶體收音機,專心收聽當年的「美軍電台」(Armed Forces Network, Taipei - AFNT,也就是當今ICRT的前身)。這是教室外唯一歷練廣播英語聽力的途徑。如今,網路傳播科技的發達、國際媒體的普及、外國影集取得的方便,與各大學英語教育設施如「英文自學中心」之完善,照理國人的英語聽力應可大幅度提昇。然而,情況並非如此樂觀。國人的英文聽力還是未能進展到一個讓大家都可達臻基本國際溝通的境界。

今年4月27日晚間7點半,筆者從高雄完成某大學的英文評鑑返回台北。出了高鐵站後,循序排隊等待坐計程車回家。前頭的一位操歐洲口音、類似科技專業的年輕人上了計程車後,立刻又拎著行李,緊張地開門下車。看到這種「被請下車」的尷尬場景,筆者立刻下車問他:「Is there any problem?」(有問題嗎?)

這位初到台北這個國際大都會的歐洲科技人士緊張地說,「The driver can not understand English.(駕駛不懂英語)」他隨即問我:「How to say 'Grand Hyatt'?」(「君悅」飯店怎麼說?)

筆者立刻下車,告訴下一部排班的計程車運將,客人的目的地是「君悅」飯店。

這次經驗讓筆者體會到國際大都會如台北,竟然因缺乏英語聽力而將客人「請下車」。這顯然是國際的大笑話!

現代的全民英檢(GEPT)、托福(TOEFL)、多益(TOEIC)、雅思(IELTS)等檢定測驗均設定有聽力測驗與寫作。然而,通過這些檢測項目的聽力測驗後,並不能保證正常的人際跨語言溝通很順暢。如何將學習、檢測、實際運用結合,實是大家應深思的課題。

上星期三(5月9日)筆者從圖書館出來時,有一位廣電系四年級的學生從後面追趕上來,靦腆地攔住筆者說:「請問您是李振清老師嗎?」

看他那副誠懇、嚴肅的樣子,筆者潛意識地感覺到他有問題要問,所以我很客氣地說:「是的。您有什麼問題嗎?」

這位碩壯的大男生急促地說:「我是廣電系四年級的學生,聽過老師有關提昇英語文能力策略的演講。我快畢業了,很想請教老師『如何提昇英語聽力的能力』。」

的確,成熟的大學生都感受到就業前的挑戰工作之一,就是21世紀全球化社會所需的基礎英語文能力。其中,「聽、說、讀、寫、譯」5項英語「語言能力」(language skills),又以「英語聽力」(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為面對面溝通所需的最直接「頻道」(channel)。沒能聽懂對方所問的問題,怎能適當回答,或進行有效的溝通?

台灣大學生及一般政府部門的公務人員,英語聽力的障礙甚為普遍,但有些障礙是心裡的因素所造成的。這些困難可以逐步化解。但外在的因素如英語教育問題、大學學測和國中基測不考聽力,自然造成英語聽力訓練的排擠效應。

大考測聽力 有助英語教學

在全球的非英語系國家中,以色列和韓國均將英語聽力測驗列入大學聯考的項目中。如此一來,學生和老師和自然會在英語聽力的課程和教學中下功夫。

2004年筆者赴南美智利首都聖地牙哥(Santiago, Chile)參加第三屆「APEC教育部長會議」時,有幸陪同我國的教育部黃前部長榮村博士,與韓方進行雙邊會談。在談到台、韓兩國推動教育國際化,與提昇全國英語文教育的努力時,筆者特別讚美韓國在大學聯考測試項目中,加列英語聽力測驗的睿智。與會的韓國副總理兼教育部部長官(部長)安秉永(Ahn Byung Young)博士立刻回應:「這是我決定的重要教育政策。」

英語流暢、學養豐富、曾任韓國教育人力資源部長的安秉永博士強調,在邁向全球化的現代教育體制裡,英語聽力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這也難怪當前的聯合國秘書長已經由前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Ban Ki-moon)順利接任。

大學英文學測不考英語聽力的後遺症,十分明顯。以台灣與韓國比較。過去3年兩國的「托福」(TOEFL)國際評比,韓國的平均成績是跳躍式的207、213、218;台灣的平均成績則是微幅成長:202、205、206;然而,兩國的年度差距卻是愈來愈大:5、8、12。如今,韓國不但全球性表現的英語能力超越台灣,就連「平均每人生產毛額(per Capita GNP)」也已把台灣甩到背後。這種國際競爭力的展現,雖然跟英語聽力沒有直接關連,卻有間接關係。

聆聽前做功課 學習效果加倍

談到當前台灣大學生英語聽力提昇的策略,筆者認為必須回歸到前述的外語學習的基本面。換句話說,假如英語的基本語音表達與辨認都有問題,則拼字(spelling)與單字記憶必然也會有困難。至於文法,余光中教授在今(2007)年5月12日在台大文學院演講時還特別強調「要看清文法、看透文法」,如此方能在翻譯與聽力判斷上,展現才能。

因此,筆者建議,聆聽任何演講、廣播,或欣賞電影之前,應該先做好準備工作。有文本資料者,宜先閱讀一遍,以便強化聆聽的效果。

例如,有一次在讓學生進行兩段有關於前英國黛安娜(Princess Diana)王妃,與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生平介紹時,有3分之1的學生竟然連Princess Diana與Bill Gates的正式拼字都寫不出來。怪字如Pinces Dean、Prince Dea、Bil Get、Bear Gert、Bil Gergan、Beer Gets等,頻頻出現。錯誤的文法結構亦層出不窮。

看到這些怪異的拼字,筆者的第一個直覺是:學生對英語的拼字與發音對應關係(phonics)不甚了解;至於語法知識的淺薄,造成學生很難掌握聽力與內容。

因此,筆者在以英語「聽、講」為內涵的課程中,要求閱讀額外資料,以彌補聽力薄弱所可能造成的語音和語句誤判。例如,細讀網路或「維基百科」(Wikipedia)的「Diana, Princess of Wales」圖文並茂簡介後,自可瞭解黛安娜王妃生前的慈善活動與社會貢獻。至於Bill Gates,只要發音正確,就不可能把他的名字拼錯,更不能不知道「微軟」就是Microsoft,以及Bill Gates與夫人Melinda Gates所組成的「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對人類的重大貢獻。

因此,閱讀是增進聽力的基本準備工作。即使有些英文詞彙或語句不能完全聽懂,一般人也可借助上下文或基本的知識,預知或猜測可能的「聆聽」內容。

筆者另一強化聽力的挑戰性作業,是將聽到的內容,藉由「團體動力」(Group Dynamics)討論後,寫成簡短的書面記載。最後,再由各小組推選一位同學上台進行口頭報告。報告結束後,還得接受老師與同學的提問(Q&A)。

有些表現特別傑出的報告,筆者聽了後,鼓勵同學們進一步改寫成適合投稿的短文。好幾位同學的文章因此就刊載在英文《台北時報》(Taipei Times)上,讓同學們十分驚喜。此種與生活實際結合的例行性教學活動,可以激化學生的內在與外在學習動機,從而奠定聽力的基本功。

對於這位世新廣電系大四生,以及一般的大學生應如何提昇英文聽力的另一捷徑,筆者建議除了多聆聽各種簡明易懂的生活化英語演講外,也可利用休閒的時間,多欣賞國內電視頻道上HBO、Star Movies、Cinemax、E-movies、Hollywood等所提供的好電影。其他知性影集如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ic、Animal Plant、Travel and Living等,均是歷練英語聽力、增進新知的好途徑。

在筆者所看過的影集中,下列7部電影在內容、文句結構、用字遣詞與對白方面,特別令人激賞。筆者也一再反復地欣賞。大家不妨到圖書館或自學中心好好地多看幾遍。如此聽力與寫作,均將會有很大的助益。

《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

《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s

《費城》Philadelphia

《阿波羅13號》Apollo 13

《來跳舞吧!》Shall We Dance?

《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

《雪地求生路》Snowbound

在專注觀賞影片時,切忌過份仰賴中文翻譯字幕;儘量聆聽原文對白。同時,利用前述的聯想效應(Association Effect)、語感和音感,以及平時閱讀所得的廣泛知識,來協助理解。平時吸取新知,可充分彌補英文詞彙、句法,與語音知識不足的缺陷。

除了語言、內容、對白很合適的優質電影外,台灣地區每天可收聽到的ICRT(台北國際社區廣播電台)星期一至五的《News on the Hour》整點新聞,極適合國人練習聽力,因為其中的英文報導內容,主要以台灣每天的最新消息為主體,另外再輔以重要國際要聞。只要稍為閱讀中文報紙,再聆聽ICRT的《News on the Hour》,則會有「心領神會」的聆聽效果。ICRT新聞播報團隊的Bill Thissen、Mike D. Woodward,及Tim Berge(白健文)等人的英發音與播報方式,尤其適合有心培養英語聽力的大學生。

當然,良好的英語聽力之培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永續的歷練和嘗試,不但可以提昇英語文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同時也可培養出快樂、進取、積極、主動的人生觀,從而落實當代年輕人的國際宏觀與人生願景。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