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九歌電子報
 

QQ臉,水噹噹,《我就是化妝品達人》送妳精美贈品!上YAHOO買書送OLAY防曬淨白乳液;上PChome買書送「雅詩蘭黛紅石榴能量精華」,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電影《紅氣球之戀》現正熱映,憑原著《愛無可忍》 書腰,獨享早場優惠!


 

本週推薦

慢一點,自在一點
從容走進白靈的《慢活人生》

慢慢放過輪子,重新踩下鞋子,才知風景不是空間的延伸也是時間的累積;慢慢放過直線改走曲線,才知視野也需要皺紋和褶痕。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白靈,以敏銳的觀察力,細細體驗生活的慢活美學。

「慢」的相對論
白靈◎文

運作心力、操動事物、考量詞彙等機轉,是靠內心力量「慢出來的」

 有一位小朋友在課堂上,只因老師說:「今天想畫什麼就畫什」那雙小手從此就停不下來,不停地以蠟筆在一張張白色B4大的畫紙上塗滿滿的黑色,白天畫到晚上,晚上畫到白天。教室裡、家裡、甚到後來送到醫院,他都像機器人般不斷重複做著相同的動作,一張張地塗,塗了幾百張。老師、家長擔慮、焦急,群醫和護士們穿梭來回問診,最想問他的一句話是:「你在畫什麼?」始終沒得到回答。這是一位自閉症的小孩,他活在自身深沉的孤獨裡,所有看他的眼光都像盯著一位傻了的小子,不知如何進入他的世界。

 直到有一天老師在小朋友教室的抽屜裡看到一堆拼圖,同時間護士阿姨在病房、他那一地盡是灑滿塗黑的畫紙堆中,偶然找到兩張可能的拼圖,才推開了一條門縫,得以進入這小朋友不可思議的想像中。一大群人在醫院的室內籃球場上,把這些「黑畫」拼起來,幾乎鋪滿半個球場,拼出一張圖,所有的人站在球場的看台上向下望,才看出那是一隻碩大無比的黑鯨魚(a whale)。但拼出的大黑鯨的中央還少了一張拼圖,此時正握在桌前小朋友的雙手上,他剛塗完,一張全黑的畫紙,鏡頭一面照出尚缺的那一塊,一面照出他正望著手中可以填滿黑鯨的那一塊,宛如小朋友注視的不是一張畫,而是大黑鯨活生生的一小部分生命。大人們在看台上驚住了,屏住呼吸,說不出話來。

 螢光幕上最後打出兩行字「你如何能鼓舞孩子?用你的想像力!」(How can you encourage a child? Use your imagination)。「用你的想像」可能有雙重意義,「請用你的想像」,或者,「你無法只用你的想像」。更深的意義可能是,如果大人太快就下了判斷,而未曾抽絲剝繭、找到可能的路徑試圖靠近,則那孩子的表現將成為永遠的一團「謎」,輕易地遭到放棄﹔或者說,如果大人沒有以「相對的」、超級耐心的「慢」去「想像」,根本永遠無法理解孩子「慢」的過程和目的,也更見識不到兒童隱含的創意和神祕。

 這是日本公共廣告機構拍的支援兒童的公益短片,相當深入地拍出人內在的孤獨感和神玄性,即使對象只是一個自閉症的小孩。這孩子以他漫長的「慢」告訴大人(或者不是要告訴,而是自顧自描述了自己的天空)他胸中有一隻大鯨(像小王子的帽子裡裝了一隻大象),這是任何的「快」都做不到的,無法用語言或其他形式,是透過一連串動態的過程才陳述得出來的表現方式。

 這孩子其實是一個小天使,大自然賜給人類的,一位沉默的小天使,用他的畫筆畫出人人心中的孤獨和原力,外在事物進入他的內在世界由於封存起來而得以膨脹到極大,這孩子的那種孤獨和隱微的力量像一隻只能以黑影在地上飛行的鯨魚。如果人們不曾以「相對的慢」、「相對的動」、和「相對的耐心」,就不知如何去觸碰這樣內在的世界和神奇的心理時空。

 外在世界所有已發生的或將發生的一切常常就因為快,便迅速地縮影成我們腦中微小的一點,沒有什麼不是如此,不曾經過「慢的折騰」就消失不見,如雨滴滴落水面,那漣漪小到微不足道,看什麼都像大太陽下看流星似的,轉瞬一切皆無蹤無影,快到不足引起一絲絲感動、甚至不曾留意它是否存在過。 其他的大人就沒這麼幸運,無人會留心他們的孤獨和可能性,於是上帝便試著化身為孩童,去折磨周遭的大人,讓大人懂得慢下來,重新調整自己的腳步和視域。這孩子成了大人們沉默的小導師,「引誘」大人去思索去探究人的複雜性和不可思議性。那孩子像躲在洞穴中的原始人,以他最純真最本能的形式,自洞口的縫隙輻射出巨大的能量和驚訝,讓我們對「人」──這根本不可能窺得究竟的宇宙質能的縮影物──有了重新省視的機會,而大人們因為通過「慢」的這個動作,才有機緣伸頭一探人的潛在和可能,否則永遠面對的將如黑漆的暗物質。

 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一砂一土一塵一埃,如果以慢對待,其力量應也一如這孩子吧?它們率皆沉默不語,成為讓科學家和哲學家窮盡一生也研究不徹底的「物自體」(康德),只能試圖接近,卻永遠無法穿透,這是現象學家所以將他們「懸擱」的原因。唯有通過與事、物、人產生關係,不斷的互動、交纏,透過慢的觀察和思索,強化一事一物一人的注視和詮解,則方有可能貼近那複雜和不可思議性。個人意識中可以活動的內在時空才能擴大,加上削減了外在時空貪多務得卻又走馬看花的習性,一增一減,心靈的自由度將大為增加。此時再串起事物與事物隱含的內在關聯性和部分同一性(比如人與低等生物基因超過一半的相似、與哺乳動物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相似性),而降低自身的傲慢和偏見,有機會提昇對「微小差異」的尊重。

 「吟成一個字,捻斷數根鬚。」今天寫作人(或一切創作)不一定有鬚可捻,而且字句拉長,若捻鬚也早就捻光了,然而徘徊於一段情節、一句對話、一團意象、或一個象徵上,久久不得旁顧,其心中碰撞起伏的偶然性和等待遇合的玄妙性,古今中外並無不同。這其中,運作心力、操動事物、考量詞彙等的機轉,其內在的相似性,若相對於外在生活的快速而言,都是靠內心的力量「慢出來的」,而如果外在生活也跟著慢下來的話呢?會不會對內在時空的運作方式也有更大的推動力呢?像一個齒輪帶動另一個齒輪似的,也產生相對慢、但可能更大的扭力?像調到慢速低檔的引擎才適合爬上陡坡似的?

 至於如何才會有與那畫大黑鯨的小天使相近的內在視域和自放的原力,則恐怕永遠是個無解的謎。

──選自《慢活人生》,2006 年6月

慢活人生

從小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白靈,在這兩個領域裡,屢獲大獎。他用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察覺這世界越來越慢不下來時,越需要慢,提倡慢。靠身體的慢、放鬆,要心放過身體,要心與身體一起重、一起輕、一起緩,一起,慢。
讓我們跟著他進入慢活的散文世界吧!

 

凡購買《慢活人生》,即可以七折優惠加購下列好書

 

 

 

 

■ 跨越性別看見愛 ■

衛斯理‧史戴西《玫瑰的性別》顛覆你的性別想像

玫瑰有性別,但依舊芬芳
洪淑苓◎文

 莎士比亞的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裡有一幕經典的對白,當茱麗葉歎息:「羅密歐,羅密歐,你為什麼要叫作羅密歐呢?」羅密歐回答:「玫瑰即使不叫玫瑰,聞起來仍然一樣的甜美。」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兩個家族是世仇,因此姓名成為他們二人之間最大的阻礙。但是,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仍然是花中之后,甜美芳香
──我們所愛的人,並不會因為他姓張,姓李,就改變了我們對他的愛。
 然而,何其不幸,也何其偉大,所有浪漫動人的愛情故事都是在向傳統的價值觀挑戰。特別是這本《玫瑰的性別》,書名就暗示著它要挑戰的不只是姓氏、家族、血緣的禁忌,也包括最尖銳的性別禁忌。
 這本書匯集了古堡傳奇、貴族秘史、性別扮演與追尋自我等元素,每一項都深深吸引讀者的目光。我一口氣讀完四百多頁,腦子裡盡是十八、十九世紀行吟歌手的曲詞,一個身世如謎的棄嬰,如何被捲進洛歐家族玫瑰與石南交纏的圖騰,進而發現家族的陰暗歷史,和他(她)自己真正的性別……在指尖翻閱書頁的同時,我仿彿也跟著書中的主角「玫瑰.洛歐伯爵」走過一段青春的旅程,重新去思考、感受,什麼是女性特質,什麼是男性特質,還有,什麼叫做真正的「愛」。……
 更有意思的是,書中對於扮裝的議題也盡情揮灑。服裝可說是性別的符號,穿上某種服裝,你就不得不成為某一種性別;但本書卻試圖引導讀者重新思索服裝與性別文化的關係。譬如褲裝,在性別界線模糊的嬰幼兒時期,也許不是那麼明顯,但進入學齡以及青春期以後,男人著褲,女人著裙,似乎已成了鐵律。因此當「玫瑰.洛歐伯爵」的男伴史蒂芬穿上馬褲,那驕傲的神情,立刻激起「玫瑰.洛歐伯爵」的「性別意識」:「這證實了一件已知的事實
──我們是女孩,史蒂芬是男孩。」因為此時他(她)穿的仍是裙裝。
 就是因為服裝嚴格規範了性別,或者應該倒過來說,性別規範了服裝,因此當「玫瑰.洛歐伯爵」選擇當男人時,他就必須換下荷葉邊、百褶裙,然後穿上高領漿燙過的襯衫和合身的西裝禮服
──沒想到這樣的裝扮使他變成腦袋空空,無法思考,他只有趁躲回房間裡,換上長襪長裙,才能舒適自在。這實在是矛盾極了!原本逐漸發現自己的男性性徵,渴望回復正常性別的「玫瑰.洛歐伯爵」,此刻卻是在「錯誤」的服裝裡才能找到「自我」。
在這裡,我們看到「自我」的風格取代了性別的區分,不管你是男是女,如果沒有「自我」,你的一切不過是外在價值的複製,永遠都必須臣服於社會集體的價值標準下。「玫瑰.洛歐伯爵」要突破的,就是這些固有的、刻板的價值觀,而率性地表現他(她)真實的感受。
 我們不妨問問,這世間是否真的可能有突破性別、階層、族群、血緣的愛?但願答案是肯定的。

──本文作者現為台大中文系暨台文所教授,台大婦女研究室《婦研縱橫》季刊主編。

 

散文的秘密花園書展
【九歌30】長篇小說 徵文辦法

套書優惠──女生的私房四書

套書優惠──卡蘿‧古德曼三書699

閱讀的軌跡──華文創作展,全面79折


 
九歌文學網 話:(02)2577-6564  傳真:(02)2579-3056
地址:105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7弄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