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對社會廣泛且深的影響力,早已為吾人所熟知。這次拆遷樂生療養院所引發的爭議,欣見公廣集團有公視《公民眾議院》、華視《華視新聞雜誌」等節目,製播出有別於一般商業媒體簡化、對立新莊市民與樂生院民之報導。
其中《公民眾議院》節目之中卻發生許多美中不足的憾事(以下詳述),也因此我們強烈要求公共電視不應以此自滿,更應針對許多重大的公共政策舉辦辯論會。為何《公民眾議院》無法滿足公共政策議題的充分探討呢?此與節目內容形式有強烈關係,公民眾議院主持人(謝震武)導引話題,指定參與者回答。此種方式雖可讓主持人充份發揮穿針引線的功力,使節目流程進行順暢,卻多多少少讓發言的兩造在語意不清的狀況下,被迫終止發言。我們(觀眾)無法從兩造片斷、模糊的答辯中理出真相,而只能在既有的態度(反對/支持)中強化立場,加上主持人對議題掌握的能力受限,使得電視記面前觀眾的理解能力也一起受到框限。
其次,《公民眾議院》邀請之與談來賓,雖涵括了專家學者、市民百姓,但唯獨缺了事件主角「台北市捷運局」。在這集的《公民眾議院》裡,我們聽到了台北縣交通局長林重昌與捷運工程技師闕河淵針對軌道線型、水土保持等問題交鋒。而這部份問題涉及了專業技術領域,民眾需要、也有權力要求施工單位「台北市捷運局」對此問題再作詳細說明。
我們相信經由媒體真實、不偏頗、扭曲的報導,將使真理越辯越明,也由於公民眾議院這樣的常態節目,並無法處理這次這樣的社會重大公共議題,因此舉辦公共政策辯論會的急迫性更形重要。
若離開台灣,我們檢視英國公廣集團(BBC)又是如何處理類似議題呢?英國BBC除了常態性的辯論性節目《Question Time》經常針對公民關心的議題進行辯論之外,BBC非常態的辯論會更是經常舉行,去年開始有英國團體組織呼籲BBC應該針對伊拉克問題,舉辦「英軍是否應從伊拉克撤軍」的辯論會,雖此議題具有十足敏感性,且牽涉了許多敏感政治神經,但BBC仍不迴避,辯論會當中來賓的火爆針鋒相對的言詞,不但無損公共論壇程序的進行,更進一步能使全民瞭解哪一種方案才是對全國有益的,並敦促首相採取行動。最近從4月開始,BBC又再度舉辦了有關全球氣候暖化的辯論會,針對企業的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地球生態,進行大辯論。
因此,再回頭審視台灣,面對樂生議題,公廣集團雖也呈現了相當多的新聞報導與節目,其中包括了《公民眾議院》、《我們的島:樂生風暴》、《華視新聞雜誌:樂生專題》以及各節新聞報導,這些確實與商業電視台比起來質量俱優,然面對如此敏感與衝突的議題,公共電視可以做得更好,我們期待台灣公廣集團除了採訪報導之外,更能採取BBC類似作法,舉辦大型辯論會,讓樂生這議題當中的環保、古蹟、地方經濟發展、文化人權、聯合國介入、官僚作法等個個面向,充分辯論那個方案才是最適方案,並讓全國公民理解、提問,進而敦促政府採取行動。
目前已獲知公視願意從5月開始舉辦一系列4場公共政策辯論會,我們欣見公視即將在5月20日舉辦《尖峰論壇」的公共政策辯論會處理樂生議題,更呼籲此一系列辯論會應該「建制化」,讓重大爭議的公共政策議題可以充分被公民理性討論溝通、與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