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木馬電子報

2007-05-23

    本期主筆:要相愛的話,心裡就不要懷著擔憂懼怕

    木馬新書搶先看:鹽的代價

   木馬文化blog:《偷書賊》,請從現在開始期待到七月

要相愛的話,心裡就不要懷著擔憂懼怕

        

 剛剛看完小說《鹽的代價》,心裡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

    首先,「鹽」這個字salt,源自古英文sealt,此字接近(源自印歐語的)德文salz,意思是「基礎」。

  基礎,什麼的基礎?鹽可以調味,讓食物增添風味。鹽也可以提味,強化食物中的某種味道,這也是為什麼製作甜點的時候,往往要放一點鹽的道理。一點點鹽,改變了整盤食物的味道。

《鹽的代價》一書裡面,兩位主角找尋的是生命之鹽,也就是生命中的某一種元素,只要添入一點點,就可以全盤改變生命的體驗。對這兩位主角來說,他們找到的「鹽」就是愛情,或者說,追求愛情的自由。

而為了這一小撮生命之鹽,他們付出了什麼代價呢?從一般的社會標準來看,他們失去了原有的安逸生活,本來是富貴主婦的卡蘿失去了房子、孩子,得找個新家住下來,找個工作上班。但因此尋到了自由,尋到了愛情,從此有了全新的生命。

    教我感動的,是書中兩位主角的勇敢。在《鹽的代價》裡面,兩位主角採取直接面對問題,勇敢又安靜。他們用眼睛盯著困難,動手解決。我見過很多人,他們的人生走到關卡,必須加以改變。他們大聲哀叫,抱怨連連,四處找人傾訴說這不是他們的錯,他們是被逼的。

看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面對轉變,面對關卡,我是否能夠鼓起勇氣,拿出力量,閉上嘴巴,集中精神處理問題呢?還是抱怨連連,原地打轉,舉棋不定呢?讀書真的能提昇人的境界,讀完《鹽的代價》,我這個小瓜呆又學到一個功課了。

  

《鹽的代價》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天才雷普利》女作家探討女同志戀情之書!年輕的百貨公司女店員,與正在辦理離婚爭取監護權的少婦,為了追尋真愛拋棄一切,開車橫越美國大陸,不計一切的真愛之旅!

得獎/推薦

紀大偉、陳雪、集合出版林寒玉、詹宏志共同推薦

作者介紹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1921-1995),出生於德州,從小由外祖母撫養長大。海史密斯與生母及養父之間的關係充滿著緊張,童年的壓力成為她日後創作的重要依據。她的寫作風格繁複多變化,充滿人性衝突與掙扎,尤其是「私家偵探」這個角色更在她作品裡面扮演關鍵的功能,畢生寫過20餘部小說與7部短篇小說集,是美國當代最重要、最具話題性的女性作家,作品無論是偵探謀殺故事、驚悚短篇作品或女同志議題,在全球各地廣受歡迎,僅《火車怪客》一書就先後被三度改拍成電影,最近一次改拍成電影的作品為《天才雷普利》,於一九九九年完成,主演者包含麥特‧戴門、裘德洛等人。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追尋真愛的故事。書中人物其實正在對著每位讀者,發出一個深沈嚴肅的問題:為了愛,你願意付出多大代價?或者說,你能否在關鍵時刻勇敢站出來,不計後果追尋愛情?

年輕、孤單的少女特芮絲在大都會紐約裡尋找劇場事業的開端,但卻被困在一個百貨公司裡面當售貨小姐,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距,讓她感到格外痛苦難當。

    將近中年的人妻卡蘿,金髮高挑,正在經歷焦頭爛額的離婚程序。她與丈夫感情不睦,又想要保住女兒,更因為環境的煎熬而感到絕望。

    在百貨公司裡,卡蘿與特芮絲偶然相遇。特芮絲出自衝動,開始與卡蘿聯繫。卡蘿同樣出自難以形容的感動回了信,兩人從此書信往返,進一步經常相處,彼此鼓勵,也發展出讓她們自己都感到驚訝的關係,兩人終於明白自己找到了真愛。

    可是,在當時的社會裡,畢竟不能容許兩位女性之間的愛情。特芮絲的男朋友斷言特芮絲只是一時頭昏,卡蘿的丈夫則請了私家偵探在後跟監,想要找出不利於卡蘿的證據,以便在離婚訴訟上獲得勝利。

兩位女性決定勇敢往前走,相偕外出旅遊。私家偵探在後一一蒐證,使得這場美麗的戀人之旅,後來竟然變成卡蘿在法庭上無窮無盡的苦難之開端。因為「她是女同性戀」這種帶有詆毀性質的控訴,卡蘿在法庭上慘敗,失去了照顧女兒的權利。

這兩位女性戀人的考驗終於來到:在強大的社會規範壓力之下,兩人能否堅守住自己的真實情感,不計代價繼續把感情之路走完?兩人越相愛,就越接近龐大可怕的社會禁忌;愛得更深,被禁忌壓碎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木馬藝文活動訊息

《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新書講座

主講人:徐明松  (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講師)

主辦單位 木馬文化、 誠品書店     免費參加  自由入場

【台北場次】62()1430-1630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B2)

 

 

 

 《偷書賊》,請從現在開始期待到七月  Ring

你聽過死神說故事嗎?理智,冷靜,卻幽默,甚至還帶著一點溫暖。

******另一組不恰當的比喻******
《聊齋誌異》裡的鬼比人還重情義

死神也在執行他的工作,不眠不休,在那個恐怖的年頭「拾起一個又一個的靈魂,打包成一袋一袋的。」東奔西跑,「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他也會喊累,也會抱怨,用理智、冷靜、幽默、溫暖的口吻,娓娓道來一個偷書賊的故事;一個與他相遇三次的女孩的故事;一個女孩與她的家人、居所、同伴的故事;一個小鎮與一個國家的故事。

一個試圖統治世界的人,與一整個世界的故事;一個生與死的故事。

******一個小提醒******
死神永遠是最後的勝利者。
(儘管與他的意願無關。)

我們讀過不少跟那個地方那個年代有關的事情,有些是歷史,有些不是。有些很沉重,有些很悲傷,有些很諷刺,每一種都企圖讓全世界的人知道,那是一個多麼(無法用任何字眼形容)的時空。每看完一個相關的故事,我就會打從心底質疑:「為什麼竟然會認為某些人種可以統治另外一些人種?」,說是質疑還不如說是疑惑,在身處遙遠國度的他方,我幾乎要覺得那是一場夢,或一則寓言。

不,或者全世界的人都希望那只是一場夢,或僅僅是一則寓言。讓人震驚的,是它真的發生過。

選擇以死神作為敘事人稱,是作者高明之處。還有誰比死神更適合說這個故事呢?還有誰在那一年裡踏遍大城小鎮,走進每一個淋浴間,看見每一個靈魂(據他形容,剛摸到的靈魂是有溫度的,軟軟的,但只有孩子的靈魂他會抱在懷裡,一般都拎著,或掛在肩上),和靈魂裡的故事。

偷書賊以不同的方式擁有了幾本書,有偷來的(當然),有被當成禮物收下的,有別人親手做的,最後,她開始寫自己的故事。文字給了她力量,但這股力量同時也造就了那個想要統治世界的人,和那一場不只是惡夢的夢,以及死神那一年無休止的工作。

******對自己的疑惑******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願意提起那個人的名字。
我是說那個想要統治世界的人。
可能我不夠勇敢。

在捷運車廂上,除了跟自己的淚水奮鬥以外,我馬上又翻開了第一頁。馬上就想再讀一次,但由於視線不清而作罷。我有一個習慣,在書還沒有正式出版之前,不會太過主動分享看完之後的心得,總覺得萬一不小心說漏了嘴,打壞別人的期待是非常掃興的事情。

但對於《偷書賊》根本沒有這樣的問題,這是一本無法被簡單下定義的書,也是一本無法從簡介裡窺見全貌的書,接觸它的唯一方式就是讀完它,一字不漏的,一氣呵成的。請放心,流暢的譯筆可以幫助你更快到達這個目標。

******一個小發現******
這種令人安心的口吻,像是死神的語氣。

而當眼前視線終於再度清晰之後,我知道,這本書讓這個世界又變得不一樣了。

即使只是小小的不同。

 

  轉載自圈套 http://blog.roodo.com/imdancer/archives/3120577.html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