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自我實現者群像】
日治時代史料重現者蔣朝根(上)
--蔣渭水:我的祖父‧台灣的集體記憶
文◎林秀姿
直到一九七六年,黃煌雄寫的《台灣的先知先覺者:蔣渭水先生》一書出版後,蔣朝根才知道自己的祖父是日治時代知名的社會運動者,在台灣歷史上被定位成「台灣的孫中山」。
蔣朝根當時已二十五歲,在他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祖父的輪廓始終是支離破碎的,至此才有個信而可徵的講法。但是又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後,二○○一年起,待他卸下小學教師職務,才放膽穿越時空,彎腰撿拾祖父遺留的行跡。那彷彿是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原始史料接觸得越多,他就越貼近祖父的人格思想,以及那個年代的精神。
家中長輩絕口不提蔣渭水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一年,是蔣渭水從事社會運動最璀璨的時期,他參與組織結社、撰寫文章、發表民族自決言論,協辦台灣人的報紙《台灣民報》,組織文化協會深耕鄉野,創辦台灣第一個合法政黨「台灣民眾黨」。與其說蔣渭水是日治時代的反日英雄,不如說他是播種者,一點一滴在台灣土地上撒種,意在啟蒙大眾,喚醒台灣各個階層的民族自決意識。蔣渭水下鄉演講數百回,撼動人心,要台灣人團結起來,自己當家做主。
蔣朝根被那個世界深深吸引,埋頭蒐集拼貼祖父的面貌,一晃六年過去了,「原本我只知道祖父在日本殖民時代從事反制運動,卻不知道在他短短四十年又六個月的生命中,做了那麼多轟轟烈烈的事情,把他的生命和家產全投注進去,而且在那個時代世人對他的評價便已非常高。」
根據蔣朝根回憶,不管是從小在家裡、求學階段的歷史課本、長大成年後的社會,祖父的名字都刻意被遺忘。在蔣朝根的童年,因為家中的兩位長輩被國民黨列入政治要犯,那噤聲的年代,家中長輩更是絕口不提蔣渭水。他家裡掛著蔣介石以及行政院贈送的兩塊匾額,寫著「民族正氣」與「志慮忠貞」,祖父的舊照片則由伯父蔣松輝保管,蔣朝根很少看到舊照片,只知道憲兵偶爾會到家裡搜查資料。
蔣朝根說:「有人想把這段歷史隱藏起來。」不只是蔣家低調不談,蔣朝根蒐集舊照片時發現,因為戒嚴時代實施報禁、禁止組黨,也不准集會演說,那些留著結社組黨合照的人家,竟然會把照片上的「臺灣民黨」字句,用黑色簽字筆塗黑。
拼湊蔣渭水.家族一起來
「祖父所作所為,都和戒嚴時代的政治文化牴觸,那是一種忌諱,家人也不願意談。」因此,要完成蔣渭水的完整圖象,可謂難上加難。
「我對蔣渭水印象很模糊,經過黃煌雄的分析整理、闡述定位後,才知道家裡有這麼偉大的人物,當時心裡十分震撼,家人也很shocked。」蔣朝根說,《台灣的先知先覺者:蔣渭水先生》書籍出版後,他才漸漸了解這段歷史,「祖父一九三一年過世,我一九五一年才出生,二十年的年代隔閡,我必須透過原始的文獻資料來彌補,原始資料才能還原歷史的真相,因為歷史可能被掩埋或選擇性遺忘,但歷史真相無法被竄改或磨滅,越來越多的原始資料出爐後,我對祖父的印象就越清晰。」
原本蔣朝根可以透過伯父蔣松輝了解祖父,但蔣松輝曾經撰文說自己和父親蔣渭水「沒緣」,父子倆總是擦肩而過,一個忙著社會運動、寫文章,一個忙著求學與升學考試,生活毫無交集,了解自己的父親,反而必須透過《台灣民報》以及陸續出土的史料、日記。
從二○○一年起,蔣朝根開始大量蒐集和祖父相關的歷史資料,全家族齊心合作、分工,互相交換訊息,晚輩則勤跑圖書館、網路資訊協助,如外甥林伯欣在尾崎秀樹撰寫的《殖民地文學》裡發現,尾崎曾經在臺灣舊書店大肆購買民眾黨北斗支部創立大會時黨員被刑求的抗議文,而尾崎的相關資料已捐給日本神奈川近代文史館,林伯欣馬上請蔣松輝去函給神奈川近代文史館,請館方幫忙找尾崎秀樹的家屬,最後才順利取得當年的抗議文影本。
蔣朝根表示,蒐集過程中,以蔣渭水大眾葬紀錄片的出版最為一波三折。他第一次看到大眾葬紀錄片時很震撼,因為送葬場面無比壯觀重隆,且籠罩著無限的哀淒,可顯見祖父在當年的領袖地位與人氣。這部影片是一位住在長安西路(日治時代建成町)、台灣民眾黨本部附近的寫真館學徒,跟隨日人師父真開利三郎全程拍攝,他的後代在二、三十年前曾經向蔣家開價一千萬元,但蔣家沒能力籌措這大筆金額,輾轉找過當時民進黨執政的宜蘭縣府等單位,最後收藏家急於把影片歸還給蔣家,加上經濟壓力,才開出百餘萬優惠價格。
蔣朝根幾經思索,認為由政府機關出面購買,才能完善保存影片並且發行,於是最後透過文史專家莊永明找到了北市文獻會,但價格仍談不攏。蔣朝根擔心影片被轉賣給民間收藏家後不知去向,長期緊盯影片流向,後來才與姊夫合資一起購買,「當初收藏家很費心保存影片,原版影帶還轉檔成錄影帶跟DVD,並且分三處置放,深怕天災人禍影響影帶品質,我買了之後也整天提心吊膽,擔心影帶發霉、受潮,也不敢拆封,最後才決定轉賣給北市文獻會,壓製成光碟發行,達到公開出版、推廣的目的。」並將影片款項全數捐出,做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成立的第一筆基金。
他是祖父最死忠的fan
蔣朝根非常佩服蔣渭水在那個時代敢衝、敢拼的精神,「當時很少人把他的家做為反抗當局的大本營,但是蔣渭水相關的組織卻都以執業的大安醫院為本部或聯絡中心,《台灣青年》、《台灣民報》的台灣支局都在大安醫院,台灣文化協會本部也是大安醫院。日治時代的台灣被稱為警察王國,每天醫院外都是警察四處跟監。」
當時蔣渭水在大稻埕租了三個店面開設大安醫院,店租是一般人薪水四倍,還開設高級酒樓「春風得意樓」,一桌就要八塊半,相當於當時工人三分之二個月薪,可說經濟實力雄厚,但蔣渭水全把家產投入社會運動,逝世時家中還負債累累。
蔣朝根談起自己的祖父時,有股fans的神情,「祖父是個很幽默的人,別人唉聲歎氣被抓被拘留,他卻可以寫一遊北署(北警察署)、再遊北署、三遊北署,每一次入獄都要寫遊記,祖父入獄最短一天或兩三天,但治警事件時被關最長超過四個月。」
《台灣民報》曾經說蔣渭水是入獄增胖第一名,「我發現我祖父是個很妙的人,別人入獄後都變瘦,我的祖父卻變胖,這不表示在獄中吃得飽才變胖,獄中是吃不飽的,祖父在日記中描述,獄中白面書生被配給到的食物根本吃不飽,還常常吃到鳥屎、老鼠屎,但他卻捨不得吐掉,擔心反而吐掉好的米粒,所以乾脆全數吞下,連小石頭也嚼碎,還打趣說自己缺少石灰質。」
蔣朝根認為祖父把監獄美化了,還寫彷古文〈快入來辭〉「快入來兮,心園將蕪,胡不入。」入獄就能夠休息、好好看書,修身養性,鼓勵當時精英不要害怕入獄。
也因為蔣渭水特有的「風趣幽默」,讓蔣朝根蒐集資料過程必須像偵探一樣抽絲剝繭,「蔣渭水寫了一篇台北日新館與基隆旅館的比較,起初我不甚了解,後來對照細年表後,才知道當時他被拘留在北署,北署位於日新町,被他稱做日新旅館,拿來比較台北與基隆兩個拘留所。」
蔣朝根十分讚賞蔣渭水的開朗樂觀,以及充滿希望的感染力,「連拉肚子得傷寒都可以開朗自嘲,說自己太久沒去住『別墅』(坐牢)才會生病。」蔣朝根說,「很多人問我為何持續不斷蒐集,一來是因為這是家族史的一部份,但最重要的是祖父讓我著迷,他的日記、事蹟引人入勝,感動了我。」......(待續)
((原文刊載於本期人本教育札記(215期),主題:成長‧國家認同與台灣。歡迎洽詢購買。)
*一九五一年出生的蔣朝根,是蔣渭水次子蔣松銘之三子,近六年來推動撰寫蔣渭水相關著作與特展,包括《台灣新文化運動特輯》(2007)與「台灣新文化運動」特展、《蔣渭水留真集》(2006)、《烈日下的文化鬥魂—台灣反殖民運動與文化覺醒特展專輯》(2005)、「追念民主鬥士與文化先鋒—蔣渭水」台灣大眾葬葬儀紀錄片(2005)、《自覺的年代—台灣民眾黨紀念特展專輯》(2003)與「台灣民眾黨」特展等。
--------------------------------------------------------------------------------------------------------------
文字連結:
【新聞】蘇建和案/被告劉秉郎批檢方:16年後還是一樣無能!
經過上次國際鑑識專家李昌鈺以專家證人的身分出庭作證後,纏訟16年的蘇建和案,今日進入最終辯論,檢辯雙方都是火力全開,檢察官先是質疑李昌鈺,為了此案專業毀於一旦;被告也不甘示弱,認為檢方十多年來,表現出來的都是無能。(5/18東森新聞網)
●
郝龍斌勿放任捷運局踐踏樂生文化資產! ( 樂生保留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郝龍斌力保中正紀念堂古蹟,卻放任下屬單位捷運局以工程杯葛樂生院保存、輕忽樂生歷史文化、踐踏樂生院民續住人權。今日上午樂生保留自救會與支持學生再度至北市府陳情....
(0522北市府陳情行動會後聲明稿)
●搶救失色的紅草莓——讓我們一起以行動預防青少年問題(周馥儀)
...蕭靜文舞蹈團師承台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女士,秉持關懷台灣社會的精神,以「失色的紅草莓」舞劇校園巡演,關心青少年的中輟、家暴、吸毒問題。...(蕭靜文舞蹈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