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紋印生命的圖騰(上)
文.楊齡媛 圖.薛繼光
春暖乍到,不吝裸露肌膚的年輕人,紛紛換穿上背心、低腰褲、超短裙走上街。其實,他/她們想展秀的,不是春漾的好身材,而是裸膚上的刺青。 自從8年前,向來善於挑戰流行的美國歌壇天后瑪丹娜,在暢銷金曲「Frozen」MTV中展示了滿手的指甲花(Henna,一種天然植物)彩繪,讓歌迷因此愛上了傳統印度彩繪,也連帶興起「彩繪紋身」的全球熱潮。 部分勇於嘗鮮的娛樂界藝人,更直接把彩繪紋刺入身,讓刺青擺脫昔日的叛逆、犯罪烙痕而躍登時尚舞台,並成為追求流行的年輕人不可或缺的時髦配件。 而無論是只能在皮膚上維持一星期的彩繪,或是一輩子難以抹滅的刺青,也不管是初次嘗試還是熟客,他們的第一選擇總是西門町。他們穿越寬整的徒步區,鑽進一旁的老商街後,放眼所及,都是早年規劃不良的狹淺店面,販售的卻是年輕人最愛、最流行的裝飾品。但,吸引年輕人好奇前來的並非珍奇飾品,而是窄巷裡的4間紋身店舖;更早以前,這裡有近10間刺青店,是條名副其實的「紋身街」。 「紋身街」的盛名,不僅因為這裡擁有密集的紋身店舖,更是這些紋身店的統籌負責人──Kevin李耀鳴,在推廣刺青文化時所刻意塑造的。 「以前做生意,只要做出點好成績,就會有人在店頭前搶地盤,攔截客源。」李耀鳴擅長以手工控制紋身顏料的流量,讓刺青的著色鮮麗明豔,這可是用紋身槍等機器無法做到的。為了守護地盤,他積極栽培紋身師傅,並鼓勵他們自立門戶,在同一條街上開店。不僅如此,他還上遍各家媒體,或與藝人、綜藝節目合作,就是希望打響西門町「紋身街」的名號。 「一旦客源穩固了,就得開始收編,淘汰表現不好或不守紀律的紋身師。」他的紋身店至今雖然只剩4間,員工也僅存15人,但每個月的營業額仍高達150萬~200萬元。李耀鳴表示,彩繪及刺青的熱潮並沒有消退,反而一直在穩定成長。為了維護「街號」,他還繼續招徠相關行業進駐,像是衝浪板彩繪、指甲彩繪,或是結合年輕人喜愛的體環(鼻環與臍環)、首飾等,以豐富紋身大街。 感官世代的肉體標記 紋身街中午就開張了,但得等到華燈初上才開始湧現人潮。這裡經常看到三五結伴的高中女生,為自己的青春留下註腳,或是18歲男生獻給自己的成年禮,抑或是情侶共同烙印愛的紀念,甚至有校隊包車前來,就為了把隊徽留駐在彼此的生命中。 「學生和社會新鮮人,是主要的客層;有趣的是,不管是刺青或彩繪,女性都佔了60%。」李耀鳴說,早在10年前,他在附近「獅子林」商場開始彩繪事業時,雖然只流行於特種行業中,但他注意到,酒店公關小姐特別喜愛這種能讓裸露的雙肩、胸口增添魅力,卻不用刺傷皮膚,且看膩後就能恣意換圖案的「暫時性紋身」。那時,他就預測到女性紋身市場的未來性。 當時台灣的刺青師傅幾乎都是應獄友的需求而產生的;獄中耐不住枯乏生活的老大、角頭,找到有繪圖天份的小弟,就任由他們使用針或刀片,在肌膚上割出圖案的輪廓,再用單針或多針的跳動方式,將色料一針針扎入皮膚。刺青的圖騰,多半選擇中國傳統式的青龍、白虎,或採自日本浮世繪的鬼頭和版花等,並儘量以大面積圖案表現霸氣、孔武有力的象徵,自然也成為幫派識別最好的記印。 先彩繪,再刺青 時代改變後,刺青成為時尚流行,躍躍欲試的人很多,反倒李耀鳴不贊成一時興起的衝動式刺青。 「第一次嘗試刺青的人,大多選擇從手背、上手臂、腳踝、後腰等較易被長袖、褲腳遮蓋住的低調部位開始。」通常,陌生客走入店內,李耀鳴會先了解客人想紋身的部位,再給予圖樣建議,但還是會先提供非侵入式的彩繪,讓客人先有一星期的適應期,順便蒐集朋友們對圖案的意見。等到客人真的下定決心,才正式進入刺青階段。 之所以要分兩階段,是因為「女生比較善變,一定要給她多留點時間,」李耀鳴表示,刺青不但疼痛,而且日後要去除也很難;即使以雷射方式仍除不了印痕,且所費不貲;巴掌大的刺青,得花上1至3萬元去除呢。 就他觀察,隨著刺青走入流行,傳統大面積式的圖案已降為2成左右,取而代之的,是凸顯個人風格的個性化圖騰,像把心愛的寵物、孩子、愛人等肖像圖刺上身,或是在既有的圖案上加入自己或情人的名字,可以完全不必擔心和別人「撞圖」。 還有人把紋身當成貼身配件,隨著時裝潮流而改變。例如,現在流行低腰褲,許多女性就會選擇在裸露的後腰際刺上對稱的美麗圖紋;但不退流行的無袖、低胸背心,則讓臂膀、胸口的刺青永受歡迎。 刺青的原因人人不同,有的人喜歡收集朋友名冊,小純(假名)則喜歡收集愛人的名字,而且直接刺在身體的不同部位上。 情史銘印 「每段感情我都認真地投入;即使分手,還是很想保留這段記憶。」身上7個刺青,是小純珍貴的情史銘印,卻讓後來的男友受不了,還因此鬧上紋身店,要找師傅幫忙除去所有的刺青,小純當然不願意,倆人最後也因而分手了。 30歲後的小純,感情已經穩定,不再收集男友的名字,但偶爾還是會上紋身店找新圖紋。對她而言,刺青已變成一種情感投射的工具;無論遭逢情緒低潮或高亢快樂時,刺青都是她最好的情感見證。 阿昌也是紋身店的常客,已經與紋身師結成了好友。年輕時阿昌看到電視藝人秀出酷酷的紋身,就很想跟隨,但管教嚴厲的父母非常反對,讓他只能買紋身貼紙暫獲滿足。離家北上工作後,阿昌終於有機會接觸紋身店,並從一小塊圖案開始,逐漸加邊、擴大,現在則獨鍾大型圖紋。 「紋身很漂亮啊。看到白白的肉體被一個個圖形吞噬,構成一大片美麗的圖畫,就覺得好滿足。」 單靠打零工維持生計,阿昌實在很難支付大圖刺青的費用;一整面背部或胸部,至少得花費20多萬元呢。紋身師知道阿昌的經濟狀況,總會找機會幫忙,像是遇有新創作的圖案,需要模特兒練習或拍照宣傳,就找阿昌來試圖,僅收他兩三成的工本費,算是主客互惠。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7年06月號) |
喜歡紋身的男性,一定不會在臂膀上留白,而且多半選擇有氣勢的圖案,只要撩捲袖子,就能向旁人展露他男子霸氣的本色。
受西方影響,台灣人的紋身圖案已走出早期的軍艦、龍虎等濃厚的軍人及江湖味,取而代之的,是西方魔幻動漫中的惡魔與精靈。
許多紋身新鮮人選擇從手背、手指的小圖開始嘗試,當成是另類的手飾裝扮;同時適應著讓刺青逐漸融成身體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