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無/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三三六期
 

編輯室報告— 重召「客觀中立」的幽靈?





在五月28日,青年樂生聯盟到捷運局抗爭丟雞蛋,此事件,意外地集中於一名中天社會線新聞記者,在其部落格爭議性的影片與文字描述(媒體記者與抗爭者口角;媒體記者被雞蛋擊中之媒體工作者,揚言新聞播出後看誰比較難看)。網路上,陸續出現相關的討論,撻伐該記者言論與行為者,而,維護認同的亦有之。

如此,不禁讓人再次省思新聞報導中,「客觀中立」的核心價值-----新聞客觀中立報導方式,能夠在事件現場由記者決定,以致當下誰比較難看能夠立刻被決定、放大,並且「客觀中立」地報導出來。

客觀性新聞報導源起19世紀,美國六家報社成立聯合採訪部,均攤費用以節省昂貴的電報費,此即美聯社前身,由於新聞稿供給六家報社使用,因此不得有主觀意見,僅能有客觀事實陳述,並且在點上力求平衡;此為美聯社爭取客戶並獲生存之道,卻也成為美國新聞報導典範。在技術層面,依循倒金字塔寫作模式、超越黨派的報導立場,記者置身事外、冷眼旁觀之中立意理以及事實與意見分離。

爾後,不少學者對於此種純淨客觀性新聞報導提出反面看法與批評。例如,媒體乃是建構真實並非反映真實;客觀性報導是記者藉以免除外界攻擊的策略性儀式;客觀性新聞報導將使報導內容流於形式與膚淺,以及記者過度依賴消息來源,以致難以主動發掘事實真相。記者不可能將所採訪新聞一字不漏全盤報導,事實上乃是在不失真的情況下,選擇閱聽人有興趣的部份加以報導;二十世紀美國處在經濟危機、生活環境動盪之境,民眾對於這種局部報導事實的客觀新聞感到不滿,推崇「知的權力」是整體而非局部,因之孕育而生解釋性新聞報導、精確性新聞報導、新新聞報導以及深度報導等,新的新聞價值思潮。

回顧「客觀中立」發展脈絡,反觀中天電視台該名社會線新聞記者,五月28日在自己部落格中所暢言:學生計畫性丟雞蛋、不知名記者擁護學生團體運動(所謂「知名」乃是對應於中天、三立等大型主流媒體機構招牌)、青年樂生聯盟是跑新聞的臭名單…。先撇開兩層面:當前台灣記者對於社會運動不真確的觀點與想像,以及主流、小眾媒體、公民記者之間不對等的權力網絡關係。我們若定睛於記者工作情境與新聞專業教育中,長期存在的「客觀中立」幽靈:學校所教授的新聞專業,顯然不能夠讓在線記者完整呈現事實的真相,如此,在新聞教育之中高呼的「客觀中立」意義何在?是否只能淪為記者在新聞處理上自保、避免外界質疑的盾牌;更可能,如今媒體生態環境中,講求上稿率、完稿時間限制以及工作高汰換率,「客觀中立」更該被質疑—它是否造成了記者不再對於受訪者完整談話內容尊重,乃至於隱性地扭曲事實、捏造另一種真實,從中天該名記者誑言「新聞播出後看誰比較難看」,更讓人痛心疾首:「客觀中立」的幽靈,陰魂不散。

客觀中立新聞報導並非一種至高無上的新聞教教育方針,它該是一種基本方法,但是基本方法不該成為全然的態度,甚至於單薄成為唯一的專業意理。而,客觀新聞也未曾「假」過,乃是因為它從未發生。


  

 
 

媒大事

英國的商營電視台「第四頻道」在六日,不顧英國威廉與哈利王子要求與數百通觀眾的抗議電話,仍然決定播出已故威爾斯王妃黛安娜一九九七年發生嚴重車禍後垂死時刻的照片。第四電視台以「隧道中的目擊者」這節目製作嚴謹,符合公眾利益為由,拒絕二位王子的要求。六日晚間,更一刀未剪,播出這個此紀錄片。第四頻道發言人告訴法新社,「因為我們覺得這是尊重、負責、合理的歷史紀錄片」。

小編媒批:這樣新聞畫面的播出,到底是不是有如第四頻道官方說法中提到的,「尊重與合理」的歷史紀錄片的作法?恐怕是有待商榷的,因為紀錄片也不一定非得在片中放上死人,我們才會知道有車禍的發生,而是有更多的其他手法運用可以讓觀眾知道,到底那時候發生了什麼事,而這種不尊重家屬感受的紀錄片宣傳手法,到底是不是刻意的炒作新聞,恐怕才是真正引起英國民眾抗議的主要原因。



紐約時報在二日的意見版(OP-ED)刊載民主黨籍FCC委員Michael J. 
Copps的投書,他對美國現行無線電視換照換照制度多所批評,FCC為擁有每八年審核無線電視業者換照的權力的媒體主管機關,業者要證明他們有履踐服務公共利益的紀錄,來爭取主管機關的同意換照。如果他們無法證明,那執照就應交給能證明的其他業者。如果FCC能照著做,這是嚴苛但公平的制度。但這位FCC委員指出,在媒體集團化的壓力下,FCC放棄換照制度的精髓,改採業者所樂於採用的「明信片換照」(postcard renewal)制度,FCC不採實質審查而淪為橡皮圖章,考量公共利益而使不予換照反而變成少見的罕例。他接著並指出在1980年代以前,當時嚴格的執行每三年換照的制度,當時業者因此投下鉅資提升內容的製播,而在1980年代,解除管制的狂潮襲來之後,換照制度才變成現在這樣子,也因此造就美國現在節目品質的日益低下。

小編媒批:美國FCC委員的這般「語重心長」的投書,值得目前大力鼓吹換照應該從輕審查、並藉由解除管制、引進數位新科技來改善台灣媒體環境的諸位NCC委員,好好思考美國的前車之鑑。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 @yahoo.com.tw)。此外, 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