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九歌電子報
 

 


 

回頭書,壓箱寶! 九歌年度回頭好書優惠展又來囉,任選12本,每本只要49元!快上九歌文學網挖寶!

紀念資深作家琦君逝世一週年,琦君作品全面79折,珍藏琦君,就是現在!

靠近女作家的美麗心靈——簡媜、陳幸蕙作品展,全面79折。

 
 

本週推薦

快樂,有何秘訣?
人生導師傅佩榮教授,告訴你
《人生的快樂靠自己追求》

有錢人可以心想事成,但他們未必快樂。

財富可得可失,人生卻不能重來,我們必須早下決定。

富人與窮人的快樂指數
傅佩榮◎文

活著的目的何在?是營謀利益,盡情享樂呢?還是培養智慧,求得心靈之解脫自在?

人若擁有健康的生活態度,適當培養心靈方面的品味及樂趣,那麼財富才能發揮正面的作用。


我在工作之餘,參加洪建全基金會所辦的「人文雙月會」,每兩個月與不同學科的朋友聚談一次。進行的方式是輪流主講各自選定的題材,再自由交換心得。這是我在閉門念書之外,重要的知識來源,收穫之大,使我心存感激與喜悅。


譬如,最近一次的主題是「財富」,講者為經濟學家林鐘雄教授。林教授個性溫和,專業知識淵博,聽他道來,「財富」居然顯示了人性的面貌,十分親切有趣。會後討論中,焦點逐漸轉向:財富能帶來幸福嗎?人的生活態度是否決定了財富的意義?智慧可以啟發正確的生活態度,那麼智慧是否更為重要?


談到這裡,台大外文系齊邦媛教授介紹一個故事,出自俄國小說家契訶夫的手筆。齊教授說她教學二十餘年,每年都會選擇契訶夫的〈賭注〉一文,並在學年結束時,讓學生對所有讀過的小說表示感受程度。結果契訶夫此文幾乎年年受到學生的充分肯定。〈賭注〉的內容如後:
某銀行家請客時,席間談到死刑存廢問題,一年輕律師認為最多只能判人無期徒刑,因為活著總比死亡好。銀行家卻說:我們不能證明獄中生活勝過死亡。有些人失去自由,倒還不如死了。二人爭辯並無結論。最後,銀行家提議一項賭注,願出二百萬元,讓律師禁足獄中五年。律師說:五年太短,不如十五年;十五年之後,本人四十歲,有二百萬元也足以終身安樂了。


於是,律師依約入獄之後,整天無事可做,開始要求念書,廣泛吸收各科知識,學習音樂,彈奏鋼琴,再推及閱讀古典文學、史學、哲學、宗教、自然科學方面的佳構,甚至能夠讀詩了。如此寒來暑往,眼看著十五年即將滿期。十五年所定的期限是一八八五年某日夜裡十二點。


事有不巧,銀行家經營不善,此時已經破產,付不出二百萬元。他無法履行合約,就想謀害律師。律師似乎預知命運,在桌上留一信函,上面寫著:「我希望你能明白,這些年我是怎麼度過的。起初我覺得寂寞痛苦,後來潛心追求知識,由此孕生智慧,領悟了人生的意義。我已經看透世間的名利權位,此時二百萬元對我毫無用處。所以,請你不必費心,我在半夜十二時之前五分鐘會自動消失,就算是毀約,你也不必負擔二百萬元了。」


表面看來,(賭注)一文所顯示的,應該是律師的理論佔了優勢,活著勝過死亡。但是,活著的目的何在?是營謀利益,累積財富,盡情享樂呢?還是培養智慧,由看得破而放得下,求得心靈之解脫自在?答案十分清楚。


以上所述是我當場聆聽齊教授的札記,如果與原文稍有出入,應該由我負責。我認為,契訶夫借這種情節來說明「財富與智慧孰重?」實在是高明的手法,勝過哲學家喋喋不休,卻未必使人信服。

 
接著,心理學家楊國樞教授表示意見。他指出紐約地區的調查結果是,富人與窮人的財產相差的倍數,與他們各自感受的快樂及幸福之間的倍數,是不成比例的。譬如,張三的財產比李四多十倍,但是張三的快樂頂多比李四多個二、三倍而已。人的心理感受是有極限的,因此對於苦樂的態度相差不大;也就是說:財富的效用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麼厲害。


何止如此!美國另一項調查指出:富人自殺的比例,超過窮人。可見財富不僅無法保障快樂,有時帶來更多的煩惱。然後,關鍵轉到「生活態度」上。人若擁有健康的生活態度,不認為物質勝過精神,並能適當培養心靈方面的品味及樂趣,使自己的身心保持平衡,那麼財富才能發揮正面的作用。正確的生活態度必須由教育而來,使人在求知時得到智慧啟發,明白人生意義所在。我們在面對生命的賭注時,應該如何取捨?
 

──選自《人生的快樂靠自己追求》,2006 年7月

人生的快樂靠自己追求

傅佩榮頗富新意的小品文集,以關愛與尊重之心,提醒青年朋友如何堅持自我,思考現代人實現理想之道。全書從自我定位、教室內外、心靈挑戰與宗教正念等四大範疇,發掘個人潛能,向心靈挑戰;討論教育、宗教、生活環境、社會風氣等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問題。即事說理,感性、理性兼具,期許個人與社會,更臻喜悅、和諧。

 

凡購買《人生的快樂靠自己追求》一書,即可用180元加購哲學大師傅佩榮系列,

 

 

 

 

■ 用知性提升感性,從小我拓展大我 ■

張曉風《你還沒有愛過》歷久彌新,經典再現

亦秀亦豪的健筆
余光中◎文

 在風格上,曉風能用知性來提升感性,在視野上,她能把小我拓展到大我,仍能成為有份量有地位的一流散文家。


《你還沒有愛過》裡面的十五篇散文,至少有八篇半是寫人物——〈承受第一線晨曦的〉只能算是半篇。這些人物,有的是文化界已故的前輩,像洪陸東、俞大綱、李曼瑰、史惟亮;有的是曾與曉風協力促進劇運的青年同伴,像姚立含、黃以功;更有像溫梅桂那樣奮鬥自立的泰雅爾族山胞。後面的三個人物寫得比較詳盡,但也不是正式的傳記。前面的四個名人則見首而不見尾,夭矯雲間,出沒無常,只是一些生動的印象集錦。而無論是速寫或詳敘,這些人物在曉風的筆下,都顯得親切而自然,往往只要幾下勾勒,頰上三毫已見。……
 

幾篇寫人物的散文之中,我認為味道最濃筆意最醇的,是〈半局〉和〈看松〉。這兩篇當然不是傳記,而是作者一鱗半爪的切身感受和親眼印象,卻安排得恰到好處,真有「傳神」之功。也許曉風和文中的兩位人物——一位是她的系主任,一位是同事——相知較深,所以往事歷歷,隨手拈來,皆成妙諦,比起其他人物的寫照來,更見突出。我認為這種散聞軼事串成的人物剪影,形象生動,意味雋永,是介於《史記》列傳和《世說新語》之間的筆法,希望曉風以後多加發揮。尤其是〈半局〉一篇,墨飽筆酣,六千字一氣呵成,其中人物杜公的意態呼之欲出,不但是曉風個人的傑作,也是近年來散文的妙品。我甚至認為,〈半局〉的老到恣肆之處,魯迅也不過如此。請看下列這一段:

 有一天,他和另一個助教談西洋史,那助教忽然問他那段歷史中兄弟爭位後來究竟是誰死了,他一時也答不上來,兩個人在那裡久久不決,我聽得不耐煩:

 「我告訴你,既不是哥哥死了,也不是弟弟死了,反正是到現在,兩個人都死了。」

說完了,我自己也覺一陣悲傷,彷彿《紅樓夢》裡張道士所說的一個喫它一百年的療妒羹——當然是效驗的,百年後人都死了。

 杜公卻拊掌大笑: 「對了,對了,當然是兩個都死了。」

 短短的一段文字裡,從歷史的徒勞到人生的空虛,從作者的傷感到杜公的豁達,幾番轉折,真是方寸之間有波瀾。再看結尾的一段:

 對於那些英年早逝棄我而去的朋友,我的情緒與其說是悲哀,不如說是憤怒! 正好像一群孩子,在廣場上做遊戲,大家才剛弄清楚遊戲規則,才剛明白遊戲的好玩之處,並且剛找好自己的那一伙,其中一人卻不聲不響的半局而退了,你一時怎能不愕然得手足無措,甚至覺得被什麼人騙了一場似的憤怒!

尤見功力的,是文中感情的幾經變化,那樣「半忘年交」的友誼,戲謔中有尊敬,低迴中有豪情,疏淡中寓知己,讀來真是令人「五內翻湧」。這樣的傑作,在民初的散文裡也不多見。……

張曉風這本新書裡佳作尚多,不及一一細析,但還有一篇值得再三誦讀的,便是書名所用的〈你還沒有愛過〉。此地所謂的愛,是國家民族的大我之愛。作者在貴陽街國軍歷史文物館裡,弔古低迴,感奮於民初青年慷慨報國的忠義精神。她一面瞻仰早期軍校樸拙而莊嚴的同學錄,一面從那些古色古香的通訊地址去揣摩那些相中人物鄉鎮的情景,領著讀者作紙上的故國神遊。

及其高潮,下面的這段文字更是噴薄而出:

 只為一聲戍角,那些好男兒從稻田從麥田從高粱田,從商行,從藥鋪,從磨坊,從魚行,從雜貨鋪,從酒坊一一走出來,就這樣,走出一番新翠照眼的日月山川,不知為什麼,越讀那些土裡土氣的小地名,越覺有萬千王師的氣象,每翻一張扉頁,竟覺得在腕底翻起的是颯颯然的八方風雨。

能寫出這種節奏,這種氣魄,這種胸襟的散文,張曉風不愧是第三代散文家裡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這枝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一點剛勁。散文的讀者不妨拓展自己的視域,也來欣賞張曉風的豪秀。

 

《移動觀點》書評:文化工作者的主體性 文◎游擊手
《玫瑰的性別》書評:重生 文◎巫維珍

第20屆梁實秋文學獎徵文辦法

套書優惠──朱少麟三書加CD特惠價599元


 
九歌文學網 話:(02)2577-6564  傳真:(02)2579-3056
地址:105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7弄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