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魅力新故鄉0073
新故鄉
電子報 0078期   96/06/22發刊
Eye-Catching New Homeland
 
大家舉杯慶賀新鷹取教堂及鷹取社區中心的完工。 (攝影/廖耕樂)
 

阪神地震後的歷史新頁

 

——記新鷹取教堂及鷹取社區中心落成典禮

 

 

神田裕神父主持新教堂第一場禮拜。 (攝影/何貞青)
新教堂由坂茂建築師設計。(攝影/廖耕樂)
與會貴賓一起敲槌酒桶,為慶祝典禮開場。
(攝影/何貞青))
台、日兩方的「PD台灣再生計畫」推動委員們,在慶典中高興地相聚。 (攝影/何貞青)
社區居民賣力槌麻糬,增添了節慶的氣息。
(攝影/廖耕樂)
包括大鼓、聲樂、演唱等表演,讓活動充滿生氣。(攝影/廖耕樂)
新故鄉基金會廖嘉展董事長致贈畫作予教會,由神父代表接受。(攝影/何貞青)
鷹取教會回贈的木製菜板及種苗,都是重建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物件。(攝影/何貞青)
新鷹取教堂的完工是阪神震後重建的最後壓軸,也為重建歷史翻了新頁。(攝影/廖耕樂)

 簇新的鷹取教堂,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挺立的耶穌神像,慈愛地俯看著社區人們的笑顏。經過地震大火的毀滅、紙教堂的階段性庇護等歷程,在阪神地震滿十二年之後,鷹取教會與鷹取社區中心,終於以嶄新的面貌重現在世人眼前。

屬於大家的場所

 二○○七年五月二十七日,神田裕神父在主持過新教堂第一場莊嚴的禮拜之後,隨即在慶祝Party上輕鬆地和大家一起高歌,揭開完工活動的序幕。
 熱鬧的會場裡,社區的居民及教友、義工一起幫忙端菜、做麻糬,小孩子們在其中嬉戲奔跑,跨越了國籍宗教的無形界線,一如神田裕神父所說的:「這是屬於大家的場所!」
  位於日本神戶市長田區野田北部的鷹取地區,是阪神地震嚴重受災區之一,鷹取教會在大火中焚毀,地震後由坂茂建築師設計了Paper Dome紙教堂作為緊急救援中心及社區的集會所,由於此處有許多越南、韓國、東南亞的移民,Paper Dome除了初期的救援行動外,日後也肩負起協助外籍移民融入日本社會的角色。
 二○○五年紙教堂完成階段性任務後移築到台灣再生,而鷹取地區也開始規劃永久性教堂及新的社區中心,新建物同樣由坂茂建築師規劃設計,延續著當初的使命與精神,與社區融為一體。

來自新故鄉的祝賀

 為了表達祝賀之意,同時進行相關採訪紀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由廖嘉展董事長、顏新珠執行長及工作人員一行四人前往參加完工典禮。
 典禮中,廖董事長受邀上台致辭表示:「天主的愛不只對於教徒,也擴及一般居民,今天我們看到可愛的人創造了可愛的社區,也期望在天主的保佑下,台灣的PD再生工程順利進行。」獲得大家的掌聲與祝福。
 此行,廖董事長特地帶了畫家孫少英老師的畫作,作為教堂落成的賀禮,畫裡呈現鷹取教堂從焚毀到重建的歷程,非常有紀念意義。贈畫儀式由神田裕神父代表接受,而鷹取教會則回贈與野田北部關係密切的南木曾社區所生產的木製菜板,以及渡邊綠化公司所生產的花苗種子。
  南木曾社區位於長野縣,以生產檜木為主;阪神地震後,得知鷹取的義工需要木材幫組合屋的災民製作傢俱,南木曾整個城鎮出動了十幾輛十噸重的卡車,來回三趟專程送來木材,兩個社區自此也結下深厚情誼。
  而地震之後,為了讓瀰漫哀傷氛圍的災區能再次充滿希望與生氣,市民社區營造支援網辦公室的天川佳美女士,跟野田北部的朋友們發起了在瓦礫堆種下花苗的行動,當花朵綻放時,為空蕩蕩的街衢注入了新的生機,也激勵著居民鼓起勇氣面對重建;有「瓦礫阿嬤」之稱的天川佳美期許著Paper Dome在台灣再生完工時,這些種子也能像當初鼓勵他們一樣,開出燦爛的花朵來迎賓。

重建最後的壓軸

 「地震後神父曾經說過:『如果這地區不能重建,教會就不會重建。』今天教會及社區中心完工落成,可以說是重建的最後壓軸了!」野田北部社區協議會事務局長河合節二說。
 身為鷹取當地居民的河合節二,在三十幾年前自教會附設的幼稚園畢業後,跟教會幾乎就沒什麼交集,直到阪神地震後教會成為社區救援中心,居民又聚在這裡交流討論,過往的情感才又慢慢回來並變得更加緊密。
  雖然河合先生和許多居民一樣,都不是教會信徒,但從這個空間發展出的重建議題、社區營造,早已打破宗教的藩籬,重新把大家結合在一起。「現在有了這個新場地,或許我們可以與信徒一起,繼續做社區的事情。」他懷抱期許。
  鷹取當地的建築師、同時也是「PD台灣再生計畫推動委員會」日方召集人的森崎輝行談到,過去Paper Dome陪大家走過重建的歷程,累積了共同的回憶與情感,如今新的教會及社區中心完成了,「也許地震的感受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去,但從這裡開始,也會激發許多新的方向與轉換。」

將互助、服務的精神傳承下去

 「新教堂終於落成,我覺得非常感動,而且這份感動和在別的地方是很不一樣的。」Paper Dome與新鷹取教堂的設計者坂茂建築師表示。一前一後相隔十二年的兩座建物,都是坂茂建築師投注感情與實踐理念的作品,從鷹取教會為起點,他確立自己的方向,肩負起建築師的使命,開始為災民及有需要的人服務,十二年來,包括第三世界難民及日本新潟地震災區、南亞海嘯災民等,都有他協助的足跡;也因此,他特別強調這裡對他的重要性。
 坂茂建築師除了對新教堂的落成高興,也不忘祝福Paper Dome移築台灣的工程,並期望興建過程能有學生及義工的參與,讓當初那份互助、服務的精神傳承下去。
  在無盡的祝福與期許聲中,最後,教會的信徒、社區的居民、以及所有前來祝賀的朋友們,大家熱烈地舉杯,慶賀一個多元族群共生的殿堂的誕生,也見證阪神震後的重建歷史翻了新頁。

 


親愛的朋友:
 「鷹取Paper Dome台灣再生工程」現正於埔里鎮桃米里的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進行中,七月份工作內容包括:園區景觀營造、步道建構、植栽綠美化、帷幕鐵框修復等等,歡迎您加入義工的行列,和我們共同打造這項歷史工程。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敬邀

我要參加義工
 以後再參加,但希望持續收到義工招募訊息

姓 名:

性 別:         

電 話:

手 機:

地 址:

E-mail:

    

  其他相關問題,請洽: 049-2422003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訂閱魅力新故鄉:

電話:049-2422003  傳真:049-2422018

地址:545南投縣埔里鎮西安路一段259號

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