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無∕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三三七期
編輯室報告-地下電台的現代意義-從海洋之聲被抄台談起


 
  台灣自八○年代末解嚴以來,收束在威權政體手上的無線電波分配權利,漸漸地對市民社會釋放。但如同政治民主化的進程絕不能用執政者的善意良心來理解,電波自由化的進程也絕不能由主管機關的效率開明來理解。若非九○年代以降此起彼落的異議電台、地下電台持續地宣傳另類主張,鼓動社會力集結向僵硬的國家機器進行鬥爭,言論自由便無可能在三、五年間透過電波開放而實現。這期間中,除了與不同的政治勢力互通聲氣的地下電台為大宗外,更有以性別、環保、次文化、鄉里事務議題為主的聲音在空中四散流佈,這些都是不見容於主流秩序的「異議」。

  若說威權政體壓制了市民的言論自由以及限縮了頻譜分配的空間,是地下電台存續興盛的立基,則台灣朝向正常化國家(成熟的代議政治)前進的過程,地下電台理應隨之凋零。然而事實相反,自1993年起,廣播頻譜經歷了十梯次的開放申設(最後兩梯次在陳水扁上台後的2001年執行),且民進黨執政經年,承載「異議」的地下電台至今仍在,而且數量較巔峰時期猶有勝之[1]。對此現象的成因,一說是台灣容或在國家正常化的轉型期間,前朝遺緒不可能在政權輪替後一夕消滅,因此執政的民進黨與地下電台藕斷絲連,或暗地襄助,是有可能。日前,位於台中開台十三年的「海洋之聲」電台,因無照播音遭NCC會同電信警察抄台,沒入設備。「始終堅持挺台灣、綠色執政從不改變」的海洋之聲事後發表聲明,自稱歷經多次抄台,「只為保有一片自由發聲的天地」,可作這個解釋的例證。

  但此說可能是一隅之見(或說,從台北看天下)。據業者所稱,地下電台的政治立場藍綠皆有(而且可能勢均力敵),急獨急統的政治意見各有聽眾。況且民進黨當朝掌握政治經濟資源,表態支持的合法媒體勢力不可謂弱,透過地下電台發聲動機不如當年,何以地下電台數量還逆勢成長?

  如果遵守秩序是合法的前提,則違背秩序的地下電台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所謂「合法」的意義。官方的管制意見,向來從飛航安全的維護、軍警通訊的必要,頻譜配用的正常化與效率化、合法業者的財產權保障、消費者權益(偽劣藥品的管制)等角度來認定電台的合法性。管制原則從一而終,地下電台的「非法」可無疑義,但是地下電台的非正式合法性(informal legitimacy)前後似有不同。通說認為,早年的地下電台是為對抗威權體制而發聲,訴求與行動皆有進步性,因此僅管李燈輝執政時期,時任行政院長的連戰稱「取締地下電台要『不竟全功;,絕不中止』」,但在野黨立委仍有斡旋緩和取締行動的空間,輿論還以言論自由的標準衡度取締行為;然而近年來隨著政治爭議事件激化,地下電台在國會與主流媒體上愈益成為民進黨的地下洗腦機器,其主要意見市場在台灣中南部,聽眾則屬低教育水平的工農階層,同時與「節目廣告化」、「販售偽劣藥品食品」等負面行象畫上等號,最終成為破壞民主遊戲規則的原罪。這些輿論意見,一方面作為政爭的結果或表現,另方面則作為官方發動管制權力的出發點。僅管在民進黨的掩護下掃蕩之勢不若過去雷厲風行,但是掃蕩一經發動,地下電台已不若過去還有外力奧援(當今有誰主張地下電台的合法性呢?)。

  我們不能主張地下電台的合法性,或許正因為我們囿於當前的政治框架中來理解地下電台的立基。脫離這個框架的起點來理解地下電台至今不衰的原因,可以從地下電台的聽眾開始。

  意思是,我們應當把握,當主流媒體稱地下電台的支持者多為中南部低教育水平的工農階層時,其中透露出的階級性質:一面是自詡文明人的都市資產階級的傲慢,這是進步知識份子應該深以為戒之所在;另一面是工農階級的身影在特定的媒體形式中現身,是進步知識份子應該加以瞭解並與其進行有機聯繫之所在。地下電台與人民的親近關係,是當代任何主流媒體(形式)所不能契及的。其間蘊含著的人民的生活秩序、人際關係、生命需要以及文化土壤,都應該重新被認識並被主張有合法性。

  然而我們已經知道,開放十梯次的電波使得電台跨區聯播盛行、節目多元性限縮、小功率的社區電台/公益電台經營困難(前些年寶島新聲TNT由中部的大千電台接手可為顯例),已經是普遍現實。在大資本電台以節目廣告化為資本主義再生產添加柴火、小資本經營的電台以節目廣告化只求生存之時,我們當然不能率爾主張販售偽劣藥品食品的電台的進步性。但是如同威權政體時代的異議,直指國民黨政權一樣;當代地下電台的異議,間接地控訴了資本主義下主流媒體的霸道與無良,方式是與不具消費力、被主流媒體拋棄的工農階級為伍,作為他們的傳播平台與發聲工具。

  地下電台的合法性變遷,說明了台灣社會性質由黨國資本主義過渡到成熟的工商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2]。我們應當主張的是這個異議的合法性,在於不見容於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從而反省主流批評中的階級歧視,重新認識群眾/媒體的性質與能動性,並積極思考可能的破口。



----------------------------------------------------------------
[1] 1997年7月,官方確定由電信總局負起取締非法電台之責,並以電波偵側方式測得共103家未立案電台。但到2006年中NCC因「刺馬言論事件」表示要嚴查地下電台之時,未立案電台聯盟表示全台共有203家地下電台,其中有120餘台正常運作,估計聽眾有六、七十萬人。
[2] 台灣社會性質的定性問題,應有更精確說法。然筆者所知有限,請讀者原諒我用這種通說。
本週媒大事

 
媒大事

在6月12日,媒體大幅報導國民黨要告蔡正元侵佔中影,也因如此這次的中影交易問題再次浮上台面,而國民黨「三中媒體交易案」過程始終在黑箱中,中影從榮麗回賣中投,又轉賣給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胞弟郭台強,卻遭兼國民黨中常委的立委蔡正元介入,爆發掏空糾紛,這過程被知情人士形容精采程度不亞於SOGO股權交易案 。
 
小編媒批:隨著國民黨提告蔡正元,才讓外界一窺中影交易的黑幕以及黑箱作業是多麼的嚴重,而除了目前的中影問題之外,國民黨的其他媒體買賣,是否也依然存在問題呢?我們希望做為國民黨,也應該向社會大眾清楚地說明,這些在以前是不當取得的媒體資產,是如何被交易以及買賣。
 


同樣6月12日,調查局大規模東森購物總部,帶回數箱資料,以釐清力霸淘空案的案情,檢調偵辦東森集團案,經蒐證東森集團相關帳證資料,發現去年力霸集團財務出現危機時,財務比父兄寬鬆的王令麟,何以竟大手筆出脫本人及東森國際等東森媒體科技六成持股給美商凱雷。檢調發現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的關係人交易紊亂、資金龐雜,懷疑他長期涉及掏空、利益輸送。檢調已在行政院金管會的全面協助、提供東森集團有關的查核報告下,積極清查王令麟的資金流向,有無涉及境外洗錢。
 
小編媒批:雖然力霸發生淘空案時,東森為避免被延燒,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極力與力霸切割,強調東森與力霸無關,且積極把東森脫手賣給外資,也臭罵老父無恥,以致被外界形容為「完美切割」,而檢調現在調查、搜索東森,做一次徹底的調查,該辦的就辦,該還清白的地方就還,讓社會也可清楚瞭解東森是如何運作,對東森及社會都會是一個正面幫助。
 
 

 
媒回響:「三立記者許少蘋」事件餘溫

文◎孫窮理(苦勞網)

   昨天去新竹,訪問因為蛋洗勞委會,被以「汙辱公署」判刑三個月(緩刑兩年)的勞權會桃竹苗勞工服務中心高偉凱,砸雞蛋,這種溫和的抗議方式,被用「汙辱公署」起訴、判刑,這真的是民進黨執政之後的事情,不知道是這個民主的時代,公署變得比較嬌貴了,或者現在對「民主」有不一樣的解讀了。

    在昨天,工程會協商破局之後,樂生保存再度面臨絕境,六月,就和三月一樣地緊急,現在,我認為媒體已經是次要的問題,重點是必須重新整理隊伍,集中一切力量,準備「反迫遷、反點交」抗爭、繼續樂生奇蹟的歷史的時刻。如果大家可以同意是這樣的,且把下面的內容,當作休息的時候再想一想的東西:大家忙著去許少蘋部落格「討論」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在她的「影音相簿」裡的這一則報導(強烈建議許小姐放棄有名大站了,那是一個在各方面都lag得很嚴重的地方)。「一天跑四則新聞、不然領黃牌」、「領到四張黃牌,準備回家吃自己」,這是中天新聞記者的工作狀態(這是則三立的新聞,三立有比較好嗎?)

    在公開信裡,我說到,記者的身體和腦袋應該離現場近一些;但我(寫的當時就)忽略了記者的客觀條件,在現在電子媒體的既有價值觀下,新聞現場的價值,取決於它的消費價值,「靠近」也許夠基本,但不能否認,它仍是強人所難的,因為那讓新聞的產製變得過於複雜,在工作的壓力下,這種要求,即便是合理,但把壓力集中在基層記者身上,是否公平,這值得注意。

    許少蘋被雞蛋砸到,以及攝影記者發現他們的腳架被當作武器「作勢」攻擊警方,這同時威脅到了記者繼續採訪下一則新聞的機會,造成工作流程的困擾,他們被人家批評為「嬌貴」的同時,他們所身處的機構,卻同時也將「效率」的責任推到他們的身上,「消費」的價值遠高於「理解」的價值,基層記者不能說沒有責任,但是卻負擔了所有的壓力,如果連情緒都不能有,那是用「非人」的標準在說天方夜談了。

    我們再來談「情緒」;只有衝突才有消費的價值,同樣是樂青等社運工作者所要面對的環境;不只是社運,政治人物及明星何嘗不是如此?為什麼政客要「刀刀見骨」?明星要用「露點洩底加緋聞」吸引媒體?記者對「操作」媒體的人有所憤怒,其實是對整體環境的憤怒,但是有趣的是他們憤怒的對象,卻選擇性地指向樣在這個環境裡的「弱勢者」及「受害者」,而非有權力的政治人物、明星與媒體高層;在一個壓迫性的結構裡,「弱弱相殘」是常態,記者的情緒,不過反映了這一個常態,但他們卻要承受一般弱勢者不需面對的「公益價值」的挑戰。

    就許少蘋這一篇報導本身論,在「公開信」裡,我只就「公正客觀」以及「態度問題」提出看法,但就幾個部份,我並沒有太多的意見,譬如說,記者對於他所看到的事情,當然是選擇性的報導、是帶著自己的問題意識(許少蘋的問題意識是,這是一群不斷為了上媒體而製造衝突的學生,他們的胡作非為,早已超出了一個「單純學生」的本分),在這種條件下,用自己的問題意識提問與評論,這和完全罔顧事實的扭曲報導(在樂生保存運動中,大家已經見過很多次了),仍是有所不同的。

    當然,許少蘋的價值觀,讓人感到憤怒,但如果我們脫離處理「弱弱相殘」局面的條件去處理此一問題,也會錯失了找出真正解決問題方案的機會。




 
傳學鬥全新網站出爐!

好樣的!竟然還有一個新的網站,現在可以線上跟傳學鬥互動,以後即將出爐的編輯室報告也會在此預告寫作方向以及討論,趕快看看:http://blog.roodo.com/scstw

 
 
歡迎一起來鬥熱鬧(7月7日開動,趕緊寫信報名喔!)

傳學鬥暑期計畫 - 簡單調查工作隊

>主題: 團結與培力 - 再發現新聞勞動的秩序與意義 
>宗旨: 為了與線上新聞工作者建立有機連繫,為了將來的團結預先培力,我們計畫透過簡單的調查工作(訪談為主),在勞動作為價值源泉的前提下,瞭解新聞工作實務的背後秩序與意義。

我們要追問:台灣的新聞工作何以如此?進而尋找現狀的破口與出路。在與田野貼近的調查過程中,我們不只要汲取實踐中的知識,更要強迫課堂中的知識去逼近實踐,讓知識在現實中取得新生命。 

>方式: 
1. 雙週舉行一次編輯室會議,會中討論調查工作與確認進度。(進度大綱參見下方說明) 
2. 調查工作隊會有簡單分工,預計為兩種職務:編輯與記者。職務會彈性論調,並分組編成。
3. 調查主題保留部份彈性,開放討論後決定。 期間: 三個月(七、八、九月)。期間隔週六下午 2:00~5:00 (雙週一次),召開編輯室會議,共九次。

>工作大綱請見下面說明 招募對象: 對傳播事業、理論與社會運動有理解興趣,並具責任感的朋友。
>報名方式: 請以 e-mail 方式報名,來信請寄 scstw2003@gmail.com 。並請附上姓名、性別、學校系級(工作單位)、聯絡方式(電話),以及簡單自我介紹。報名到 7/5 截止。

來信報名後我們會主動與你 / 妳聯絡。

>地點: 編輯室會議在「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的辦公室(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 10 號 6 樓之 1 )召開    調查工作集中在台北進行。 


7/7- 隱藏關卡(調查技術速成班 - 新人老人正式會面) - 工作:討論會參與(邀請資深研究者分享調查工作的經驗與辦法) - 目的:養成調查技術、理解調查倫理 

7/14- 前期準備二 - 工作:確定工作細項、工作分配、組織編成、確定接下來的三週的工作進度 - 目的:調查開始 

7/28- 調查結果匯報一 - 工作:調查成果回報、檢討 - 目的:確認、更新進度。新增受訪者 1 (滾雪球) 

8/11- 調查結果匯報二 - 工作:調查成果回報、檢討 - 目的:確認、更新進度。新增受訪者 2 (滾雪球)

8/25- 調查結果匯報三(調查結束) - 工作:調查成果回報、檢討 - 目的:確認、更新進度。 

9/8- 編輯、調查補充與更新一 - 工作:調查成果匯編 - 目的:初稿完成,安排成果發表事宜。

9/22- 編輯、調查補充與更新二(定稿) - 工作:調查成果匯編 - 目的:定稿

9/29 - 成果發表 

 

報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