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心靈電子報
::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190期 / 2007年07月11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很久很久以前,素的鹹蛋超人認識一個叢書編輯,這位編輯的父親是名教授,從小家裡便刻意地栽培他,希望他能夠在學業上精進,他也一路順從父親期待唸到最好的大學,在好的大學當中選了「父親認定最有出息」的科系。他符合很多長輩的期待,自然也得到許多讚美。但是他卻在畢業之後沒有順著父親的願繼續升學,而是選擇到一個佛教出版社擔任編輯。

除了在佛教出版社工作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聲音促使他做這個決定,「他想要反抗父親!」他選擇一個相反的策略,不「討好」,要「反抗」。

但是,在佛法的環境當中他逐漸找到自己。慢慢地透過溝通,父親和他之間的誤會逐漸化解,父親也不再期待他成為一個外交官;成為一個教授。甚至他還把一些佛法上的正見帶給家人,家庭環境也變得更和諧了。

他也逐漸能夠以更誠實、更一致的面貌來生存,來面對自己。

類似這位叢書編輯的故事,在這個社會上愈來愈多。有那麼多的孩子利用努力唸書來換取讚美,但是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唸書。

因此每次想起這位叢書編輯的故事,聽他闡述自我實現的過程,素的鹹蛋超人都覺得感動不已。

 
 

錯把無常當做永恆,
不希望接受無常的事實,
煩惱就會出現。

--摘自《老的有智慧

 
親密與操控─上

《Fun暑假,快樂閱讀一個夏》全面特惠78折 ■ 楊蓓(作者為台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連續幾期探討「親密與孤獨」,瞭解唯有透過孤獨的歷程,才能學會享受親密(註)。接下來想探究的是「親密與操控」。這個名詞乍看之下,其實很容易就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是負面的。正因為人們容易直覺把這個名詞下了負面的判斷,導致不容易回過頭來看一看自己身上,到底有沒有這樣的行為,更不會去弄清楚「操控」的真正涵義。

按照心理學家Shorstrom的一項理論,認為人類所謂的「正常行為」,都是在「操控」的範圍之內。我十分贊同他的看法,因為這並不是什麼錯事,因為我們一般人就是有各種不同的需求,為了要達成自己的需求又要因應外界的期待,就會應對出各種方法或動作,進而滿足自己需求的目的。

操控行為自小養成

就以小孩來說,在嬰兒期,肚子餓了怎麼辦?由於還不會講話,所以只好用哭的方式表達,大人聽到他的哭聲,猜測他大概是肚子餓了,所以給他食物,吃了以後,他滿足了,不哭了;從此以後,嬰兒從這裡面學會了,原來哭是可以表達情緒感覺,也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這就成為他的一個策略、一個方法。

等小孩再長大一點時,會講話了,會發現當自己的一些乖巧的舉動,可以博得父母的歡喜,進而可以滿足其它的需求,其實這是成人世界中整個社會控制下的順從行為;在社會控制裡面,當期待的順從行為出來時,我們的需求是可以被滿足的。譬如說一個女孩子,她展開一個很甜美的笑容,長輩看到了很高興,覺得這個孩子很有禮貌、很乖巧,然後就對她表示讚許;因此這個女孩學會了用這樣的方式對待這些大人,所以她就學會了「操控」,知道應該要有甜美的笑容、乖巧的舉動和反應。

所以從這些看似平常的事開始,我們就已慢慢地學會了「操控」。有一些心理學家用「勝任」這兩個字,也就是說在環境當中,怎麼藉由一些行為舉動,讓他對這個環境能夠有一種勝任感。其實這些行為,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了,可是在過程當中,我們腦袋卻沒有這麼清楚地覺知到,自己是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進行著「操控」,這些詮釋是後來心理學家加上去的一個名詞。然而,在一般人的心裡,寧可接受「勝任」兩個字,而不願意面對「操弄」兩個字,期間的心理狀態是很微妙的,因此也就減少了真實面對自己的機率。

為求生存產生操控行為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學會了一件事:要生存得比較好一點,例如有好一點的生存空間或生存條件時,需要發展出怎樣的能力或者是運用怎樣的方式,才能夠來滿足自己的內在需求。例如,我們常見到當孩子很努力地念書時,他就會得到讚美;於是很多的孩子,並不太知道為了什麼目的念書,多數直覺是為了大人的讚賞而念書,並不是真的想要念書而念書,念書變成他的一個生存策略。可是當他已經不能再用「好成績」來討好這個成人世界時,「我為什麼要念書?」的疑問就跑出來了,如果孩子在用好成績來討好世界的過程中,不幸地,一路受到挫折,很可能就想撤退,改換另一種方法,例如:偏差行為,以引起注意。於是,人就在不斷重複的過程裡,不知不覺的,慢慢的,產生出各種「操控」,目的都是為了生存。

對於操控,我們應該由不同的面向來看待。譬如有禮貌的社交行為是最常見的,有的時候其實心裡不太喜歡某個人,可是舉止卻還是讓對方覺得你沒有討厭他,因為你如果讓他知道你討厭他,對你也沒什麼好處;更不用說有一些目標是你急於要去達成,或者是你在設定的方向上,想要去完成它時,所採取的一些策略。因為,操控,可以更有效率地減少阻礙,達成目標。

因為在操控的過程中,我們是不知不覺的,所以在面對操控時,有些觀念是我們必須先瞭解的。其實從社會的層面上來講,「操控」只是一個社會性的行為,就是社會同意它,甚至獎賞它,認為這是好的行為,例如:老師用權威管理學生,上司用職權管理部屬;可是從個人的內在世界而言,卻可能是一個扭曲的過程。所謂的「扭曲」,就是他不一定對自己的內心很誠實﹔外在的行為只為了要完成外在環境的讚賞,所以便委屈自己,去屈就整個外在評價,於是慢慢地發展出這樣的行為出來。但是他的內心真的痛快嗎?不見得,因為總覺得不踏實。當我們的行為被架設在一個社會框架裡,在這大框架中,不會出大差錯,所以Shorstrom才會說這是一個「正常」的行為,甚至於,如果我們沒有符合社會要求時,人家還會說這個人不懂事。所以,操弄使人心不自由,時時盤算著如何更進一步操弄才可以在社會期待的框架下,有勝任感。

覺照操控,淨化自我的起點

當然Shorstrom在闡述「正常行為,都是在操控的範圍之內」時,都有一個出發點,就是人基本上是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所認為更好、更有意義的目標。所以如果當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中,一直停留在「操控」這個階段的話,就是一個停滯的狀態。於是,在人的發展歷程中,其實是有各式各樣的契機讓我們警覺到自己的操弄,進而省思著如何用更誠實、更一致的面貌來生存,甚至超越操控,而走向自我實現。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在我們古老的文化裡,所謂的「忠孝節義」,到底它的意義在哪裡?甚至對眾生慈悲的價值何在?忠孝節義是被社會所讚許的事,但卻往往要犧牲自己的需求,才能達到所謂的忠孝節義;對眾生慈悲,也要逐步地放下自我中心,如果把此一精神放到西方心理學的範疇來看,從個人角度來講,會說這個人簡直就是沒有自我;但是,另一方面又會覺得他這個高貴的情操從哪裡來呢?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從生存的角度來看,也是天經地義的。如何由封閉的自我中心,而到願意捨棄自身的利益,完全以利他為生存目標,其實這是「心」的淨化過程,也是為自己操控行為鬆綁的過程。所以,人就在追尋個人生存的安全感中,不自覺帶上了各種操控的面具,然後為了成長與淨化,又要一一地認知這些面具,而邁向人生中有意義的情操,於是浮浮沉沉之間,過完了一生。如果要以目標為唯一定論,是會令自己失望的,大部分的時候,這個「過程」的意義是大於目標的。因為,人對自己在社會情境中的操控的覺知,是沒完沒了,一輩子也走不完的。認知和洞察操控在生命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正是人心淨化的起點。所以,面對操控,其實應該懷著感恩和欣賞的心情來看待,如果不是操控得宜,我們無法活到現在;如果不是操控得宜,我們無法產生這麼多能力,只是這些把戲已經過時,人如果要不停地成長,應該淘汰換新,瞧瞧真實自我是怎麼回事。

如果從「操控」行為回頭再來看「親密」關係,我覺得現代人有現代人的難處。例如:我觀察七年級生時,常常出現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當他們在盯著電腦時,態度是那麼真誠,可是真正在面對人時,卻酷得不得了?而且在外表上,經常把自己的面貌、頭髮裝扮得五顏六色,似乎是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樣子。所以我始終在觀察這個新生代,甚至這個時代的人,到底我們會走出一個什麼樣子的生命風貌?我們在這現有的時空背景下掌出來的操控,又如何影響我們對「親密」的詮釋?

註:有關「親密與孤獨」專欄文章,可參考人生雜誌240期至245期。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52期

親密、孤獨與自由親密、孤獨與自由
/楊蓓
「親密」、「孤獨」與「自由」看似不相關的名詞,透過心理學家楊蓓教授的生花妙筆,運用心理學與佛法上的知識 ...<more>

 

不一樣的親密關係(附VCD)不一樣的親密關係(附VCD)
/聖嚴法師,趙寧,李艷秋,朱德庸等

《不一樣的聲音系列》叢書內容廣邀社會各界菁英與師父的對談紀錄,藉由他們寶貴的 … <more>

法鼓文化文摘報第四十期
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
作者:聖嚴法師

主編的話-《拈花微笑》

溝通,是編輯人的工作生涯中,最困難也最需要不斷學習的一門功課。從作者、美編、行銷人員到印刷廠,每個製作環節,都充滿了各種溝通。

溝通的好壞,有時也會影響到一本書的成敗。如何藉由溝通,讓作者願意更動不合時宜的內容;如何藉由溝通,讓美編設計出令人驚豔的封面;如何藉由溝通,讓印刷廠完成希望呈現的設計效果。而這些溝通,都會影響到書的製作成果。

溝通就像是一種修行,只要能時時觀照自己情緒,事事做最有效的溝通,必能讓工作事半功倍。


精采絕處逢生

日本武家文化的形成,不論在精神上或物質上,都深受宋代禪宗文化的影響,尤以鐮倉時代新興佛教的禪

書摘 - 宗文化,對於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啟發很大。

日本的武士是一種特殊階級,他們不是軍人,毋寧說是一種職業。他們受命保護其主人,講求絕對的忠實與服從,生死不二毫無異心,這實在是源於禪宗訓練禪眾的方法。如今,「武士道」已成為日本歷史的陳跡,往後,亦不希望再有人僅用禪的方法手段,而忽略了禪的目的──在於智慧的開發。 ......<more>

本文摘自《拈花微笑

大師密碼O:頭上長角的老虎大師密碼O:頭上長角的老虎
/鄭栗兒

頭上長角的老虎-延壽為了保護動物,連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樣仁慈的他,後來如何成為佛教裡 …<more>

 

唐卡中的六道輪迴與地獄精神 唐卡中的六道輪迴與地獄精神
/紫圖楊典

人從何而來?死後又將面對什麼樣的世界? 地獄與天堂是神話?還是真實存在的空間? …<
more>

夏日T恤特賣
友善列印 我要轉寄
除心靈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人生雜誌電子報 >>智慧掌中書電子報>>大師密碼電子報
>>法鼓文化文摘報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經典學院電子報>>心靈網路書店好康報>>修行電子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07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c.com.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