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文化園區最近有個標案剛結標,聽說有某團隊在計畫中列入了利用該空間打造成具有練團室、錄音室、表演廳等的音樂造鎮計畫。這樣的構想不是第一次聽到,之前就耳聞某音樂圈名人在政府會議中提出這樣的想法,只是想不到這種荒唐的想法,竟然真的有人正式提案競標,而無論我們怎麼批評政府這種思維,官員似乎怎麼都聽不進去,反而還沾沾自喜將會是一大政績。
音樂造鎮,台北的音樂圈本來就已經在公館師大地區形成一個聚落,在這些區域四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樂器行、音樂教室、練團室、錄音室、表演場所,更廣義來看還有很”藝文”的各家咖啡店、餐廳、酒吧。政府不但未曾協助過這些民間業者,反而還放任警察用各種老舊法令百般刁難。
由於華山文化園區的使用必定是以遠低於市值的價格,租借、甚至免費給承包的廠商使用,屆時也許會出現超低價空間超大的練團室、錄音室,那現有的民間業者勢必會受到某種程度的衝擊。
我實在很受不了這類事情,政府一直在花大錢做與民爭利的事情。要讓一個產業健全發展,該做的是快速的回應民間需求,給一個完善的法規環境,用公共服務支援民間產業。而不是砸錢辦大活動、砸錢做民間本來就可以做的事情。
|
‧營隊簡介
目前的台灣社會,正進行著在台灣史上最漫長、範圍最廣的「民主內戰」。雖然沒有立即的人員傷亡,但其造成的惡果卻十分慘重。充滿仇恨與激情的政治語言,掩蓋台灣民主所應帶來的理性與相互尊重;台灣人民也因為這場民主內戰,而得不到任何有意義的政策選擇。
代表第一社會的民進黨和代表第二社會的國民黨,為了搶奪政治利益,不僅刻意否認兩者的共通性,甚至放大兩個社會間的差距。沒有提供任何願景、承諾或作法讓台灣人民能做有意義的選擇,讓台灣人民只能默默的承受民主內戰的惡果。
對於厭倦兩個社會內戰的人民們,參與第三社會的形成將是阻戰的第一步。第三社會也必須組織新的政治勢力,就是因為充分了解要停止戰爭,只有組織另一支部隊,一支「維和部隊」來介入這場戰爭。
因此,第三社會工作室預計於2007年7月27日至7月30日舉辦第三社會維和部隊戰鬥營,希望藉由本次活動招募與組訓認同第三社會「共同利益」及「進步價值」理念的青年學生,能在營隊結束後投入維和行動,終止台灣「民主內戰」。
‧講師陣容:沈富雄、李丁讚、林濁水、范雲、林鳳飛、蕭展政、張鐵志、王丹、神秘嘉賓……
‧營隊時間:2007年7月27日(星期五)至7月30日(星期一)四天三夜。
‧營隊地點:渴望園區(桃園縣龍潭鄉渴望園區渴望路428號)。
‧參加對象:各大學院校學生與社會青年,預計招收50人。
‧報名方式:
(一) 報名費每人2,000元 遠東商業銀行忠孝分行劃撥帳號: 03100400313736 戶名:周奕成
(二) 劃撥後,請將劃撥單影本隨報名表傳真或郵寄至第三社會工作室收(亦可掃描劃撥單,將圖檔寄至工作室電子信箱)。
(三) 營隊額滿時錄取優先順序為:1. 願意於營前參與第三社會志願工作。2.依據學員「自我介紹」資料內容審核。3.額滿時未錄取者報名費全額退費。
(四) 簡章及報名表下載。
‧報名專線:電話:02-2396-3346
傳真:02-2396-6446
E-mail:service@society3.tw
(詳情請見)
|
|
今天跟朋友吃飯聊到動畫產業,也不過兩三年時間,以前各大商業雜誌、媒體,到政府單位沾沾自喜說動畫產業是重點扶植產業云云,而現在有誰會想起動畫產業?那些成功案例的公司今日安在?
還好,獨立音樂產業還沒有受到此等注目,不然真的穩死。每次到政府單位開會官員總是問他們可以怎樣幫助音樂產業。我的答案一律都是,請你們不要幫助我們,少管我們,不要理我們,不要給我們麻煩就好了。
這產業裡面有很多奇怪的現象,像是有某些藝人跟公司,明明沒有競爭力卻可以快樂的活著,唱片賣不出去、表演沒人要看,但開出的價碼卻高的嚇死人。這些人都分錢分習慣了,一個政府的大活動下來,承包的頭拿多少、藝人分多少、硬體分多少、廣告公司分多少,有點像是財神爺發錢一樣,大家各自按比例分一分,誰買單?全民買單。值不值得?誰在乎?
有多少人敢開售票演唱會?有多少人真的有實力把票一張一張賣出去?這些爛公司到處分政府的預算、公家單位的預算,實際上根本不具任何文化價值、娛樂價值,而政府就是造成這個產業畸形發展的幫兇,各級政府一天到晚都在撒錢辦活動,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活動嗎?
常聽樂手抱怨,因為電檢稅跟關稅的關係,在台灣能買到的樂器、音箱,選擇少、又貴。這種最根本的問題有哪個官員關心過?沒有支持人民玩音樂的環境,光是一直撒錢辦活動就是支持音樂了嗎?
有樂團自己搬器材到街上表演,時常也遭到警察驅離,這是對音樂友善的政府嗎?
想辦活動的音樂人,總是借不到各個禮堂、活動中心、公園等公共空間,卻能借給大企業舉辦公關活動、促銷活動、業務說明會,或是只有政府可以撒錢辦免費音樂表演,這是扶植音樂產業嗎?
我常常想起以前讀過某本書提到,以鼓勵文化之名,實行控制文化、為蔣介石造廟的各地文化中心,實際上反而衝擊了各地原有的畫室、工作室等基層文化組織,在各地文化中心蓋好的那幾年,這些空間大幅度的消失殆盡,也使得藝術變的越來越僵化保守。
上禮拜參加某個會議,還聽官員說7-11有意承包經營台灣各地的文化館,這到底是怎樣,為什麼我們的公共空間都要給統一集團經營?全民的資產都讓給統一去賺錢?文化就是文化為什麼整天都在想賺錢?賺錢的事情民間自己想就好了政府單位連文化機關都在想賺錢?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如今被搞成什麼模樣?
這兩天我嘴裡一直碎碎唸說,要思考該怎麼把TheWall收起來,怎麼處分資產跟負債,然後又可以全身而退不用讓股東得還好幾年的債,其實都是因為最近太多跡象,讓我不祥的預感越來越強烈的關係。
乾脆政府也來開唱片公司、開經紀公司、開咖啡店、開餐廳、開酒吧,什麼都開然後大家玩什麼吃什麼喝什麼都免費好了,既然這個政府這麼大有為。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