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佳琦
飛啊!蝗蟲
在書店第一次看到【飛啊!蝗蟲】的書時,就為之驚艷不已。只因作者田島征三的畫面和色彩的表現實在太富有張力了,但當時礙於此書單價偏高而未
衝動買下。直到今天晚上,拿到這本【飛啊!蝗蟲】的新書時,立刻和善存念了起來。這本書果然威力十足,當善存看到那隻勇敢的蝗蟲竟然縱身一跳,害張開大嘴的蛇撞到石頭而變形,又害螳螂頓時被撞的四分五裂時,他笑的東倒西歪(
他平時看繪本多半專注而安靜)。 接下來蝗蟲繼續充滿撞擊力地劃破蜘蛛網和小鳥,最後衝上天際,又直線降落(唸到這些段落時我刻意加了許多音效),善存也是笑個不停。這一段連續好幾頁爆發力十足,彷彿動畫般生動的場景,讓善存和我都覺得過癮極了。當我們看完了一遍,善存又要求唸第二遍。當所有書都看完後,問他最喜歡那ㄧ本,他說最喜歡好玩的這本。
仔細研究了一下,這本書的張力表現除了在圖畫上是來自於色彩的飽滿和構圖的大膽(許多破裂噴濺的畫法在繪本中算是少見),還有乾筆的揮灑造成奔放的力量。但其實這本書在故事的表現上也是極有生命力的,「吃與被吃」原本就是大自然界的法則,然而書中的主角小蝗蟲卻不甘於屈就這種宿命,而有了迎頭重擊的想法。最後,也因為它的生命韌性,得以突破被吃掉的命運,而得以飛向遠方,覓得真愛。這種為力求生存所展現的生命力,在這樣簡單的故事中卻構成
一個重要的主軸。
肚子餓扁了
接下來,我們又看了【肚子餓扁了】這本線條充滿粗曠的生命力的繪本。這本繪本描述一個小男孩和森林的一群動物們玩耍的經驗。在書中的許多情境的描繪都很貼近孩子的感官經驗,譬如在主角和地底的動物們一起窩在洞穴裡的情景,讓人聯想到孩子在子宮中被包圍著,又和週遭的蟲蛹在等待孵化的姿態也像。
而當孩子進入洞穴冒險時,畫面中傳達出的那種一團混亂的黑,和洞穴中各種嘈雜的叫聲,呈現出一番熱鬧哄哄的景象。最有趣的是,當我們翻到動物們一起鑽出洞穴,只見每隻動物和主角都仰頭奮力張大嘴巴時,善存馬上忍不住跟著大吼起來。而當主角被貪吃的熊舔上好幾口時,我刻意誇張地模仿吸口水的聲音加強效果,看到後面主角被動物們圍繞著咬著身體的各個部位時,我立刻想到這種被咬的經驗其實孩子還蠻熟悉的(經常被我家的狗咬)。
不論是踩水、攀爬或翻滾、大叫,甚至肚子餓,這些都是孩子們所熟悉的身體經驗,加上此書就是以第一人稱寫作,因此,我相信,當父母在為孩子朗讀這本書時,孩子一定很快就走進了書中的世界,並且打開身體的各種感官在經驗書中的各種感覺。和其他繪本相比,閱讀這樣的繪本對孩子而言或許是一種新鮮的閱讀經驗,但卻不陌生,因為處於幼兒期的孩子,原本就是透過各種感官經驗在建構身體和探索世界的認知。
只能說,作者實在太了解孩子了,並且能夠脫下層層的包袱,在藝術上用最 原始純真的表現來呈現出孩子的生命特質,實在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