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無∕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三三八期
本週編輯室報告-公廣集團與小野

公廣集團與小野

今年七月一日是公廣集團滿週年的日子,而週年慶之後,華視董事會也確認總經理小野10月請辭案,所以小野將與公視集團董事長陳春山在10月底總辭。小野並且在總辭之前的董事會議中提出,去年華視公共化後仍未獲政府預算補助,為符合社會對公廣媒體期待,華視已停止經營賣斷節目、不再播出為政黨宣傳或宗教服務的節目與廣告,新聞中也不接政府標案及置入性行銷,製作兒童節目也未插播廣告,完全符合公共價值。

對於已經納入公廣集團的華視,政府卻反而遲遲沒有給予華視預算補助,讓作為華視總經理的小野,在對外要符合公共理念的節目規劃,但也需同時考量必須自負盈虧的商業考量,使得這位曾在台視擔任節目部經理的小野,不得不面市場競爭與公共精神必須同時兼顧的局面。

還記得當初小野在2002年8月離開台視時,在自己的專欄中表示終於可以擺脫收視率競爭的惡夢了,並在去年小野以符合公共化理念,又同時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下,由公視董事會的部分董監事與學界、實務界人士組成華視總經理的「審荐小組」通過推薦,從小野在台視期間曾製作過叫好又叫座的節目,也認同公共化理念的一位經理人,在總辭的前夕,說了這一句話,為符合公共化華視節目不能太商業化,已失去廣告利基,也因苦無經費,所以經營華視非常辛苦。

在6月29日的餐敘中,公視董事長陳春山強調未來的第2年,公廣集團將繼續努力的3大目標,包括「公視法修正」、「設立南部營運中心」、「設立地方頻道及爭取華視附負擔捐贈」。而當各台主管開心暢談未來計畫時,小野似乎情緒低落,還打了哈欠。



魔鬼在細節

小野這一路走來,我們看到即使具有高度公共化理念、且具有節目經營製作長才的經理人,卻仍在華視這樣的困境下,獨自嘆氣、悵然、與失落,突顯制度的重要性,一個即使具有再優秀才能的電視管理人,仍然必須面對制度對他無情的考驗,而併入公廣集團一年的華視,竟然沒有任何預算的支持,我們不知道這樣的華視還能夠撐多久?而華視所面對的問題,公視更應該列為最重要解決項目,因為華視的挫敗,也是公視的挫敗。華視與公視的問題不僅如此,就在幾個月之前,兩台的公廣新聞平台也宣告破裂,在在顯示兩台的問題不容輕忽。

在華視剛納入公廣集團、小野剛上任之時,曾有人期待指出,華視作為一個播出廣告的公共電視台,應該可以在綜藝和戲劇節目上多所發揮,不但打破一般觀眾對於公視節目僅限於菁英或文藝節目的錯誤印象,對於公廣集團的整體營運,也能增加更多資源。

不論是華視作為一家廣告的公共電視,以及兩台合併的公廣新聞平台,理論與立意皆是美好,然原本是一項優良的理論規劃,也可能演變成一個致命的錯誤,而為何美好的夢境會變成一場真實惡夢呢?這全因為我們需要更多有關公廣集團合併的細節的規劃與執行,這當然包括華視預算哪裡來?還有華視到底要怎麼製作商業與公共理念同時相符的節目?以及兩家新聞部要怎麼同時合併運作等等的細節規劃,而非只是高層經理的圓夢畫大餅比賽。

密斯‧凡‧德羅是20世紀世界四位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話來描述他成就的原因時,他只說了一句話,「魔鬼在細節」。他反復強調的是:「不管你的建築設計方案如何恢弘大氣,如果對細節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稱之為一件好作品」。因此在遭逢公廣新聞平台分家、宣告破裂,以及小野辭職下台的此時,還有更多的細節正不斷地威脅公廣集團,我們必須以最嚴肅的態度,及早處理這個可能已經成形、甚至開始危及到整個公廣集團的強烈風暴。





 
媒大事

台灣新電影代表性導演之一的楊德昌,在 6月29日的時候,因為大腸癌在美國病逝,享年59歲。楊德昌導演過世後,意外引發出新聞局與台北市文化局互搶舉辦回顧影展的後續風波。不僅新聞局與台北市文化局互搶,新聞媒體更是為了採訪侯孝賢對楊德昌導演的感想而瘋狂,全部記者與攝影機在侯孝賢的面前推擠並且堵住導演去路猛拍,導演當場發飆,怒斥新聞記者:「你們根本就只是想消費楊德昌」,講完之後立即拂袖而去,不願接受訪問。

小編:媒體一窩瘋地搶拍、以及新聞局與台北文化局的互搶舉辦回顧展,但從媒體新聞上我們也只能知道這些訊息,卻沒有因此有看到任何一家媒體願意好好地認真回顧楊德昌導演的作品,以及楊導演對於我國電影政策的批評與意見,因此,難怪侯孝賢導演面對這樣一頭熱的新聞媒體,不願接受採訪,因為沒有建設性新聞訊息,以及用攝影機快速捕捉侯孝賢可能的眼淚與悲傷,這樣真的就像侯孝賢所說的「只不過是在消費楊德昌導演」。



今年即將是香港主權移交10周年,香港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接受最新一期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專訪時候指出,儘管香港仍保有新聞自由,但許多媒體因為商業利益或懼怕中國打壓,自我審查情形越來越嚴重,令人憂心。而香港記者協會主席胡麗雲則表示﹕"只要是新聞報導中有關中央政府的一些敏感消息﹐或者是他們覺得中央覺得敏感的消息﹐新聞記者他們就不會報導﹐或者減少報導﹐另外胡麗雲也指出現在的香港媒體只在乎的「利潤」有多少,只要會增加利潤,以及增加有關媒體老板的業務,媒體就會報導"。

小編:不論是黎智英、或胡麗雲都認為香港媒體在回歸之後,減少了政治敏感新聞的報導,而且因為媒體自我審查使得敏感新聞有越來越少的趨勢,但是香港跟台灣媒體也有相同的困境,就是媒體越來越喜歡報導一些名人緋聞、以及腥羶色的新聞來刺激廣告或提高收視率,而如何面對這種政治冷感、商業利潤考量的媒體,恐怕也是香港與台灣需要一起面對的媒體亂象問題。

 

媒轉載-GPPAC台北社群 座談會


當前,中國瞄準台灣的飛彈高達800 餘顆,每年還以120枚數量向上增加,使 2300萬台灣人民生活在中國飛彈威脅之下,嚴重影響台海安危與亞太區域的和平、安全穩定。台灣處於外交與此狀態之下,加入「全球預防武裝衝突夥伴關係」,是件迫切需要的事。同時,作為世界公民的一員,到底台灣能在國際社會做些什麼?

在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的催生下,「全球預防武裝衝突夥伴關係」 (Global Partnership for the Prevention of Armed Conflict
GPPAC)自2001 年起在國際間一年年茁壯,如今已成為全球NGO串連以預防武裝衝突的一股穩健力量。 GPPAC對於制止各地內戰和國際戰爭,正發揮著來自國際公民社會的影響力。

GPPAC在 全球共分十五區,台灣受邀加入東北亞區,此區包含日本、南北韓、俄羅斯、中國、香港、與外蒙古,各國均以城市名義加入。東北亞區成立於2004年, GPPAC台北社群曾於2005年赴紐約參與在聯合國的全球會議、 2006年赴北韓金剛山與會,今年2007年 5月於外蒙古烏蘭巴托開會,6月又受邀參與 GPPAC亞太四區和平船論壇。

本次座談敬邀台灣各 NGO與會,並向各位報告:
一、GPPAC過去與 未來的發展
二、烏蘭巴托會議與東北亞和平議程
三、亞太四區會議與跨區域夥伴關係
四、探討台灣各NGO與 GPPAC可進行的議題連結
五、擴大GPPAC台北社群,敬邀加入 
主辦單位:GPPAC台北社群秘書處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
協力單位: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外交部NGO委員會 
時    間:2007年 7月 24日(二) 下午兩點半
地    點:外交領事人員講習所2樓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80 號,仁愛路圓環旁)

報 告 人:徐斯儉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董事 
潘美玲   交通大學社會人文學系助理教授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董事 

聯絡電話:02-3393-3757  傳真:02-3393-3758 

 e-mail: peacetime@peace.org.tw  聯絡人 施逸翔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 @yahoo.com.tw)。此外, 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報主的話:
傳學鬥的新戰地(歡迎鬥陣來坐坐)
http://blog.roodo.com/sc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