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由學界、新聞界與關懷媒體環境與發展人士共同組成,並以『維護新聞自由、落實媒體正義、促進媒體自律、保障人民知之權利』為成立宗旨。 ---------------------------------------------------------------- 電視妙管家是一個全方位多功能的媒體監督網站,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讓您申訴在電視上看到的不當內容。例如經常充斥在電視節目中的血腥、暴力等內容,或者幾乎等於廣告的節目內容,都可以來「電視妙管家」網站申訴。 我們將會定期將您的申訴彙整給主管機關NCC,讓不當的電視節目內容能夠藉由我們的監督,直接受到主管機關的管理。讓我們成為主動而積極的閱聽人,表達並且反應電視節目的意見。而不僅僅只是只能夠坐在電視機前面抱怨連連。 除了申訴的功能之外,我們還有許多媒體識讀的相關資料、譬如國外媒體識讀相關網站連結、妙管家電子報、媒體識讀相關教育資源以及出版與研究報告等等豐富的資料。除此之外,我們也會定期以podcast的方式,發佈線上有聲傳播字彙小百科,除了可以訂閱之外,還可以線上收聽喔! 歡迎大家一起加入媒體監督的行列,一起成為「電視妙管家」! 電視妙管家:www.tvkeeper.org.tw ---------------------------------------------------------------- 0720 媒體新視界 NCC與政院又吵架了 談中廣股權爭議案 主持人:管中祥 來 賓:劉昌德( 媒改社執委、國立中正大學電傳系助理教授) 時間: 2007年 7月20 日下午6:10-7:00 頻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http://liverec.ner.gov.tw/auto/index.asp 線上收聽 精采內容: 今天為您邀請到媒改社執委劉昌德老師,在空中與我們暢談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的「中廣股權爭議案」,到底政院與之間在吵些什麼?而中廣股權的壟斷與否與我們聽眾有何相關?此外我們也要一起分析媒體產中結構性的問題應該如何看待與處理。 相關網站: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http://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 ------------------------------------------- 那裡還有星光大道? 經過半年的激烈競爭,備受矚目的「超級星光大道」終於選出第一屆的總冠軍,這個於2007年1月12日開播的節目在台灣掀起一陣風潮,不僅收視率超過八個百分點,總決賽也為中視帶來賺進三千六百萬的廣告費,當然還這並不包括這些明日之星未來的經紀與唱片收益。 「超級星光大道」之所以大受歡迎,除了參賽者具一定表演水準與認真準備外,不容否認,這是個認真製作的節 目。不僅有典型歌唱競賽節目「五燈獎」,素人參賽的原型,該節目也嚐試各種不同的變化,包括安排參賽者與知名歌手合唱,單淘汰制的「PK生死戰」、「踢館 賽」,以及與落選者的合唱競賽等。節目內容多變,但卻不灑狗血、不甩耳光、不窺人隱私,在一片混沌、紛亂,強調衝突的本土自製節目中,提供觀眾不傷人的大 眾娛樂。也說明了,台灣觀眾的口味並不只限於腥煽,只要用心製作的節目,仍然可得到社會的正面回饋。 事實上,「超 級星光大道」和過去歌唱比賽節目最大差異在於,融合近年來在世界各地頗受歡迎的「真人實境」(reality show)節目的元素,將活生生的競賽呈現在螢光幕上,在觀看中,和參賽者同悲、同喜,讓觀眾看到人性,節目多了一些「真實」,也多了一些感動。這類的節 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顯學」,不只是台灣,中國、新加坡、美國、日本、澳洲、香港都看得到似的節目。 不過,即使節目再怎麼吸引人,但我們也不能忘了,「超級星光大道」充分展露出資本主義社會,跨媒體集團聯手打造,相互拉抬的結果。 這個節目在週五晚上於中視首播,隔天,中天頻道立即重播,同集團的中天娛樂台、中天新聞台也利用節目與新聞,讓「星光幫」增加露臉的機會,而中國時報連續幾天在影劇版的大幅報導,甚至中國時報也在社論中盛讚這個節目。跨媒體行銷的結果,充分媒體綜效以及炒作功力。 另一方面,製作單位也有計畫性的一步一步創造小人物也有出頭天的形象,透過競爭與偶像的塑造,為這些未來之星打好市場基礎,經營粉絲,最終這些參賽者也就成媒體集團獲利的商品。 當然,對個別的參賽者而言,是否成為媒體抄作的商品,或許並不是他們所在意的,對他們而言,「超級星光大道」提供了年輕人打造夢想的機會。得到第二名的周定緯就表示:「這個舞台讓我找到我的夢想及目標。」拿下第三名的潘裕文也說讓他找到表演舞台。 的確,「超級星光大道」最吸引人之處就是打造了年輕人的築夢舞台,只是,讓年輕人找到夢想、實踐理想是否只能寄望商業體系?相反的,我們的社會及教育體系是否也提供相同的空間? 紀 錄片導演李建成在其拍攝的「走,該往那裡走」影片中描述了一群高職影劇科的學生,他們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利用自製、加工拼裝的器材,千辛萬苦地完成了一 部劇情片,不僅得到國際大獎,也受邀到各地巡迴演出。然而,這些一個個同儕與鄉里眼中的英雄,最後,卻因為升學管道的有限,只有一位學生繼續升學,其它的 學生大多從事和表演事業完全無關的工作,曾有榮耀似乎沒有為他們的表演志業帶來更多。 當然,所有的夢想都必須經過努力才能實現,人生的目標恐怕也不會只有一個努力的方向,然而,在我們讚賞明日之星的表現,肯定明日之星努力的同時,是不是也應反思,我們的社會與教育體系,甚至是教會,是否能讓夢想的年輕人有更多實踐理想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