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說「I'm a loser, I'm a loser,….」,雖然她好玩的學給我看,但她說還好她沒有輸。
初聽覺得有些奇怪但又很有趣,後來想想卻很有意思,認輸很難,但還要自己說出來自己是個輸家可能更不容易。 我想這位老師可能是想讓小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接受並且輕鬆以對輸贏的結果,因為那本就是一次比賽、一個遊戲罷了。 其實想想如果真的可以輕鬆的說出「I'm a loser」,可能也就頓時化解了那內心壓抑的桎梏。
不願認輸是乎是人的天性,而不願接受失敗和輸掉的狀態常常是人們心裡壓力的一種來源,因為當內心潛意識裡一直抗拒躲避某件事,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向,以至於有時顯現出偏頗或與本意相違的言語行為,而那股負面力量更會隨著時間的累積,在內心形成無形的糾結,鬱積負面的能量,消耗身心精力。
其實無論輸贏我們都會有收獲,挫敗背後也都隱藏了一份禮物,那就是激發自我轉化的契機,有時那轉化力量所帶來的收獲更為豐富。 但是當我們內心一味的抗拒挫敗這個事件,則無法獲得那份禮物,因為當我們不願面對挫敗,就無法客觀的審視,冷靜的反省,也就不可能找到那自我提昇與成長的轉化力量。
當遇挫敗,心中先會有抗拒的感覺,是很普遍的現象,但想要直接面對和平撫那抗拒的感受是需要些勇氣的,如果能夠先讓自己靜下來,使身心在一種放鬆的狀態下,反倒比較容易面對,看清它的原貌。 沉靜下來的思緒引導我們清晰的反省,釐清方向,那抗拒的感受也就輕輕流走,同時無形中也調整集聚了內在的力量,讓自己重新找到那條可以昂首闊步繼續前進的道路。
輸贏與得失本就普遍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但大部份的我們卻永遠搞不定挫敗的負面心境,因為我們往往將自己與輸贏畫上等號,忽略了自己是無限可能的,是生命的主導者,而那輸贏只是一次次多種有限因素的短暫聚合,但是我們常常讓自己陷入挫敗的情境中,阻礙了繼續前進的腳步。
我們的生命或人生本就是不斷流動前進著的一個歷程,其間的輸贏場景也本就無法永遠不變,了解這個法則,經營一個只問耕耘,重視過程與成長的豐富人生,勝利與贏得故然會獲得無比的喜悅榮耀和鼓勵,但失敗與挫折刺激我們鍛鍊及轉化自己,那轉折後所獲得的成就感往往更為深刻,鍛鍊出的韌性也更有力道。
記得有一位朋友在公司面談前來應徵工作的人員時,偏愛那些曾有失敗經驗又再度掌握自己站起來的人。 他認為這類的人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多半較為堅強,也比較知道如何在困頓不明中尋找方向。
挫敗本身並不具有生命,除非我們自己透過負面思維賦予它生命。 轉化挫敗的負面思維與心境為一種向上的力量,不斷在試煉中提昇自己,過程中鍛鍊的勇氣與毅力,體悟的智慧,和增強的生命韌性,都是我們生命中非常珍貴的資產,也是日後可以協助自己走過生命裡幽深小徑和黑暗隧道的寶物。+
* 如您喜歡Fresh Air 電子報,歡迎推薦或轉寄給您的朋友們。 * 電子報內容為本站版權所有,任何轉載或取用,請先徵求同意。 * 聯絡email: freshair@ms95.url.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