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7-08-01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8-01》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再造組織 任重道遠 
  ◎英語充電站:藉廣博閱讀提昇英文多元能力的策略 



教育論壇:再造組織 任重道遠
  羅德水(教師)
今年6、7月間,全國教師會與幾個縣市教師會分別進行理監事與理事長之改選,今天恰好是97學年度的開始,我們除了恭喜已經上任的新任、連任理事長外,更企盼教師組織的領導幹部,能肩負起組織再造與發展的使命。以下以筆者實際參與組織運作的經驗,針對目前教師組織發展的瓶頸與組織幹部應努力的方向,提供管見如下。

首先,談組織發展瓶頸方面:

會員參與問題:要觀察會員參與組織的熱情,最為直接的莫過於觀察組織動員會員的強度,教師組織自從2002年教師節發動10萬人規模的大遊行後,幾年來陸續有過幾次規模不等的抗議活動,然而,會員動員情況似已明顯不若以往,不僅全教會與縣市教師會如此,不少學校教師會同樣面臨會員參與不足的問題。會員參與攸關組織發展,如何重拾會員熱情,是組織領導幹部必須積極面對的課題。

幹部傳承問題:除了基層會員參與不足外,三級教師會亦面臨嚴重的幹部傳承問題,理論上,作為一個擁有10萬名會員的組織,似乎不應有幹部難尋的窘境,可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學校教師會均有理事長難產或幹部傳承不易的問題,全教會與部分縣市教師會也面臨會務幹部尋覓不易的困境,值得吾人正視。

組織內耗問題:過去幾年來,全教會與部分縣市教師會產生嚴重的流派問題,不同陣營除了在選舉時各自動員固票外,對於課稅配套、公保優存變革等議題也是針鋒相對,迄今仍無化解跡象,嚴重影響組織發展。

接著,續談組織幹部應努力的方向:

重視組織經營:依社會運動發展理論,教師組織的發展似已由成長期步入高原期,在法制面未能爭取強制入會前,如何重啟會員熱情,使得組織在既有基礎上更進一步發展,有待組織幹部共同努力。筆者建議,全教會組織部不應僅僅作為召開會員代表大會與理監事會的後勤單位,必須深入縣市教師會基層,開展組織教育,承擔組織發展與教育的重要任務;此外,在縣市教師會方面,亦應將深入會員學校視為重點會務工作,相信經由直接面對群眾、教育群眾,當能拉近基層會員與組織的距離,有效提升組織經營成效。

培訓會務人才:除了現任的會務幹部(含理監事)外,廣大的學校會員更是教師組織的人才庫,針對幹部傳承瀕臨斷層的問題,筆者建議,除應廣泛發掘會務人才外,應針對一般會員與組織幹部設計不同的組織文宣與教育課程,並強制理監事與會務幹部接受特定課程之研訓。一般來說,由於各種主客觀條件之限制,一般會員、縣市教師會會員代表暨理監事、全教會會員代表暨理監事、全教會暨縣市教師會幹部,對於各項議題的理解程度或許不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基層會員,只要願意積極投入,其對於組織重要議案的掌握程度不見得因此少於組織幹部或理監事,同樣的道理,也並非擔任理監事就能深入瞭解各項重要議題的來龍去脈,由於會員代表與理監事必須對重要議案進行討論與決定,更應作會員的榜樣,充分掌握各項議題。

求同存異化解爭議:有許多會員對於組織內鬥早已感到厭倦,再次建議,全體組織幹部應回歸組織程序解決爭議,既然歷次全教會會員代表大會與理監事會均已對各重要議題做出決議,相關授權小組與會務幹部即應依決議執行。

確立組織發展方向:有關教師工會之籌組,全教會早自91年7月8日第二屆第三次臨時會員代表大會時,即曾無異議通過「訂定具體時程及步驟全力推動教師適用工會法及工會法第四條修法,並積極籌組教師工會」決議,迄今已歷5年,雖然在教師會的持續努力下,工會法第4條單修已於96年3月22日一讀審議通過,惟教育部迄今仍反對教師組織工會,亦無誠意於教師法中保障教師勞動基本權,未來2年,全教會與縣市教師會應訂定具體時程與步驟,多管齊下儘速完成組織工會之任務。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藉廣博閱讀提昇英文多元能力的策略
  李振清(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廣博的閱讀,可以在無形中增長知能、提昇認知與判斷力。不僅如此,藉由閱讀而培養出的多方面興趣,可以改變人生觀,使人變得樂觀進取。更重要的是:藉由閱讀的過程所獲得之詞彙、句法、篇章結構、邏輯思維,以及廣泛的知識,均可做為人際溝通、寫作、研究,或演講的基本資料來源。在大學時期教授筆者英文寫作的恩師張方杰教授,嫌我們英文寫作能力不足,因此就提供給全班一系列的英文散文範例,要我們精讀、背誦。在美國留學時,筆者的另一位恩師兼指導教授Roderick A. Jacobs,也以相同的規範,要同學們精讀兼泛讀,以便寫出優質的英文作品。曾於1981年擔任史丹佛大學東亞語文系客座教授的佛教密宗黑教大師林雲教授,再三叮嚀同修,平時要廣泛閱讀,方能有助寫作。心理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則大力提倡「悅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以便提昇寫作與口語表達能力。其實,自古以來,閱(悅)讀一直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不二法門。

遺憾的是興趣和資源廣泛的現代人,在資訊科技的衝擊下,常常失去了自我的判斷,以致於逐漸荒廢了閱讀的基本功夫。中學生如此,無數的大學生亦然。如此一來,層出不窮的教育與社會問題就衍生了出來。在這國際化的「地球村」裡,廣泛的中、英語文閱讀,更形重要。缺乏此種共識與實踐,將面臨嚴重的後果。

缺乏閱(悅)讀的世代寫不出簡單英文

缺乏閱(悅)讀中、英語文嗜好的人,連簡單的英文詞句都寫不出來。正因此,最近5、6年來,大學學測與指考就直接反映出了高中生英語文能力低落的問題,令人困擾。

例如,2005年2月4日大學學科能力測驗英文作文中,有位考生寫不出題型指定的「看圖作文」,乾脆就寫一百次的「I am sorry.」(對不起),並用中文補寫了「不是不想寫,但真的不會寫」。這位考生英文程度欠佳,卻能以富有創意的純真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歉意與無奈,著實令人同情。然而,在十幾萬名考生中,類似這位有後天性英文學習障礙的考生,必定不在少數。如何有效地規劃以英語文聽、讀能力的基礎培養,進而藉廣泛聆聽、利用閱讀所得的語文素材如詞彙、語法、篇章結構,及慣用語等,用以落實口說和寫作的能力,乃是高中與大學生提昇英語文能力應有的途徑和積極作為。平時不養成閱讀英文的習慣,卻要在考試中爭取高分,那無疑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務)。

學者專家早已指出,當前台灣令人擔憂的教育問題之一是,高中生的英文程度還比大學生稍好;而大學生的英語文表現又超越一般的研究生。更令人憂慮的是,在全球各國普遍以英語做為基本工具,建構在地化的優質基礎,繼而積極推動國際化教育與知識經濟的宏觀思維時,我們卻面臨了中、大學生英語文能力日漸退步、學習動機愈趨低落、抗壓性也漸趨薄弱。惡性循環的結果是,需要參與國際斡旋的政府各級人員,其英語文能力及相關的國際文化素養與專業認知等,也因英文能力不足而出現國際行政的落差。這也是為什麼一般公務人員的英語文亟待加強。各部會及地方政府的英文網站、公告欄、雙語標示等之格式與英文正確性,也說明了國人提昇英語文能力的迫切性。補救英文能力的根本原則,一定要從廣博閱讀做起。本文就以《哈利波特與死神聖物》(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系列專文,來驗證廣博正確的閱讀對提昇英語文能力的絕對影響。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的基本語法結構

盲目死背英文單字與文法規則,是學習英語文的致命傷。若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廣泛閱讀各種深淺程度適當的讀物,則更能提昇英語文學習的多元效果,包括讀、寫、聽、說、譯之語文能力。

以最近出版的《哈利波特與死神聖物》為例。從第一章的「The Dark Lord Ascending」,到第二十六章(The Flaw in the Plan)後的「跋」(結尾),台灣高中生程度的英文文法結構,就是作者J. K. Rowling的筆調。

例如,第一章的第一段(P. 1)所使用的詞彙和句法(文法),就是台灣高一階段的英文內涵:

The two men appeared out of no where, a few yards apart in the narrow, moonlit lane. For a second they stood quite still, wands directed at each other's chests; then recognizing each other, they stowed their wands beneath their cloaks and started walking briskly in the same direction.

兩人不知從哪兒突然出現在一個月光下的窄巷裡,相距僅有幾碼。瞬間,他們站著不動,卻用魔杖指著對方的胸前。接著他們認出了彼此,於是就把魔杖收進披風裡,然後快步往同一個方向前進。

在這一段文字中,作者用詞精簡。整段文字比歷年大學學測、指考的閱讀測驗都還簡單。段落中紅色標示的then recognizing each other,則可改寫成 then they recognized each other。這是標準的「現在分詞片語結構」。國中三年級就學過了。and started walking briskly in the same direction中的walking是「動名詞」(gerund),也是國三就該學會的。這種極為普遍的「動名詞」在書中反覆出現。

再看第34章中的第二段,文法結構難易程度,與前面完全相同:

He felt his heart pounding fiercely in his chest. How strange that in his dread of death, it pumped all the harder, valiantly keeping him alive. But it would have to stop, and soon. Its beats were numbered.

他感覺到他的在胸中跳得很激烈。很奇怪,當他擔心他會死去時,他的心臟反而跳得更快,勇猛地使他存活。但,遲早總會停下來的。因為心臟跳動的次數可以數得出來。

閱讀像這樣的作品,學生自然可學到真實的語言。多讀像《哈利波特與死神聖物》這樣的好書、好文章,比死背上百本參考書更有實用價值。

從解析與導讀中領會《紐約時報》的精美英文

閱讀有文采、感人、詞彙與語法兼備好文章,如2007指考閱讀測驗中有關Andrew Carnegie的故事,是提昇英文能力的捷徑,亦如「悅」讀像《哈利波特與死神聖物》這樣的書籍。

為了協助高中以上的學生與社會人士歷練真實的實用英文,台大的梁欣榮教授和奚永慧、師大的賴慈芸教授、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的李文肇教授及筆者,在聯合報與聯經的支持下,完成了4集《紐約時報英文解析》系列,藉此提供給關心台灣邁向國際化與提昇21世紀國際競爭力的人士,列嶄新的重要英文參考資料與練習。

從第一集的「A Question of Ethics」(倫理問題:如何傳授),及「The Great Indian Dream」(印度的大夢想);第二集的「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Online World」(線上世界的危險與契機);第三集的「China, the World's Capital: From Kaifeng to New York」(世界之都,中國:從開封到紐約),到第四集的「Finding His Place on the Mound and in the World」(洋基隊王建民站穩投手丘,立足全世界)、「Hawking Takes Beijing; Now Will Science Follow?」(霍金魅力席捲北京;科學亦將跟進嗎?),及「Buffet's Billions Will Aid Fight Against Disease」(巴非特樂捐億萬,義助與疾病作戰)等新編的10篇,在在發人深省,並啟發英語文學習的動機;同時也令人聯想到全球正在崛起的新興多元課題與國際倫理思維。透過這些知識性、啟發性與趣味性的《紐約時報》精選文章,讀者可領會到《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所探討的現代世界之發展,並窺探出人文、科技、經貿等面向鋪陳的人生新境界。

藉由《紐約時報英文解析》的特質與內涵,讀者可學習嶄新的精緻英語文,從而實際地運用在多元功能的現代社會中,包國際政經文教交流的參考運用、文學賞析所需,甚至大學英文學測與指考的取材等。其中,本《紐約時報英文解析IV》收錄與解析的「Finding His Place on the Mound and in the World」(洋基隊王建民站穩投手丘,立足全世界),更可讓人藉由閱讀《紐約時報》的專文而領會到入選2007年「《時代週刊》全球百大」的王建民先生所代表之典型台灣精神。藉由《紐約時報》記者以精湛英文的深入描述,這種真正的台灣精神就此傳遍了全世界。不僅如此,細讀本《紐約時報英文解析IV》後,更可有效回味王建民先生的多次完封,以及在2007年7月9日率洋基隊以12:0打敗洛杉磯天使隊、7月30日以10:6打敗巴爾第摩金鶯隊的驚人表現。

曾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獲得3個普利茲獎(the Pulitzer Prize)的著名國際事務專欄作家傅立曼(Thomas L. Friedman),在2004年3月11日所發表〈印度的大夢想〉(The Great Indian Dream),文采橫溢、發人深省。該文後來融入《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的專章。《紐約時報英文解析》對該文的延深導讀和分析,也同步帶動國人對國際競爭力、現代人才培育,及英語文能力提昇的重視與認知。這些反應於國內政府公務部門,以及學術界的意見,證明了《紐約時報英文解析》系列所提供的英語文學習實用性和啟發性功能。本《紐約時報英文解析IV》的「So English Is Taking Over the Globe. So What?」(英語稱霸全球了。那有什麼了不起?)一文,更可幫助國人在歷練英語文的過程中,進一步瞭解英語文在全球的發展趨勢,以便更有效提昇英語文使用能力的境界。

《紐約時報》不愧為世界第一大報;其專欄作家的文采與前瞻視野,領航著世界的進步軌跡與國際發展方向。聯合報系的主管們有國際宏觀與先見之明,早於2004年即與《紐約時報》進行策略聯盟,除於每星期一出版由《紐約時報》編輯群選編的「紐約時報精選周報」外,並委請學者專家精選「紐約時報精選周報」及原《紐約時報》上的精采文章,編輯成《紐約時報英文解析》。Thomas L. Friedman的〈印度的大夢想〉就是《紐約時報英文解析》精選的重要篇章,連同名記者Christopher S. Stewart的〈倫理問題:如何傳授〉(A Question of Ethics: How to Teach Them),及其他8篇精湛《紐約時報》專文,並列在第一集的《紐約時報英文解析》裡。到了2006年,「從印度的崛起尋找台灣的借鏡」,及「追求倫理與品德教養」的呼聲,在台灣各階層此起彼落。這些代表國家政策性與國際競爭力的論述,都可看到《紐約時報英文解析》的影子,由此可見的《紐約時報英文解析》內容之前瞻、實用與影響。

紐約時報與聯合報藉策略聯盟而精選的「紐約時報精選周報」自2004年10月發行迄今,廣受高中以上學生與各專業領域的讀者們重視。這也是台灣英語教育界的一大盛事;而繼紐時周報所精心規劃的《紐約時報英文解析》,也因其特殊內涵、設計與有助於英語文能力提昇之效果,更值得有意深耕國際化願景的朋友們參考。

《紐約時報》內容廣泛,用字嚴謹、新穎實用

對一般知識分子來說,紐約時報可說是全美,也是全球最具權威性的報紙。該報的特質是內容廣泛、超然、前瞻,且深具指標性與國際影響力。除此而外,紐約時報英文用字嚴謹、語句結構紮實有力、內容新穎實用,許多高中與大專院校的英文老師常篩選為最佳的英語文閱讀與討論教材。對努力提昇全民英語能力、追求國家競爭力的台灣來說,「紐約時報精選周報」如同為台灣的提昇全民英語能力所帶來及時的「加持」力量;而《紐約時報英文解析》將成為落實提昇英語能力的踏腳石。

如何從《紐約時報》的全部精采文章中再精挑細選,並在文章內容、語法、語意、用字遣詞、修辭,及學習方法上加以評註、解析,以提供廣泛讀者「導讀」之便,正是《紐約時報英文解析》的編撰原意。

提升英語文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其實,在全國一片提昇全民英語文能力的呼籲聲中,回歸語言學習理論與實用基本面的真正實踐,一直是國內外學者與英語教育專家們一致的共識。

我國政府為了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以及21世紀的國際化多元挑戰,因而在2002年揭櫫的「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特別將「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規劃為第一大項「e世代人才培育」主軸中的首要重點計畫。有關是項重點計畫,本人在擔任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處長(1997~2003)期間,曾積極參與各項相關計畫之研議,並多次向前行政院游院長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