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點】
鬼神
【摘 自】中國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guishen
【中文詞條】鬼神
【作 者】朱伯崑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哲學/哲學/〔哲學史〕/中國哲學史/先秦哲學/儒家/〔其他〕 (15)/鬼神
中國宗教觀念和哲學術語。《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古代祭祀之禮﹐有天神﹑人鬼﹑地祇之分。人鬼又稱為“人神”﹐即鬼神﹐指死去的祖先。如《周書‧金滕》記周公旦語:“多才多藝﹐能事鬼神。”後凡人死﹐認為其靈魂不死﹐則稱為鬼神。如《左傳‧昭公七年》記載鄭子產語﹐以人死後﹐其“魂魄”猶能作怪為鬼。墨子亦說:“有人死而為鬼者”(《墨子‧明鬼下》)。《禮記‧祭法》則說:“人死曰鬼。”凡此皆以鬼神為人格神﹐認為人死後﹐其靈魂能給人以禍福。
戰國時代﹐一些哲學家以“精氣”解釋靈魂﹐鬼神又有了新的涵義。《管子‧內業》說﹕精氣“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以人體內的精氣離開形體﹐在天地間流動為鬼神。《周易‧繫辭上》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鄭玄註說:“精氣謂之神﹐遊魂謂之鬼。”此種觀點﹐以鬼神為精氣變化的形態﹐其人格神的涵義﹐較為淡薄﹐但仍有某種神秘的性質。《禮記‧祭義》吸取了精氣說﹐以人死﹐其體魄歸於地為鬼﹐其氣發揚於上為神﹐認為此氣仍有知覺﹐能享受人間的祭祀。《禮記‧郊特牲》則說:“鬼神﹐陰陽也。”又以魂氣歸天為神﹐為陽﹔以體魄歸地為鬼﹐為陰﹐以陰陽二氣之性質及其變化解釋鬼神。但同樣認為祭祀鬼神可以獲福。...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