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設計師的台中之戀
文.李珊
在丹麥執業20年、曾擔任丹麥設計師協會副理事長的路威,5年前決定把事業重心轉到亞洲,選擇台灣時,嘲笑得最大聲的竟是台灣的朋友,但結果卻證明這是個正確的選擇。路威來台灣為何落腳台中?曾經輔導許多國際大企業做設計與品牌的他,為什麼來台後卻喜歡做「錢少、事多」的中小企業顧問?這位混合著幽默和優雅紳士氣質的台灣女婿,他眼中的台中究竟有何風情? 拜訪路威位在精忠街的「北歐設計顧問公司」,第一印象是,公司的門面很「在地」,「龍蛇雜處」在市區中尋常的、一不注意就可能錯過的四層透天厝裡。這是來自北歐的設計公司嗎?這是輔導丹麥頂級音響公司、東元電機老店新生液晶電視代表作的顧問公司?走進屋內,迎面而來的是二面巨幅森林牆面,寬敞長條桌子位居中央,桌上優雅地站著幾台電腦,簡潔的空間,沒有刻意雕琢,卻顯得別緻大方。 路威與台灣的淵源,緣起自1995年ICSID(國際工業設計聯合社團協會)在台灣舉辦年會,路威受邀為大會的演講貴賓,邂逅了代表台灣與會的廖佳玲,之後廖佳玲赴哥本哈根工作並與路威結婚;隨後幾年外貿協會、工業局等單位陸續請他來台擔任設計比賽評審及演講貴賓,而與台灣結下了不解之緣。 「決定來亞洲時,曾考慮新加坡、香港、韓國、日本,因為我們都有生意,」路威表示,後來決定台灣,是考量從台灣前進東亞非常容易,更重要的是,台灣是個設計領域年輕的國家,「我們有機會創造不同」。 台中大鄉村 「北部一直有人希望我們去,甚至還要提供免費辦公室,但總監看了幾個地方,最後還是選擇台中,」在公司負責品牌策略規劃的廖佳玲說。 「台中是個適合居住的城市,」路威娓娓道來,相對於台北的全球化、高雄的港口特色,都是向外看的性格,台中則像是一個大型鄉村或是「多個鄉村的複合體」,仍保留了鄉村的人情味和悠閒。 「台北保守有秩序,中規中矩,台中就沒有什麼規矩,很隨性,」他舉例,在台北開車到處都不能左轉,但是在台中,不左轉才奇怪。 此外,台中的地理中心每隔幾年就會改變,從科博館區到五期重劃區,再到現在的七期重劃區,許多新動能因此被誘發,而快速運轉的環境就是一個適合創意發想的地方,一灘死水是難以產生創意的。 路威認為,台中也是個「女人的城市」,蓬勃發展的「非生產性服務」──餐廳、茶館、Spa,幾乎都是圍繞著女性消費為主。他發現台中的丈夫自己勤奮賺錢,但樂意讓太太買精品、開好車,很以太太的美麗為榮,無怪乎L.V.、Chanel等國際精品店一家家開張,幾乎每條街都有高級Spa。 「台中的街道、房子都不漂亮,空間的公、私領域界線模糊,但我從來沒想過搬走,」他表示,這種崇尚隨性自在、亂亂的草根味,正是台中可愛的地方。 廖佳玲說了一個小故事,以藝術造街起家、頗具異國情調的「精明一街」,因為人潮川流,附近攤販雲集,市政府管不勝管之下,索性規劃了一個萬坪地下商圈,裝潢得美輪美奐、大力放送冷氣,把攤販全部遷進去。沒想到原本萬頭鑽動的商圈竟變成門可羅雀,商家苦不堪言,不到一年就宣告結束,「結果恢復舊觀後,人潮就來了!」 重視家庭生活、愛交朋友和享受美食的路威夫婦,在台中豐饒的生活土壤中如魚得水;此外,中部地區傳統產業堅實的供應鏈,也是路威當初相中台中的另一個要因。 中小企業的潛力與挑戰 「雖然已有不少廠商外移,但中部傳統產業基礎厚實,供應鏈還是相當完善,不論是材料、加工、生產都不缺,這對我們設計的執行來說非常重要。」路威表示,相對於北部面板、手機等3C大廠群聚,他卻偏愛中部以民生產業為主的中小企業,因為中部豐富多元的材料提供,使產品設計可發揮的空間大增。 比如他幫中部一個IKEA的代工廠設計一款要去米蘭參展的智慧型工作桌,必須整合IT產業和木材、金屬、鐵管等各類零件,這家工廠很快就找到了相關的廠商,把構想付諸實現;又如設計休閒提袋,他建議廠商採用運動用品或鞋業材料,他們也很快地找到。 「中部企業的『橫向資源網路』很強,對快速決策、執行很有利,」廖佳玲說。 路威認為,為大企業做設計,成就的是大企業的知名度,像他為丹麥國寶Bang & Olufsen設計的那款B&O頂級音響,歷 20年不衰,但大家記得的是B&O,沒有人會在意誰是幕後功臣;但是在台灣幫一個小公司做設計,若因為一款成功的產品讓公司從此站穩腳步,卻帶給他很大的成就感,也有和客戶共創奇蹟的參與感。而台灣中部,這樣的機會比比皆是。 「中小企業要升級,他們『必須』這麼做,」也擔任台灣貿協品牌顧問的路威語氣堅定地說,台灣企業不論待在台中、越南或是中國,都不可能逃避創新與升級,近年中國設計力的崛起就是明證。而且現在國際大廠已經不做實質的設計與生產了,他們把重心放在市場行銷和品牌經營,然後到世界各地去蒐羅符合他們品牌風格的產品,近年來這個趨勢愈發明顯。 路威觀察,目前留在台灣的企業其實都已經在改變,但仍有許多迷思有待突破。 比如認為「設計」只是換個外觀造型,把設計等同於只是玩造型,其實做設計是有「促進使用者享有更美好生活」目的的;另外,台灣企業對品牌的追求也操之過急。有企業曾問他要如何在一年內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沒有5年以上歷練不可能有品牌,而 5年還只是到學走路的階段吧!」 No Pride, No Future 就像中小企業總想著速成,不願把錢花在「看不見的東西」上,熱情的路威也提出他對台中和台灣的建議:「台中的多元、活力是她的強項,但弱點是沒有用心去錘鍊鮮明的形象和認同,也就是沒有獨特的文化與信息。」他認為,「人們如何生活在一起」就是文化,辦一場酷炫的「燈節」並不是文化,但元宵節在每個街道比賽街燈、凝聚社區感情,並形成一種地方特色時,就可以成為文化,那會吸引人們前來參與體驗、欣賞。 回想當初路威要「移民」台灣時,台灣朋友竟笑得最大聲。他觀察到,台灣人對政府、對自己、對這塊土地沒信心,年輕人對未來也沒有希望,而這多半是媒體造成的。「台灣的自由和豐富的包容性非常可貴,台灣人自己不明白,」他在朝陽科大、台中技術學院教書,常和學生談起他眼中充滿無限可能的台灣,年輕朋友都很受鼓勵。 「No Pride, No Future」,他語重心長地說。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7年08月號) |
專長橫跨工業設計和室內設計的路威,5 年前把丹麥的事業轉到台灣,因為喜歡此地的悠閒、人情味和亂無章法的活潑,而落腳台中。圖為路威夫婦。(路威提供)
講究質感和設計的北歐生活產品近年風靡台灣,「北歐櫥窗精品」台北旗艦店的室內空間設計,是路威的作品之一。(林格立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