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7-08-14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8-14》

本期內容
  ◎環境前線:治水工程中的油水 
  ◎教育部長應該是個令人敬重的職位 
  ◎勉強 



環境前線:治水工程中的油水
  ■劉惠敏(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不久前,台灣還擔心著缺水危機,用水量大的新竹科學園區,面臨至少一天的供水吃緊,久未下雨的基隆區河床乾涸,抽水量少到可憐,不少地區水量入不敷出,在兩個颱風陸續造訪後,伴隨著旺盛的西南氣流,連日的豪雨卻又讓台灣吃不消,以往常積水的屏東、嘉義、台東部份區域,已成水鄉澤國,部份山區居民在房舍地基沖毀、道路坍方之際,繼續提心弔膽的過生活。
不過每當災害臨頭,總愛吹捧治水工程希望的政客們,最近卻因工程弊案尷尬地悄然無語;經濟部常務次長侯和雄涉嫌介入「8年8百億治水」等工程弊案、圖利特定廠商之貪污,而藍綠兩大政黨卻僅交相指責誰的貪污多、誰的弊案大,倒是巧妙地利用鬥爭掩飾治水政策的荒謬,以及藍綠政黨該負的責任。
回想一下吧!當時在立法院的鬥爭中,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發下豪語來個8年8百億,意圖解決複雜的水患、整治問題,在野黨也曾砲聲隆隆地轟向行政院提出之治水預算,是選舉綁樁的圖利政策, 然而在藍軍三合一選舉勝利後,在總統罷免的政治紛爭中,藍綠政黨又「體貼地」要一致通過治水預算,在國會議程中將龐雜的治水工程包裹論價,也不論預算制度及相關立法精神,逕自無限上綱特別預算,最後「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特別預算」加上「石門水庫及其汲水區整治特別條例」,這筆治水的特別預算加碼到了1千4百多億。去年7月通過第一期總數近450億的特別預算,多數舉債因應,儘管如今相關弊案已起,經濟部仍將第二階段近4百億預算提交立法院,通過之後勢必將增國家債務,但對於解決水患之痛,尚待檢證。
當時的嚴厲批評早已提出特別預算有政治分贓之疑慮,攜手合作的執政、在野黨皆不免嫌疑。這可不是放馬後砲,看衰與人民生存息息相關之治水政策。套用過去傳統治水工程的思惟、以及中央集權編列預算,再由上而下分配地方,兩者註定構成了貪污涉弊的結構,如此的工程思惟與預算分配的大環境下,數位官員利用職權勾結牟利被檢調盯上羈押,倒也沒什麼好驚訝的。
治水條例頂多加了個上游疏濬之要求,然而上游地區不當的道路擴建、非法濫墾濫建山坡地,種種造成下游水患連連之因,卻未見執法嚴懲或立即改善,政府仍縱容集水區土地超限利用,儘管各樣水泥護堤、圍堵工法的上游整治工程,因為淤積或沖毀而無實質價值,也未見檢討、改弦易轍,甚至容許以疏浚名義盜用河川砂石,整治之名改變自然河岸、河道,因為沿用大量的水泥工程,也同時創造了無數利益交換的機會。
由上而下的預算分配,意味著因地適宜的地方治水方案,仍必須等待中央預算撥予經費,除了等待時日的浪費,在實際的分配過程亦有無數弊端的可能,如今經濟部詭稱目前涉嫌之弊案僅為規劃案,而非工程案,只不過反應了連計畫前的評估、規劃都有舞弊之可能。
水患治理也許一千多億不夠用,也許連8百億都用不著;惟有由下而上的民主參與,以及合理的技術管理,才有可能彙整出各地的實際需求與問題,也才有可能提出不如以往的失敗策略。然而從來所謂的民主參與,僅限於少數地方與學術菁英,但卻不見實際與河川水源、防洪設施日日為伍的人民,他們對於所居土地的熟悉與了解,當是政策規劃不可少的意見;除了政府各部門缺乏彙整管道,也因為有預算而一再地重複調查、評估監測資料,多年來技術發展進步千里與多樣的政府規劃經費,居然還無一套完整、公開的國土資訊系統。中央的角色當是要從整體國土利用、水土整合的概念,運用技術監測實際水源、土地資料,去建構完整的土地利用政策,建構根本的水資源利用與防洪設計,而不是以治水為名,硬把各樣的治水、防洪工程集合起來,儘管舉債也要通過一筆龐大的預算,再去分配給各地方政府,也因此有的工程還是因為有了一筆預算而去執行。
政客們的貪,奪取的不僅是人民以及下一代的血汗錢,還有防災的需求、生命安全的保障,政客們的錯誤決策、政客們的貪污不是歷史的偶然,就像某些防洪工程的破敗,不是工程預估的偶然錯誤。
(回目錄)



教育部長應該是個令人敬重的職位
  ■大河馬(國中教師)
作家隱地說:「教育,教育,就是要教化培育人心。施教者必須謙卑,臉部表情更要柔和,以柔和的心,化解爭議的問題,而非以毒攻毒,結果是製造更多的仇恨,雙方擺出陣仗,愈多人站出來,引來的是更慘烈的修理。教育變成戰場,輸的是全國人民的修養。」
這些話直接點出杜部長的缺憾,說出大多數人的心聲,字字句句無一不是提醒部長該作好教育典範,很可惜,文人的諍言,部長似乎沒有聽到,仍是十足本位主義,拒諫飾非通通具備。
從杜部長上任後,所作所為,引發的爭議不曾斷過,放眼望去,不論是私人領域如部長兒子在官舍縱情吵鬧、服役期間擔任與專長無關的心戰大隊、當兵出入女侍作陪場所、未經考試擔任高雄市世運會專員等,乃至於教育政策,從降低高中課綱文言文比例、節省經費裁撤偏遠小校、推動內容空洞的友善校園政策、無力處理大學高學費趨勢、大學5年5百億燒錢計畫、到最近更動歷史教科書用詞等,從這些事情的後續發展,就可以瞭解不必對教育部有多大的期待,因為部長個人意志貫徹下,所有該堅守的個人品德、社會倫理、中立精神,甚至成語運用,一個個土崩瓦解。
其實隱地早已看出原因:「把一個鬥雞放在教育部長的位置上,天下怎麼不亂?」部長好比是一隻鬥雞,隨時保持備戰狀況,把外界任何風吹草動解讀成挑戰他的權威,常常大動作來回應質疑,不承認政策有任何瑕疵,反而質疑對方的立場,種種作為令人遺憾。教育是「教化培育」,不是淪為「教訓」而已。
筆者想和教育部長說:「是你把部長的格調當低了,自從你上台,你的一言一行,讓部長的職位變得很廉價,好像隨便一個人都可以當教育部長,沒有令人尊敬的專業,反而成為市井小民調侃的對象,若部長有自知之明,不要當教育的罪人,早點下台。」
很遺憾,部長似乎只想聽鼓勵的話,否認任何指正他的話。
曾有一次立委質詢部長:「部長,現在有很多人討厭你,你知道嗎?」杜部長回答:「爬山的時候,很多民眾都幫我加油。」立委:「你去哪裡爬山?我怎麼沒遇到?我遇到的都是討厭你的民眾。」部長:「我勸你不要只是留在台北市,要多出去走一走,中南部有很多人支持我……」
我想部長可能不知道民眾對你的觀感,甚至被蒙在鼓裡還洋洋得意,報紙調查施政滿意度最後三名的部會,倒數一、二名都被撤換首長了,只剩你還穩如泰山,民眾看到你講講場面話,你就信了,如果真有勇氣,請去國中、小放學時,問問接孩子的家長:「您對我滿意嗎?」「您對教育政策滿意嗎?」這才是來自基層最真實的聲音。
不要大批人馬跟隨,選一天輕車簡從(不好意思,我用成語了),去偏遠地區即將被裁併的小校問:「我撥3億買新校車,但你家鄉的學校將關門,你們高興嗎?」去私立學校門口問家長「為何要多花10倍、20倍的錢去讀私立學校?難道公立學校不好嗎?」甚至去一些民風剽悍的地區,看看國中生的公民素質如何(可能他們穿著垮褲,露出半條花內褲,眼神不屑、一副懶得理你的表情,走過部長身邊)?
以前,教育部長是一個令人敬重的職位,他代表社會的清流,代表一個國家的教育典範,規劃著國家未來數十年的教育藍圖。自從杜部長上任,部長職位變得很廉價,不足以承擔教育大任,遑論施政隨興所至,做事沒有擔當,出爾反爾,都是一張嘴,如果杜部長還有自知之明,早點下台,不要再讓教育空轉,讓百萬學生、家長陷於苦境而不得脫身。
(回目錄)



勉強
  ■黑狗(國中教師)
今天跟阿哲老師從前面教室回專任辦公室途中,有位二年級的同學跟我們打招呼,江老師就問我:「你有教到她們班嗎?」
我說:「有,不過只在一上的時候教過她們,下學期就沒有了。你現在有教到她們嗎?」
他說:「有。你知道嗎?剛剛那個,每次上理化課的時候都在睡覺。」
我說:「剛開始學理化,的確很辛苦。」
「唸書,哪有不辛苦的道理?我現在在學日語,你知道在日語裡,『用功讀書』的漢字怎麼寫嗎?」
「我記得應該是『勉強』吧?」
「沒錯,就是這樣。讀書,本來就是一件勉強的事,你不覺得嗎?長這麼大,你曾經看過那個人讀書是很輕鬆愉快的嗎?」
有道理。別說學生了,即使是老師,不也常常需要「勉強」自己讀書,吸收新知,再將這些消化過的知識教給同學嗎?讀書與考試,是社會分配有限資源的方式,平庸駑鈍的人,心不甘情不願地在聰明厲害的人所設定的遊戲規則下苟延殘喘,看誰比較能撐,比較能吃苦……在重要考試裡取得優勢(例如:國中基測、教師甄試或公務人員國家考試),然後,在下一個人生階段,就能分配到比較多、比較好的資源,過比較好的生活,這就是讀書對多數人的意義。由於是非自願性地與其他人競爭,而且競爭程度非常激烈,也因此過程充滿了「勉強」。
或許,在多元化社會裡,要爭取較多的資源,過較好的生活,有除了「勉強」以外更快、更輕鬆的方式;不過就我所知,不管選擇哪條路,一步一腳印地累積自己的實力,仍是比較安全,穩當的途徑。至於,什麼是比較輕鬆愉快,仍能保證成功的「捷徑」?我不瞭解,因為那些旁門左道我沒試過,所以無法保證結果如何;但我敢說,在年輕的時候就認清現實,找到方向,並拿出實際行動努力奮鬥的人,絕非傻瓜笨蛋。
猶記得多年前服役的時候,有次放假,跟媽媽去參加乾哥的婚宴。由於當年在部隊裡遇到許多不公不義的事,即便是大喜,我對於未來感到徬徨無奈的心情全寫在臉上。當時,任職於台灣菸酒公司副總經理的乾爹來我們這一桌敬酒,沈靜的他,只面帶微笑地跟我說了一句話:「一路走來,我們也是很辛苦的。」
許多事,年輕的妳們可能不明白,但經驗告訴我們:「人生,常常需要勉強自己,有時,甚至勉強到必須捨棄某些美好的事物…」;「可以掌握的美好,為何要捨棄?」我想,是為了迎接日後更大、更持久的幸福吧!
「早點想通,找到方向,付出努力的人,辛苦半輩子;老想不通,逃避現實,執迷不悟的人,徬徨一輩子。」在一個在符合公平正義的社會裡,這樣的人生觀或許極端,但卻是現階段台灣社會的現實狀況。與同學共「勉」。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面對教育議題,有話不吐不快?立報讓妳大聲說出來!除了各版的固定專欄外,歡迎基層教師、學生及家長發表意見。大作請附地址,一經採用,即贈當期立報5份,不另奉酬。來稿即視同本報擁有刪改權及網際網路使用權,人力有限,未採用者不另行通知。投稿帳號:article@lihpao.com。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