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九歌電子報
 

 

雙面葛蕾斯》贈書活動
 十九世紀最驚悚的懸案,真人真事改編
瑪格麗特‧愛特伍最滿意的作品

十六歲的她,雙手染滿鮮紅,記憶卻一片空白……

究竟她是嗜血的魔鬼,還是無辜的天使?
快上中時藝文村猜猜葛蕾斯的最後下場,就送《雙面葛蕾斯》一書喔!

 
 

本週推薦

張瀛太再現瑰麗文采
獻給大人的童話
《 熊兒悄聲對我說》

作夢等著日子過(代序)
 

張瀛太◎文

十年前的構想,三十年前的心境。完成時已離原先的構想好遠,還有許多成分沒有再添,怕是變了味,成為另一本。而我原想寫的的確是另一本。算了,故事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即使作者是我。

有個少年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十歲、二十歲、三十歲各有什麼不同?

對我而言,十歲以後的心態都差不多,十歲以後一直處於「後少女時期」。很早就有超越年齡的滄桑感,但言行舉止始終停留在十歲的模樣。我知道有不少人覺得我幼稚,但那是唯一可自我安慰的憑藉,我和那時的我做了最好的朋友,永遠永遠。

這一切源於十二歲之前,尤其是十歲那年,至今為止我覺得最輝煌珍貴的時期。之後,頂多停留在那樣的層次,不再前進。三十多年來,除了緬懷,已沒剩下什麼。

記得童年一直在玩,哪怕很短的時間也覺得長。不是漫長,是因為充實而覺得長。在遊戲中覺得充實,是年長以後整理出的感觸,童年當然不會為了任何目的玩,更別說為了像「充實」這樣陌生的字眼了。那時玩的是什麼?花草樹葉、螞蟻蚯蚓、蚊子蝌蚪,一切容易取得的物件,在沒有人陪伴的下午,一個人悠閒自在。

那時的學校,不提倡悠哉的童年,課堂上早早要我們寫下「志願」,在那個還不知道志願是什麼的年紀。我寫過兩次,一次在八歲,一次在九歲。第一次寫的是當菩薩,但成為菩薩太難,得修行很久,第二年我放棄修行,覺得當仙女就好,雖然法力較小,可也滿足那些好吃懶做的心願了,天天乘雲駕霧,別人就會祭拜好吃的東西給你,吃剩的就分給窮人,讓大家都不挨餓;而且仙女很聰明,可以幫同學考一百分,免挨老師打……我想著那些苦難現場,喜劇性的出現一個仙女,在半空中弘法布施,然後受萬人擁戴的情景。

如今,我偶爾想起《愛麗斯夢遊仙境》(九歲時母親為我買的第一本無插圖書籍)裡的頌歌:孩童臥遊仙境中,作夢等著日子過……每當這種感覺回來,便覺得快樂無比,然而已經好久不這樣過日子了。

作夢等著日子過是怎麼一回事?我的確想不出太具體的事蹟或準則。好像一直在想像中遊歷,筆記裡畫的是自己的故事,流浪的、傷春悲秋的,全都沒有發生過。而手中的玩具始終是個自製的娃娃和一大堆花草樹葉昆蟲扮成的家家酒。那時,除了電視和電影裡的悲歡離合,我不懂得人世滄桑,只會開心地和布娃娃互扮男女主角,左手扮我,右手拿娃娃,甄珍、鄧光榮、秦漢、林青霞全在我掌中轟轟烈烈的再愛幾百場。那時,除了街頭巷尾流行的靡靡之音,我不會唱其他歌曲,關在小小浴室裡,把聽來的歌唱得哀感動人、盪氣迴腸,父親說:勝過鄧麗君,但還輸給楊燕。那時,除了拿金十字胃腸藥的罐子處處採藥煉丹、搓泥製丸,我始終沒法讓窮人吃飽、替同學考一百。那時,除了門外的巷子,巷口的零食店,我沒有太遠的地方可去……

然而十歲是個轉折點,因為我可以識得不少國字了,藉著這點認字本領,我到書店蹲著看書,看有圖片輔助說明的書,找有趣的神仙和冒險故事,取代那些成年人的複雜愛情;找旋律優美的歌曲,取代那些靡靡之音;找可口的點心食譜,抄下來如法炮製;找最漂亮的名勝幽景,央求母親帶我出遊。

就有那麼一次,我們趁著春假外出,找到我抄下的那座山,我第一次嘗到尋幽訪勝的滋味,雖然找不到書中記載的瀑布,可是看到了似乎曾淹死人的可怕水潭、樹上倒掛下來的一條條青藤和青蛇、無神無壇的廢墟破廟,還有山上的孩子。那些孩子一路跟蹤我們,手裡的彎刀一路砍,砍下了一大袋竹筍,由最年長的女孩上前搭訕,商議賣給我們:全部十塊錢。這是個好買賣,可惜太重帶不動,我們拿走一小部分,給了十元,他們很高興,圍著我,看我喝的新式鋁箔包飲料、背的花色書包,見他們好奇,我給了他們兩盒飲料,他們輪流吸啜那細細的吸管,一副珍貴心疼的樣子,好像吸的是瓊漿玉液。

我一下子有了許多朋友,我們約好,不久之後還要上山再敘。

直到夏天結束,刮了幾個颱風,大人不再有出門的打算,我的遊歷必須回到現實,都市孩子的功課愈來愈重,我得維持以往的好成績;還有,我太小,到不了那座山。 

至於那些孩子呢?我害怕自己會忘記似的不斷想念他們,為女孩準備的花色書包一直擱在不醒目的地方,一直沒機會送走。

民國六十幾年的事了,人生中累積不少沒送出去的禮、沒履行的約。我找不到那座山。而山上的孩子,自然已不再是孩子了。但我仍想著那髒髒的純真小臉蛋,想著那殷切又信任的神情,有時不禁流下淚來,一種單純年代的逝去,令人感傷……

很久沒有留意春天了,一年的生活被寒暑假切割成兩段落,每年都一樣,所以過三十年和過一年兩年沒什麼區別。這是我耗費青春換來的生活,我不能有怨言。而這些漫漫的單調日子裡,春天總只是個過客,不經意便溜了。在我心裡,春天很長,而三十年很短,因為很久找不到那種充實的感受了。

想找回充實,這句話對自己而言也許奢侈,也許抽象,連充實是什麼,大概也說不出所以然,即使能回溯到什麼,也多半是成年後的重建和想像。然而,能想像總是好的,在我的想像裡,那是種純粹的單獨吧。單獨未必孤獨,也不必遠離塵囂,只要擁有一片心田,看是任它雜草叢生,或種滿獨門的祕密花草……

佛洛依德曾以孩童的遊戲比喻成人世界的寫作心境。他說,孩童長大之後已不再玩耍,經過數十載的人世浮沉,突然回顧童稚時的嬉戲,發現心境可得抒解,於是將現下的工作與之等同齊觀,終能捨棄枷鎖……有很久很久,我不再在浴缸裡放紙船了,也不再讓發條火車載著玩具熊遨遊地圖了。我也許終其一生無法過著理想的生活,但還在大費周章,以為必須耗盡一生才能得到幸福。寫下這段感受,或許是想找回自己的遊戲,又或許,只是捨棄一道枷鎖。

 

《熊兒悄聲對我說》

★司馬中原、李崗推薦

隻會寫字的熊、一個懂鳥語的男孩、一個熊靈魂、一支會召喚跳蚤的笛、一群大小熊,還有神祕的儀式、失落的神話……共組一部美麗感人的山林傳奇。

書中由一本筆記、兩個鳥巢開始,一步步揭出一個無人知曉的祕密童年。那裡的月亮,會帶領死去的靈魂上山;那裡的靈魂,會在夜裡展示給你森林所有的奇蹟;那裡的孩子,擁有無人能理解的天真;那裡的歲月,孤單而享受。整個故事,就在一種相信與感動中,擁抱了大自然的愛與友誼,也承受了它的寂寞與滄桑。


《西藏愛人》

近年來囊括各重要文學獎首獎的張瀛太,以縱逸的才情、奇幻瑰麗的文字,寫出一場場愛情與美麗的遭遇,一場場身世與詭譎的奇遇。

本書共收錄九篇最新得獎作品,篇篇題材特殊、引人入勝。書末並暴露小說內容發生源始。藉著虛與實的對照,印證了一場作家與創作間不凡的際遇。
 

 

《巢渡》

本書收有張瀛太十一篇短篇小說,曾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獎助,從中可以看出一位新生代的小說家為了寫小說而寫小說的純淨之美,行文流暢,沒有包袱,沒有主義,充滿一位初生之犢沛然莫之能禦的氣勢。

她的編劇私淑班老師吳念真認為這位學生所寫的小說「文字出奇老練」,慨然為文推薦,果然張瀛太在一九九五年之後迭獲各大報文學獎。
 

■ 想像,自我療癒 ■

追索《閣樓上的祕密》,找到電影《美麗人生》流淚的感動……

夢魘是走不出的集中營,
想像是一雙自由的翅膀,
一邊是愛,一邊是原諒……

雙重想像的家族祕辛
何致和◎文

許久沒有這樣的閱讀經驗了。一杯咖啡,半個下午,沒有渾然不覺頜首遁入瞌睡,也沒有蹇滯困頓仰天深呼吸,就這麼一路滑溜順暢地讀完這部清澈有如童話的小說。沒有對白,沒有複雜修辭構句,亦沒有多重敘事觀點,這部法國精神分析學家甘貝爾的自傳小說,只單純以「概述」為其唯一節奏,平鋪直敘訴說久被父母長輩掩埋深藏的家族歷史,為讀者營造了一個閱讀上的無障礙空間。

與一般傳記體小說不同,「想像」在這本小說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一開始作者憑空捏造出一位不存在的兄長,便已顯露這樣的端兆。幻想能有個兄弟姐妹相伴,是許多人童年共同的經驗,但對本書的敘事者來說,這種想像不僅栩栩如生,甚至可說是冥冥中自有的感應。因為年屆15歲的他竟透過世交阿姨的口述,先得知自己身上流的是猶太人的血液,後來更驚訝發現自己的的確確有一個哥哥。

若擺在現實底下,這些發現頗有姍姍來遲的嫌疑,不過由於本書一切皆由想像主導,因此讀者毋須對此深究。繼首章對兄長的想像之後,甘貝爾續在第二章中想像父母相識相戀的情景。那是一個非常具有時代意義的愛情故事,有戰爭,有納粹迫害,有顛沛流離逃災避難。這個愛情故事是唯美的,是理想化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生出了他這個體弱多病不肖似父母健美的兒子。接下來,到了第四章,當他從阿姨口中得知更多祕密後,他重新說了一遍父母的愛情故事,這次加入了三個他所不認識的角色,其中一位就是他想像的哥哥。而這修正後的故事是肉慾的,是背德的,愛情與罪孽攜手相伴,徹底顛覆了第二章的唯美。

祕密的揭露讓敘事者改寫了第一個故事,他很技巧地事先聲明許多空白處仍是由想像所填補,合理化了原本應判為失誤的視角觀點(例如太有臨場感的性愛活動),也讓我們無法苛責他過於簡單取巧地用《尋找金羊毛》中的美狄亞來解釋漢娜的自殺性行為。想像的力量是強大的,作者對家族祕辛的兩次想像,在敘事上恰好形成重覆的效果。芥川龍之介的〈竹藪中〉已讓我們見識到重複敘事的威力,而甘貝爾只用了一招半式,便讓法國的高中生為之目瞪口呆,高票圈選此書為2004年的法國學生鞏固爾獎。但想像這劑特效藥也有其副作用,使用過度的代價,是讓本來應發揮震撼力量的納粹迫害猶太人史實,淡化成模糊的背景,使甘貝爾難以擠進「集中營書寫」的名人堂。

回到本書所意欲揭示的主題,祕密的揭露是否真有撫慰人心的效果?甘貝爾以「親身」經驗,說明自己之所以從事精神分析工作、立志協助他人自祕密中解放的原因。這究竟是精神分析家的一廂情願,或是四海皆準的真理?問題的複雜度,恐怕遠遠勝過甘貝爾的祕密。

——轉載於 中國時報 開卷版 2007年8月12日

 

七夕情人節書展,單冊8折,任選三冊以上75折!
七夕情人節詩歌展,陪你度過最浪漫的情人節!

快上Her Café分享妳的相親經驗,送《慾望倫敦》一書喔!


 
九歌文學網 天培部落格 話:(02)2577-6564  傳真:(02)2579-3056
地址:105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7弄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