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小鋪電子報

媒體小鋪電子報
2007.8.14/報主.媒體小鋪

本期內容:
【媒觀論壇】環評大會搞戒嚴?資訊公開行不行?
另設國際頻道 新聞局捨本逐末

【媒觀論壇】環評大會搞戒嚴?資訊公開行不行?

【媒觀論壇】邀請函

環評大會搞戒嚴?資訊公開行不行?

從環保署環評大會驅逐媒體清場談起

以往總是開放媒體記者列席旁聽的環評大會,從第七屆環評委員第一次環評大會開始,卻遭到環保署以「討論內規」為由,拒絕媒體列席旁聽,甚至出現環保署政風室人員以暴力方式驅趕媒體清場的憾事,原本總是「資訊公開」的環評大會,卻演變成環保團體批評環保署搞戒嚴的局面,媒觀論壇將邀請資深環保記者、媒體組織、環保團體,從新聞自由、資訊公開、法規等各方面進行探討,環保署大會真的戒嚴了嗎?

主辦單位: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時間: 8月15 日(三 )中午: 12:30-14:00
地點: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十號六樓之一 ( 媒觀辦公室)
主持人: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

與談人:前民生報資深環保記者、前中華民國環保記者聯誼會長 /薛荷玉

綠黨秘書長、環評監督行動聯盟發言人/潘翰聲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林培杰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陳曉宜

聯絡電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02)2364-3062


另設國際頻道 新聞局捨本逐末

新聞局近日對外表示,政府計劃明年以20至30億之資,設立「台灣國際頻道」,為台灣向國際傳播第一手資訊。不過,根據媒體報導,新聞局在研議「台灣國際頻道」由公廣集團接手、央廣轉型、獨立電視台等三種可能經營模式時,幾乎完全跳過由公廣集團接手的模式,在評估央廣轉型不適合後,直接跳到獨立電視台模式。

我們認為,雖然這項政策仍在研議階段,但相關思維與作法恐有捨本逐末之嫌,由於事涉台灣影視政策與產業發展,值得特別提出來討論。

首先,這是兩年前新聞局規劃以23.2億補助公廣集團設立「境外衛星英語電視頻道」的翻版。這個境外衛星英語電視頻道的設置計畫,當時是預算達92億元的「公共電視與文化創意、數位電視發展兩年計畫」的一部份,但立法院後來只通過44億經費,並立即凍結其中一半,因經費刪減而減列原計畫項目之後,這項設立「境外衛星英語電視頻道」的規劃也胎死腹中。

立法院當時刪除「境外衛星英語電視頻道」的這筆預算是有道理的。以西歐國家及日韓發展經驗為例,公共電視是各國文化創意的展示櫥窗,也是帶動各國影視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反觀台灣,新聞局每年只編列9億元給公共電視,卻打算花更多錢另設國際頻道,顯然是資源錯置、捨本逐末之舉。

這次設立國際頻道的構想捲土重來,但其定位和走向卻更令人擔心。新聞局這次在「台灣國際頻道」規劃案的遠程目標載明:制訂台灣國際電視頻道設置條例,由政府每年編列預算出資成立財團法人,指揮體系則由行政院,國安會層級組成指導委員會,作為上位指導機關。開什麼玩笑?如此界定政府與海外國際頻道的關係,未來這個「獨立建台」的台灣國際頻道,將受制於行政院國安會層級的「指導」。

政府出資對外提供以政治文宣為目的廣播服務並非不可以,但要受到嚴格的規範和監督。例如,英國BBC World Service,美國的VOA,或是台灣的中央廣播電台,主要從事的是對外不對內的宣傳。我國過去中廣海外部及改制後的中央廣播電台,扮演的正是對國外及大陸地區傳播新聞資訊的角色,

除了廣播服務之外,各國推出國際頻道,不外為了商業和政治目的。例如,英國BBC的國際頻道挾品牌優勢,期望以海外商業收益挹注英國公共廣電發展。以2001年為例,BBC的海外電視營收回流挹注BBC約近 60億台幣之多。但近來由於競爭增加,連BBC金字招牌名下的國際頻道都面臨收視率降低,廣告收入銳減的困境。

另如都有政府經費支持中國央視集團第九頻道,或MBC Channel 集團下的設於杜拜的24小時新聞頻道al-Arabiya,但也都不是獨立的電視台,而是有電視集團做為後盾。即便是韓國 阿里郎電視台,也非真的是獨立電視台,而是公私聯營模式 ,背後有觀光部、公營韓國放送協會、私營首爾電視公司等單位。

以新聞局目前對國際頻道獨立建台的想像而論,恐怕無論商業或政治目的都會落空,而且對國內的傳播影視產業發展毫無幫助。

綜合上述,我們認為,另設台灣國際頻道並非現階段善用國家資源發展廣電事業的最佳作法。無可諱言,設立國際頻道有文化外交的用意。然而,外交是內政的延長;若是文化內政不修,文化外交必然事倍功半,一廂情願,實益有限。新聞局不如儘速修訂公共廣播電視法,公廣集團自去年七月起陸續納入華視、客家、原民、宏觀等頻道以來,亟需一部合身的公共廣播電視法,明訂充足與穩定的經費來源,儘速實現政府過去對壯大公廣集團所許下的諸多承諾。此外,政府各權責部門優先振興台灣影視產業疲弱不堪的製作與發行能量,並且根本性的改善新聞頻道氾濫造成的種種媒體亂象,遠比設立以英語和華語播出的國際頻道更為迫切。

若非設立國際頻道不可,我們建議,由公廣集團主導是最能兼顧國際頻道獨立性、本土文化價值和公共性的選項,也最沒有政媒不分、黨同伐異的後遺症或副作用。況且,由僑委會編列預算,自今年一月起納入公廣集團的宏觀衛星電視已經存在多年,不需再疊床架屋。提升公視製播宏觀衛星電視服務海外僑胞的經費及效能,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增加以外語播出的節目,應是最能有效利用資源,也最為務本務實的作法。


報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