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凡爾賽拜金女」這部電影,深林才有機會研究一點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對於這對夫妻──法王路易十六和皇后瑪麗安東尼特──有了不同的認識。
現代的多數歷史學者同意:歷史過去對他們的評價太不公平,有許多的扭曲誤解。
舉些例子罷!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吃蛋榚」傳說:人們相傳當瑪麗聽到農民餓肚子時,竟回答「讓他們吃蛋榚啊」。這和中國歷史上那個低能皇帝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有人餓死?為什麼不吃肉醬?)異曲同工。然而,現在學者才在考究諸多證據後替她平反:她沒有說這句話;是別人說的,被後來恨她的人穿鑿附會。
事實上,她是個很富有同情心的人,時常對那些受到不幸的農們伸出援手,給他們經濟支助,幫助他們:她和路易十六結婚時,慶典上發生意外,死了一百多人,她和路易十六立刻捐一個月的薪酬給那些受災人;為了救治一個意外受傷的馬夫,她堅持親自等一個多鐘頭直到醫生來,親眼看到他有良好舒適的治療;在路易十六登基時,她寫給她媽媽的信裏道:「很明顯地,看到這些我們這麼好的人們遭受這麼多不幸,我們有責任努力幫助他們……」
無論如何,至少她絕非故意漠視廣大民生疾苦的壞女人。是的,她奢侈浪費過,也對政治沒有太大興趣。然而在她的處境之下,這不能怪她;她不會是凡爾賽宮裏最花錢的人,從她也樂於助人慷慨解囊來看,她的浪費只是因為家庭教育沒有教導她金錢的概念。傳統的束縛也讓她只能鎖於深宮,對外面民生疾苦難以體會,更不懂得複雜的經濟及社會情勢,如何真正幫助廣大民眾。等她成為母親,心智真正漸趨成熟之後,她便收歛許多,也想改變形象,只是受盡痛苦生活的農民不願意改變對她的印象。
當然,她不會是個像德勒撒修女那樣的偉大人物,她有她的弱點缺失;但她也絕對不是芭莉絲希爾頓。相反的,她是個盡心力而有非凡勇氣的母親。暴民們攻進皇宮要殺她,她敢站出來平靜莊嚴地面對眾人,整整十分鐘之後才對著舉刀槍瞄準她的民眾鞠躬退下;暴民要把她八歲兒子從她身邊搶走,她不顧生命全力護著兒子,即使他們威脅要殺她她也不為所動,一直到有人拿她女兒生命要脅她才絕望放手;被判處死刑時,她寫信給妯娌伊莉莎白表達她對家人的愛,並祈求後代子女不要為她的血復仇;上斷頭台前,陪著她的牧師對她耳語:「這時候需要勇氣護衛妳自己」,她回頭微笑:「勇氣?所有的苦難就要結束的時刻,我不會失去勇氣。」;不小心踩到劊子手的腳,她對他說「對不起,先生」……
至於路易十六,過去也被以為是懦弱無能的傻瓜,現在證據也顯示他沒那麼糟,甚至是個很盡心的國王。法蘭西王國的衰頹動亂是幾十年錯誤累積下來的結果,不是那麼容易改寫。
總歸一句:他們最大的錯誤就是生錯時代。
*****
深林想:為什麼人們這麼長久的時間──將近一個半世紀──誤解她?那種被世界所有的人誤解是什樣的感覺?
法國大革命的因早在幾十年前就種下了:霸王路易十四窮兵黷武連年征戰導致國力困頓,農民生活苦不堪言,那些皇公貴族還拼命加稅,使得群眾終於憤怒得失去理智,決心找統治階層的人算帳;恰好她是外國人(奧地利),人們道聽塗說關於她的醜聞謠言(後來被證實全是假的),加上最初七年的不孕及年輕時的無知揮霍,讓她成為一個最好的代罪羔羊。
她的家庭以及許多親信朋友們所遭受的殘酷虐待和殺戮是筆墨難以難容的,深林不想寫在電子報上苦惱讀者們的靈魂。但是她親眼看到了這一切,也體驗了所有;難怪死亡對她來說是這麼甘美,她毫無畏懼。英國史學家Simon
Sebag Montefiore 感慨道她是「a woman more sinned against than
sinning」(難以傳神地翻譯,意思是她做錯的事遠不及她被欺凌)。
然而,許多的人仍然對她嗤之以鼻,說她不值得這樣的注意,不過是個被寵壞的小孩;「她應該做更多的」、「她是個***因為她不管她的人民」、「只不過死得難看才被記得」……
或者,那句更好用的話:「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她的下場都是她自己招來的。
這句話真正的成立嗎?還是它只是個讓我們感覺舒服的工具? (續)
深林◎個人電子報:野人的太陽|站地手札|明日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