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7-08-2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真實」難求
再論公司治理



【社論】
「真實」難求
 
 

教育部長杜正勝日前在全國高中校長會議時表示,教育是「一場真實與虛幻的戰爭」,同時發送了「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指出決議文當中的「restoration」為「恢復」意思,其標題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顯示聯合國認知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杜正勝指出,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了,當前教科書中所存在的若干不妥用語,例如「我國」一詞的界定不清,教科書出版商應該要考慮修改,教育界也應該勇於面對,不該再存在虛幻的影像。

若是詳加析之,其實我們不難看出杜部長的這番發言具有兩個不同層次的區別,其一,便是教育的任務或性質,若以杜部長所言,也就是在於挖掘真實、挑戰虛幻;其二,則是「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亦即,是一種政治宣稱。然而,將兩者合為一爐而冶之,亦即,利用教育或學術詭辯作為包裝,內含宣傳政治信仰之目的,這正是杜部長的強項之一,大約也是杜部長最受當局欣賞、因此能長保部長一職的重要關鍵。不過,卻也因為如此,遂而使得這些年來教育領域成為政治攻防的制高點,難有清明之日。

關於中華民國是否存在,這一問題牽涉到複雜的國際法、國際政治與政治信仰的問題,我們並無意圖在這裡討論;倒是杜部長所謂的「教育是一場真實與虛幻的戰爭」,既與杜部長的本職較有關連,聽來又撼動性十足,因此頗值得我們多加推敲一番。

教育應該要發掘真實而拒絕虛幻,這一說法大概不會有多少人否定,但是,困難就在於,何謂「真實」,卻經常存在著重大的分野與爭議。關於何謂真實,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觀點。第一,比較激進的觀點,認為真實並不存在,或是說,「唯一的」真實並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各種各樣因為所處立場不同、利益不同,因此而被建構出的具有差異性的「真實」。因此,若從這一觀點來看,杜部長所言也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因為其所認定的真實,所聯繫者正是他的利益之所在。

而第二種觀點則是認為,「真實」──真正的、唯一的真實──是存在的,但是,以個別人的能力而言,卻無法完全描繪與掌握這一真實,因此,需要不斷的透過知識的探討與討論而逐漸趨近。而若以此一觀點來看,中華民國到底存不存在的確是有一個答案的,但這答案並不容易,也並非僅以一紙聯合國決議文就能定論。

但無論以何種觀點,其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謹慎、謙沖與開放(因為知道自己所知僅是一部份而已),或是能自覺自我立場對於自我認知所產生的影響而不致佯作客觀或權威。這些其實也正是這十多年來教改所欲彰顯的立場,也因此有了各種開放、鬆綁或多元化的舉措──雖然實踐上出了些問題,特別是教科書不再定於一尊的舉措,所代表的正是這種「真實難求」的認識觀。因此,杜部長此番「中華民國不存在論」,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恰與教育應有之認知與立場背道而馳。不過,話說回來,杜部長的存在其實早已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個政治問題了。

(回目錄)



【左右看】再論公司治理

【左看】
淪為二次金改打手
倪世傑/研究生

自張俊雄就任行政院長後,陳水扁再次推動二次金改,學界這一次算是推陳出新,做出了新的門面妝點工作。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柯承亨日前接受專訪表示,在推動銀行整併的過程中,卻出現財團化的質疑,關鍵就在於那些要併購銀行的公司,是否已經做好公司治理,讓外界放心把銀行交給他們經營。

身為自由派經濟學者,柯院長完全忘了,市場經濟最具效率的情況必須根除寡佔與壟斷,才能夠達成一定程度的自由競爭,促進效率,這是經濟學ABC。但這經濟學ABC他看來是有問題的,因為出現了過度競爭(overbanking)的問題,所以改以聯合壟斷。但二次金改下的聯合壟斷未來真能促進金融市場的效率嗎?這一點從未提及,眼中只有錢的銀行,會不會犧牲中下階級民眾的權益,也從來不是議題的核心;最後,如果公司治理當真是靈丹妙藥,那為何不讓經營不善的銀行試一試何謂「好的公司治理」機制,看看中華銀、寶華銀能否因此起死回生?

用公司治理的名目,遮掩國有資產被私營資本侵吞的現實,粉飾台灣金融市場即將被壟斷的未來,的確相當高明。但令人好奇的是,在台灣當前獨立董事多為政府退職官員出任的現實下,未來官府與銀行能有多少誠意執行與介入公司治理?官商交結下的公司治理,能不破功嗎?




【右看】
裙帶資本主義的借屍還魂
林水秀/政治觀察人士

經濟日報前日以大幅版面刊登獨立董事的真實面目,年薪千萬、配車、辦公室的鑽石級獨立董事不乏其人,更令人側目的是,他們多半是政府退休官員,堪稱全球化時代新裙帶資本主義官商一體的傑作。

先就獨立董事能不能拿高津貼報酬這一點來看。有人認為,獨立董事不應拿過高津貼,因這免不了讓人懷疑其能否秉持「獨立性」,尤其是擔負起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有人認為,獨立董事也一塊兒承擔了相當大的責任和風險,公司出包,獨立董事也是要跟著坐牢的,所以,拿高報酬津貼無妨。

在這裡明顯缺乏對獨董的規範,以英國為例,獨立董事的薪酬應為公司董事薪酬的5%~10%,且因責任重大,英國的獨立董事們都必須要投保「責任險」。

再就屬性而言,獨立董事是介於「內部人」和「各級投資人」之間必須保持中立性和客觀公正性的「第三方」,也是之所以稱之為「獨立」的原因,但今天找高官擔任獨立董事,無異是花錢買政府公關,便利打通官門之舉,這又有何獨立性可言?在與資方有好的關係下擔任獨立董事,又如何能期待他們保衛小股東與員工的權益?

直言之,台灣的獨立董事依舊是官商勾結路徑依賴下必然的結果,橘越淮為枳,一切都走了味。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面對教育議題,有話不吐不快?立報讓妳大聲說出來!除了各版的固定專欄外,歡迎基層教師、學生及家長發表意見。大作請附地址,一經採用,即贈當期立報5份,不另奉酬。來稿即視同本報擁有刪改權及網際網路使用權,人力有限,未採用者不另行通知。投稿帳號:article@lihpao.com。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