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7-08-30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8-30》

本期內容
  ◎經典50之30:拉爾夫‧艾理森之看不見的人(下)Ralph Ellison: Invisible Man 
  ◎教授爸爸週記:田園將蕪,誰歸? 



經典50之30:拉爾夫‧艾理森之看不見的人(下)Ralph Ellison: Invisible Man
  宋國誠
主人公帶著「好心」校長的介紹信來到紐約哈林區,他以為帶著校長親筆的7封推薦信,一定可以謀得一份好的工作,但是令人納悶的是,他老是四處碰壁,所有投出的信件都毫無音訊,直到主人公送出最後一封信的時候,才從一個雇主的兒子那裏得知遲遲沒有得到回覆的原因:原來,7封推薦信都是「拒絕信」。

陰險的校長和善良的瑪麗

信的內容都是請求雇主「永不錄用」這位來自南方的黑人小伙子,目的是為了陷害主人公,讓他處於滿懷希望卻永遠達不到目的奔波之中:

……,不管怎樣,讓他盡可能離我們遠遠的,同時讓他繼續抱著這些徒勞的希望而泰然自若。……我請求您,先生,讓他繼續不停地向那個承諾所指的方向去追求,那個承諾就像地平線那樣,在滿懷希望的旅行者的前方總是明亮地、遙遠地退去(註1)。

面對這些文情並茂但卻陰毒可恨的推薦信,主人公感到萬分的悲傷和沉痛。如果那場白人唆使黑人小孩的鬥毆是出自於白人以金錢、性、暴力來誘使黑人犯罪,目的在瓦解或軟化黑人對白人的鬥爭意識,那麼這7封「拒絕信」就是黑人的自相殘傷的註腳,是黑人族群中令人汗顏的「賣祖求榮」的行為。主人公想起了黑人校長布勒德索博士(Dr. Bledsoe)桌上那條閃閃發光的鐵鍊,那是用來捆綁黑人祖先好讓白人順利進行黑奴交易的工具。黑人校長正是利用它,利用祖先的生命和血淚,利用自己族人的信賴和尊重,來換取他在白人社會中的地位與利益……。

當然,並非所有黑人都是自相迫害的。主人公初來紐約時,因為身體虛弱暈倒在街頭。這時,一位名叫瑪麗(Mary)的黑人婦女救了他,並收留他住在自己家裏。瑪麗雖然身在人心險惡、寡情薄義的大都市裏,但依然像個「黑人嬤嬤」,保留了黑人忠厚淳樸的天性。瑪麗家裏儲存的食物都是南方黑人喜歡的紅薯、豬下水、豬耳朵、濃濃的糖漿等等。在瑪麗的感召之下,主人公一改過去對黑人事物感到自卑羞腆、一心想模仿白人以討好求生的「漂白意識」。

這次被搭救的經驗,是一次重要的「自我改造」經驗,對主人公具有很高的自覺與成長的意義。從此,主人公從容不迫地在紐約街頭當眾買了紅薯,並且邊走邊吃了起來。這種「當街吃紅署」具有很高的象徵意義,它意味著黑人只能在自己的傳統中找到自我的認同和歸屬。

瑪麗總是不計得失地幫助別人,從不要求感謝與回報。當主人公身無分文又處於失業絕境之時,瑪麗從不向他催討膳宿費,每次用餐時,總是像往常一樣慷慨地給他送上熱騰騰的飯菜。瑪麗希望主人公能為族人爭光,能帶領族人向社會不公進行挑戰,並且告戒他要謙虛自持,不能為因為自己得勢就忘記自己的族人,也不應在自己脫貧致富後就不管其他底層的同胞。

對於瑪麗,主人公充滿了矛盾與困惑,他一方面想要逃離,一方面又渴望一種母愛一般的溫暖,因為瑪麗的形象代表著主人公不敢正視的黑人傳統,一種自己不敢面對的血緣羞恥感。然而,主人公終於意識到,「求寵」不如「自愛」!黑人只有在認同種族的集體價值時才能建立個人的尊嚴和價值。

「去黑」與「增白」

被拒於求職門外且一貧如洗的主人公,來到一家油漆工廠打工。這是一家美國政府主要客戶的油漆供應商,油漆廠取了一個十分諷刺的名字:「自由」!它以「飛鷹」作為商標,藉以代表一種「美國精神」──速度、力量、無情、掠奪。油漆廠號稱生產全國最潔白的油漆:「光學漆」,它在廣告上打著「自由牌油漆讓美國保持純潔!」的口號,然而「光學」正好隱含一種「視覺欺騙」,它意味著白人心中試圖保持「白色純種」和「白色優越」的自大感。

主人公被指派從事一項「油漆增白」的工作,他必須把一種黑色的添加劑滴在白色的油漆中,以使油漆變得更白,這就是所謂「光學白」的秘密所在。但是主人公不慎弄錯了添加劑,他誤把去污劑當成漂白濟,結果把油漆弄成了「不黑不白」的灰色!主人公受到懲罰,被改派去從事油漆加壓攪伴鍋爐助手的工作。但是原先的鍋爐工頭是個老黑人,他因為擔心自己的職位被取代,於是故意「誤導」主人公操作氣壓儀表的程序而導致鍋爐爆炸。主人公被強烈的熱氣沖昏過去,失去了知覺……。醒來時,他已經躺在一家白人醫院,他看見一群白人醫生和護士,正在他身上東檢西查,把他當作「人體實驗品」,以便測試各種新的醫療儀器……。

「自由牌油漆」的製作過程,充滿了對美國黑白問題的反諷。原來,美國社會的純潔與白晰,是經過人工化學的合成而實現的,甚至說,這種象徵美國精神的白漆是經過一種「白吃黑」──既必須加入黑色調劑卻又把它稀釋、隱沒、化解──的過程而完成的;這既象徵黑人默默幫助白人卻被白人犧牲的命運,也反映出白人社會「吃人不吐骨頭」的欺詐與罪惡。黑人的命運就是這種隱沒自己的「黑」、讓自己無法被看見、從有形消失到無形等等「去黑化」,才能成就白人的功績偉業,黑人只能是一種工具性、功能性、輔助性的存在,一種「用畢即拋」的存在;同樣的,對白人社會來說,如果沒有「黑」的增白,白人就什麼都不是,他們自我誇耀的「光學白」,只能是證明自身的「自然盲」。

實際上,主人公的「誤認」,不只是一種過失,而是一個具有高度警示意義的隱喻,它象徵了當黑白之間充滿不信任、不尊重的敵意時,兩個種族之間就會產生「一觸即發」式的衝突;反過來說,只有黑白之間相互信任與尊重──正如油漆中只能添加一滴黑色調劑,兩滴太多,半滴太少──才能真正通過「種族合成」而成就名符其實的美國精神。

地窖裏的沉思

復原之後,主人公加入了一個激進的政治團體「兄弟會」。由於他具備演講的才華,於是受雇成了為這個政治團體宣傳造勢的職業演說家。起初,主人公深受這個團體的革命理想所激勵,以為從此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正如在演講中他說道:「我突然感到我現在變得更加像個人了。……在經歷了一次又漫長又令人絕望又是非同尋常的盲目旅途之後,我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園……」(註2),但實際上,這種天真的想法很快就破滅。

在第一次演講時,主人公看到了一幅雙目失明的黑人拳擊師的照片,這位黑人拳擊師從一個原本默默無名的黑小鬼,歷經多次爭戰之後成為職業拳擊賽的冠軍,但他的眼睛卻在一次不公正的比賽中受到重創,最後死於盲人醫院。這個場景是在諷刺1950年代白人誘騙黑人拳擊手進行賭博的那段歲月,而黑人的失明與慘死,則在暗諷黑人因為短視、無知與貪財,而喪命在白人「賭金」之下的命運。

主人公隨後發覺,這個標榜視黑人為兄弟的「兄弟會」,不過是利用黑人的悲慘故事來為自己爭權奪利,而他自己也不過是被利用的工具而已。正如杰克(Jack)兄弟所言:「這些群眾只是我們的原料而已,是為了適應我們的綱領而需要加工的各種原料中的一種」(註3)。在一次爭辯中,杰克兄弟的一隻眼球掉了下來,原來杰克兄弟的一隻眼睛是假的!這隻假眼說明了「兄弟會」這些政客看待事物、觀察問題的方式都是虛假的,他們的革命理想也都是騙人的。主人公終於理解到,這是一場骯髒的騙局,「他們所關心的只是我們這些名字可以塗在假選票上,在他們方便的時候就能用上,用不著了就往哪兒一塞」;他們只是利用群眾在舉行遊行示威時能展出多少實力罷了。主人公暗自深思,這些白人「個個個企圖把自己對現實的理解強加於我,卻屁也不管我是如何看這周圍世界的」,主人公終於也體認到,「我現在認清了我是看不見的人」(註4)。

主人公因為參加兄弟會遭到了黑人民族主義者拉斯(Ras)的追殺,他不得不帶上墨鏡和草帽以掩人耳目,結果竟被誤認為「無賴漢」賴因‧哈特(Rine Hart)──一個不斷變換身份、混水摸魚而獲得生存利益的黑人原型。主人公透過鏡片,像似將自己抽離於世界之外並站在幕後,他看到各種流動變幻的形狀、如夢似真的色彩和意象,主人公不禁自問:「如果一副墨鏡,一頂草帽就能一下子藏起我的真面目,那麼誰究竟是誰呢」(註5)?顯然,草帽象徵偽裝,墨鏡代表面具,這既是黑人身份認同隱形化與模糊化的比喻,更是黑人經由「自我疏離」(self-alienation)以求取生存的法寶。「假我」與「真我」難以區別,「我究竟是誰」已經難以考辨,偽裝似乎不是罪惡,而是改變現實與命運的手段,「誤認」也不是錯誤,而是尋求自我保護的方法。「一個本質、多重表象」說明了人在這個世界的存在樣態,己不識人,亦如人不識己……。在躲避追殺時,主人公一不小心跌落地窖裏,他把自己閉鎖在這陰濕黑暗的地底裏,陷入了永遠得不到答案的沉思之中……。

註1:拉爾夫.艾里森,《看不見的人》,任紹曾等譯,北京:外國文學,1984,頁16。

註2:同註1,頁352。

註3:同註1,頁478。

註4:同註1,頁516。

註5:同註1,頁264。
(回目錄)



教授爸爸週記:田園將蕪,誰歸?
  賴鼎銘(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回南部二天,照樣一早就出門,沿著往山上的小路繞一圈,代替景美堤外便道的運動。

走著走著,赫然發現路邊的電線桿,貼著幾張賣地的廣告。看來看去,原來是兩張同樣寫著「法拍農地」的傳單:地都只有一分六,但其中一塊比較便宜,一分地65萬;另外一張則標榜「路邊地」,比較值錢,一分地要78萬台幣。

看到這樣的廣告,讓我警覺到,老家的農地價格最近確實跌了不少。這樣的價格,如果在老爸的那一代,他們一定借錢也要把它買下來。親家翁農地好幾甲,傳說就是有錢喜歡買農地,也因此,去逝時,留下不少地給姐夫二兄弟。

但慘就慘在,如大哥所言,現在縱然如此便宜,但還是沒有人想買。事實上,貼傳單的附近農地,我幾年下來已看了好幾張這樣的廣告。問題可能在前此的價格太高,乏人問津。只是不知現在降價,真的就有人買嗎?

大哥的說詞,認為大大不可能。他的解釋道出台灣農業變遷的心酸;以前農地行情好,是因為有人願意耕作,而且鄉下人認為有土斯有財,所以願意買土地保值。

但現在的情況大大不同,大哥他們已是碩果僅存的一代了吧!

每次回去,看到大哥及二姐,辛苦地在柳丁園噴農藥,幾次更因此藥物中毒昏迷,令人相當不忍。更何況一年到頭,除了過年休息及下雨不能出門外,他們幾乎都得泡在田裡工作。這樣的勞務,現代的年輕人誰能承擔!

雖然外甥從台北搬回老家,但他仍不是務農的料。最後也是就近找了一份工作,只有在週末撥空,幫忙二姐噴噴藥及採採果而已。姪子雖然在老家停留更久,大哥也從來不希望他下田;他知道,這不是他們這一代年輕人可以挑起來的工作。

有時不得不思考,那一天,大哥及二姐做不了時,那一大片地,看來只有轉手脫售。故鄉的家家戶戶,如果碰到的都是同樣的問題,那這些土地,以後要落到誰的手上?

想一想,情況實在不容樂觀。我唯一可以想的,就是學美國了。到時,有錢人就可以花小錢,買一大片田,然後買大大的耕耘機,採大面積的耕作;噴農藥時,更可以開著小飛機,聯合幾戶人家,從空中一鼓作氣,幫所有的農作物作一下噴藥美白的工作!

這樣的想像,不知何時才能成真?但果真如此的話,農村還會是農村嗎?這些不能上田的老人,他們又該如何排遣農村漫長的白日?

這樣的問題,有時真是不應該想;一想,就如余光中的詩一樣,「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風裡」!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面對教育議題,有話不吐不快?立報讓妳大聲說出來!除了各版的固定專欄外,歡迎基層教師、學生及家長發表意見。大作請附地址,一經採用,即贈當期立報5份,不另奉酬。來稿即視同本報擁有刪改權及網際網路使用權,人力有限,未採用者不另行通知。投稿帳號:article@lihpao.com。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