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7-09-05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9-05》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從廢墟中重建教師專業 
  ◎英語充電站:正視英文與中文學習的同質性 兼論大學新鮮人歷練英語文的途徑 



教育論壇:從廢墟中重建教師專業
  羅德水(教師)
針對台北縣市先後增加國小國語節數的作法,教育部日前表示現行課程沒有必要再增加時數,將委託專業單位進行研究,並與國際比較,重啟課程結構的調整與規畫。對此,筆者有以下看法:

支持通盤檢討課程綱要:我們曾經多次於此反對縣市教育局片面增加國語課,原因不是我們不贊成提升學生中文程度,而是在每週總上課時數固定的基礎上,貿然增加國語課或數學課,勢必排擠其他學習領域之節數,從而破壞九年一貫新課程的精神。基於同樣的理由,我們因此主張,在增加國語節數前應先通盤檢討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唯有重行檢視國小低、中、高年級與國中階段合理的課程安排,方有空間進行特定課程的增減。

行政部門應為錯誤決策道歉:觀察目前態勢,要求加課的似乎是地方教育局,相較而言,教育部則重申加課不應違反課程綱要之精神,我們以為,中央與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隔空交火,絲毫無法減損他們於教改中所應負的責任。認真檢討起來,有關九年一貫新課程的責任歸屬,當年執意力推的教育部當然必須負起主要責任,不過,那些之前附和教育部,可現在又回過頭來破壞新課程精神的地方教育局難道就沒有責任?我們認為,無論加課也好,檢討課綱也罷,教育部與地方教育局均應為錯誤決策向全國師生家長道歉。

先談究竟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台北縣市國語加課的主要理由是台灣中小學國語課時數遠低於中港星,可依據教育部的說法,台灣中小學生的上課日數與時數其實列名世界前茅,這樣的矛盾看似節數之爭,實質上,更涉及課程改革中不同教育哲學的拉鋸。

姑且不論孰是孰非,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當年之所以制訂九年一貫課程,主要就是希望矯正以往只重視考科成績的學校教育,以此觀之,要求增加國語、數學節數,甚至提前於小一開始上英文課,的確有違新課程多元學習之理念。我們呼籲,無論是檢討九年一貫課程,或是未來重行制訂新課程綱要,首要釐清的就是:我們究竟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是要縮短或是增加學生學習時數?是要賦予國民教育培育多元能力孩子的任務?或者乾脆就承認國民教育就只是後期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預備教育?若不釐清、正視上述問題,我們又如何據以進行課程的檢討與改革?

全教會應對課程改革提出主張:針對教育部所指將委託專業單位進行課程改革之研究一事,相信許多基層教師不免發出質疑:台灣的歷次中小學課程改革哪一次不是所謂學者專家的傑作?哪一次不是宣稱將為我們的教育帶來願景?這些斑斑可考的教訓難不成還不夠慘痛嗎?事實上,經過十餘年教改的檢驗當可證明,忽略教師意見的改革必將遭致失敗,任何改革要獲得成功,絕不能僅憑藉學者專家的「研究」,如何擷取基層教師的實務經驗,以免使相關改革再次淪為閉門造車、不切實際的空談,是主管機關無可迴避的責任。

我們以為,作為一個專業的教師組織,擁有10萬會員的全國教師會,不僅不應對此一議題默不作聲,更應展現其專業,提出屬於教師對課程改革的看法,企盼在全盤檢討課綱漸成共識之際,全教會能引領教師逐步從廢墟中重建教師專業。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正視英文與中文學習的同質性 兼論大學新鮮人歷練英語文的途徑
  李振清(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學好英語或其他外國語文,跟外國人勤學中文一般,在學習理論、教學方法、各種配套的策略運用,與學習環境等因素,均具有高度的同質性,甚至雷同。從語音的辨識與發聲、詞彙的吸收與運用、語法(文法)的建構與衍生、閱讀和篇章結構的理解與模仿,到實際寫作與口語表達,甚至演說與辯論等語言技巧的實際歷練,充分凸顯英文與中文學習上的共通處。在「學習」(learning)與「教學」(teaching)兩大範疇裡,中、英語文的同質性,更加明顯。

大學指考英文科反映出的外文教育危機

筆者從事英語文教學與研究30餘年,外加曾擔任國立台灣師大國語中心主任10年(1980~1990),兩項教學與國際行政工作的歷練,令筆者深深體會到外國青年學習華語文,以及我國大學生學習英語文的方式與態度之迥異。這種趨勢,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國際學術與政經版圖的重整,筆者亦覺有必要藉由英文與中文學習理論與方法的同質性,來導正當前大學生的英語文學習觀念。對於甫進入大學的新鮮人,這種認識,尤其重要。

有鑑於自民國91年(2002)開始實施的大學英文指考,考生在一連6年的整體英文成績均有欠理想,且呈現出低分人數過份偏高、高分過份偏低的「單峰現象」。圖表顯示的今(2007)年之指考英文成績單峰現象,更趨嚴重。低分比率打破了歷年的統計數字;高分比率也落到歷年的新低點。

從數據中反映出未來的大學生英語文能力培養,極可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台灣積極邁向國際化,亟欲提昇國際競爭力之際,英語文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已經成為高中與大學應該列為教育重點,並落實能力培養的基本目標。然而,從最近媒體的持續有關大學生英語文能力低落的報導,國人不妨深入瞭解外國人學習中文的基本態度、策略與成就,從而列我國學生學習英語文的參考。

台灣大學生學習英語文至少都有7、8年以上的時間,多則11、12年。可是到頭來,大都數人的英語文聽、說、讀、寫、譯基本能力還是很低落。這種現象所造成的後遺症是全球資訊的貧乏、國際觀的扭曲、普世價值倫理的不足,以及國際禮儀的無知。同時,由於中、英語文具有學理與學習的共通性之關係,因此,沒能學好英語文的人,很可能中文程度也不會太好。惡性循環的結果,整個社會反映出的盡是過度本土化口號的詞彙和心態,導致全球斡旋的藝術與能力日漸式微,連國際禮儀也常成為笑柄。更令人擔心的是政府公務部門的許多英文網站之格式與英文水準,均有待大幅度的改進。

英語文聽、說、讀、寫、譯基本能力不足所導致的潛在倫理與文化危機,也可從各個社會的發展看出。當前台灣罄竹難書的社會現象、政治與倫常危殆,就是最好的寫照。

相反地,來台研修華語文的外國學生,在一兩年之內,均能在口語表達與基本閱讀方面,達到相當的水準。數不盡的歐美學生在台灣學了兩、三年華語文後,回到國內繼續深造。最後以傑出的造詣和華語文能力,躍升為國際舞台上各個領域的領航者。這種語言學習成效的對比,極值得的國內從事英語文教育者,與政府教育當局的重視。

就以台北大家很熟悉的美國在台協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Stephen M. Young)、薩爾瓦多駐華大使尚塔那(Francisco Ricardo Santana Berrios)、美僑商會秘書長魏理庭(Richard R. Vuylsteck),及ICRT節目總監白建文(Timothy Berge)為例,光聽他們講的國語,很難令人相信他們是外國人。他們除了學養好之外,待人接物之溫文有禮,言行舉止所展現之涵養,真會令人體會到「禮失求諸野」的之遺憾。

當台灣的英語文教育已經走到這種地步時,筆者認為大一階段的英語文「搶救」工作,以及積極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整個台灣振衰起蔽的最後防線之一。

外國人士學習華語文(中文)的策略與態度

甫在世新大學留學半年的威斯康辛大學交換學生Brady Fosse(方立威),發現中文與台灣多元社會的奧妙,因而決定步許多曾經留學台灣的國際學者的後塵,繼續留在台北深造。在筆者的推薦下,Brady Fosse申請並已獲准進入國立台灣師大國語中心(MTC)進修。這位年輕有為的威斯康辛青年,本星期專程回到世新大學來訪時,筆者問他,有不少外國人覺得中國文字很難學,他能克服這項「挑戰」嗎?

令筆者驚奇的是,他竟然說中文的書寫有其邏輯性,只要學習的方法與態度正確,中文跟英文一樣,學起來並不難。

這樣的答覆,是內行人的反應。只有外行人才會說:「The learning of Chinese is a mission impossible.」(學中文是不可能的任務)連許多來台灣參加「遠朋班」跨國教育的第三世界官員,也都明白這項語言學習的道理。

從Brady Fosse談話的字裡行間,可以深刻感覺出他學習中文的強烈動機與未來躍上國際舞台的企圖心。有這樣的心理準備與明確態度,自然可以把華語文在兩、三年內打好基礎。如果台灣的大學生人人都能像Brady Fosse有這樣的心態和準備,然後在老師們的輔導下持續努力,必定可以順理成章地打好英語文的踏實基礎,然後更上一層樓地往各領域去適性發展。

民國72年(1983)2月到3月間,當時的《中華日報》記者張國立、劉青蓉、稽春聲、朱孝慈與趙鵬飛等人,分頭採訪了10名在台灣師大國語中心學習華語文的外國學生,深入探討他(她)們成功學好華語文的秘訣。最後,《中華日報》以「他們怎樣學習華語」為主題,連載10天這10位外國學生的華語學習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歸納這10位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瑞士、加拿大、日本、澳洲、紐西蘭及約旦的外國學生,認為學好華語文的基本方法,大約如下:

*選擇適當的學習環境。(澳洲:麥菲娜)

*不怕錯、開口講。下決心勤練華語文。(美國:李柏巨)

*體認中文為未來世界各領域發展的基礎語言。(美國:周哲)

*別害羞;切忌面子問題。(德國:李和慕)

*現學現用;儘量找機會練習。(英國:衛登輝)

*敢問敢說;多開口。不怕講錯,熟能生巧。每天研讀中英文報紙。(美國:穆小珠)

*勤學發音,後練讀、寫。重視旅遊學習與田野研究。(美國:魏捷茲)

*多接觸老師與當地朋友;苦練聽力與閱讀。(日本:植野弘子)

*展現信心、多讀多背好文章。(約旦:艾善明)

*儘量多閱讀與生活相關的文章,並學以致用:聽、說、讀、寫。(瑞士:柯安妮)

在這種強烈的學習動機、方法認知與應用下,從初級學起的外國學生來台灣約半年後,就可以在人際溝通過程中,表達他(她)們的理念。11個月的密集研習後,國語可以到達相當流暢的程度。兩年後,聽、說、讀、寫都可進階到更加流暢。3年後,他(她)們就可進入台灣的大學修習學位。哈佛大學前文理學院院長William C. Kirby(柯偉林)進入台大歷史系;威廉學院(William College)亞洲語文學前系主任Cornelius Kubler(顧百里)進入台大中文系,就是典型的例子。

行文至此,突然接到刻正執教於紐約Colgate University的亨利‧魯斯助理教授(Henry R. Luce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hinese)江克平博士(John A. Crespi)的e-mail。這位畢業於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曾於1985 到1988年間在師大國語中心苦讀的美國學生,曾是行政院新聞局出版的《光華雜誌》之主力翻譯。目前應聘在全美最佳人文學院排名第17名的Colgate University東亞語文系(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擔任講座助理教授。在台灣的華語文歷練,造就了這位中英文學養俱佳的菁英,成為國際比較文學的年輕新秀。目前John A. Crespi與也是台灣培養出來的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一起擔任UC Santa Barbara「台灣文學英譯」(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的主要成員。他們已將華人作家阿盛、白靈、陳義芝、羅門、孟樊、鄭清文、郝譽翔等人的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

台灣的大學生若能仿效這些外國青年,以他(她)們的態度與毅力,跨出國界,努力學習英語文與各國的文化,則其成效必然也可以非常突出。這也是為什麼當代各國都在積極推動教育國際化、促進國際交流的原因。

大一新生歷練英語文的基本態度與途徑

筆者8月份在舊金山訪問期間,先後閱讀了美國《世界日報》8月21日報導的一則有關台灣英語教育之新聞:「IELTS(雅思)英文測驗:台灣菜英文;20國排17」。文中提及:「台灣每年有超過萬人,到英國、澳洲、紐西蘭、(美國)等英語系國家唸書,但根據2006年IELTS學術組統計,台灣人的英語能力,在20個報考IELTS較多的國家中,排名第17名,落後鄰近的日本、韓國,甚至比不上越南、巴基斯坦。」

台灣地區研習英語文的行為愈來愈興盛,全民英檢(GEPT)、托福(TOEFL)、雅思(IELTS)、多益(TOEIC)等英語文能力檢測機制,反映出了「全民學英文」的風氣。然而,弔詭的是在這種「全民學英文」政策的推動下,國人的英語文能力並沒有隨著顯著進步。從國、高中到大學,英語文程度的滑落,是個普遍的現象。

今(2007)年9月2《聯合報》的報導:「全民英檢,國中生『說』贏研究生」,更清楚地指出這項事實。

然而,大學生英語「說」的能力不如國中生,並非表示國中生的英文程度比研究生好。相反地,這個現象僅反映出大學生,以及高中生,甚至一般的公務人員在學習英語文的基本方法上,亟待商榷。當愈來愈多的大、中學生反映英文難學,甚至在大學指考及國中基測裡,呈現出每況愈下的英文成績時,我們應審慎探討,英語文與國語文都具備相同的學習理論架構。只要學習方法得宜,中、英文的聽、說、讀、寫、譯等統整能力,應該可在老師的教導,與個人的適性發展下,自然而廣泛地提昇,而不應該發生當前的這種現象。

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學生都有死背文法、不重實用的習慣,所以IELTS(雅思)英文測驗成績不佳。至於越南,參加IELTS(雅思)或托福(TOEFL)英文測驗者,皆為有備而來的菁英分子,所以表現得較好。

進入大學的新鮮人,必須揚棄過去那盲目種死背文法規則、斲喪英語學習樂趣的被動態度。相反地,大家應該學習外國學生學習華語文的訣竅和精神:培養信心,不怕錯、多開口;切忌面子問題;學以致用;儘量找機會練習;每天研讀中英文報紙;多利用office hours接觸老師。

至於各大學如何遴聘具有教學熱忱與研究經驗的老師,從事大一新生的英語教學與倫理重塑,這也是當前提昇高等教育品質的重要途徑。讓我們及時以高度智慧與策略輔導英文程度日益低落的台灣大學生,而且,要從大一開始!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面對教育議題,有話不吐不快?立報讓妳大聲說出來!除了各版的固定專欄外,歡迎基層教師、學生及家長發表意見。大作請附地址,一經採用,即贈當期立報5份,不另奉酬。來稿即視同本報擁有刪改權及網際網路使用權,人力有限,未採用者不另行通知。投稿帳號:article@lihpao.com。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