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魅力新故鄉0073
新故鄉
電子報 0082期   96/09/07發刊
Eye-Catching New Homeland
 

桃米繪畫班的阿嬤們,在藝術創作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天地。

 

彩筆繪出黃金歲月

 

——桃米長青繪畫班

                         顏新珠(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桃米長青繪畫班也是一個社區訊息及情感交流的天地。

石文江阿公是繪畫班的報時器,總是準時來接錦英阿嬤。

錦英阿嬤把年輕時和阿公一起打拼生活的情形都畫下來了。

優雅的選格阿嬤,畫出了十八歲時的自己。
對選格阿嬤來說,繪畫讓她一圓年少時未完成的藝術夢想,也為生命找到新動能。
繪畫班裡有各具風格的阿嬤,成就不同的藝術風貌。
可愛的黃腰阿嬤,是繪畫班中苦幹實幹型的,畫畫對她是最開心的事。

平易近人的廖珮如老師(左),以對待長輩的心情來指導阿嬤們創作。
繪畫是春嬌阿嬤晚年美好的經歷,留下了許多讓人懷念的作品。
透過繪畫創作,期望開啟社區長輩另一波黃金歲月。

 「ㄅㄨ ㄅㄨ」的摩托車聲,從遠而近,準時要來接錦英阿嬤回家煮飯的石文江阿公,就像桃米長青繪畫班的報時器——
 「喔!這麼快就十一點了,準備下課囉!」

 畫出生命軌跡
 二○○四年,為了激發埔里鎮桃米里的長輩在創作上的興趣與才能,我們開辦了長青繪畫班。
 「老人家,是很難改的,大家都只會吃飽看電視,等破病(生病)啦!」有的社區居民吐槽地說。
 第一堂課,在我們的盛情邀請下,有男有女來了十多位長輩;但隔了一週後,卻只剩下五位阿嬤撐起半邊天。
 「拿鋤頭還可以,要拿筆畫圖是莫法度(沒辦法)啊!」有的阿嬤婉約地表明。
 「畫圖是查某人(女人家)的代誌。」男性長輩氣壯地回答。
 ……
 我們的長青繪畫班就在「半哄半拐半褒」中慘澹經營,這期間我們看到了阿嬤們從畏懼拿筆到大膽塗鴉,從毫無自信到樂在享受的變化,二○○四年年底我們幫阿嬤們舉辦了戶外畫展,而她們樸拙的畫風,著實讓社區居民為之驚豔。
 而今,繪畫班已邁入了第三個年頭,固定的班底也從五位增加到十位。
 有著大嗓門的錦英阿嬤,因為一生操勞以致於晚年時雙腳無力行走,剛開始要加入繪畫班時,阿公還一度嘟嚷著:「畫那個又沒路用,你那麼愛去幹什麼!」
 「那你們查甫人(男人)喝酒就有什麼路用?還那麼愛喝!」阿嬤反問。
 這對老夫妻相依相伴走過貧賤的歲月,憑著勞動的身軀拼命改善家計,拉拔孩子長大。原本居住的土角厝在九二一地震時傾毀,家屋重建後兩人如往常在家閒閒答嘴鼓。
 九個月時大就被送做為養女的錦英阿嬤,將舊日生活化為繪畫的題材,而自小與她感情深厚但已過世的養姐,以及一起胼手胝足建立家園的阿公,是她畫作的兩個要角。結婚、砍材、耕田……都成了阿嬤創作的題材,她的畫流露生命的軌跡,繪畫,似乎成為她苦澀歲月的另一出口。
 而阿公也始終如一以行動支持阿嬤,準時接送,有時阿嬤手中畫作尚未告一段落,他就靜謐地坐在一旁,注視與他結褵六十載的髮妻一筆一畫著手創作,嘴角還帶著笑意呢!

 各具風格的阿嬤
 每次上課,就像上菜市場一樣,大夥兒聊著村子裡有什麼活動、誰家又娶媳婦啦、誰家遭小偷……對她們而言,繪畫班不只是藝術創作的天地,更是聯絡情誼、跟上社區脈動的重要窗口。
 春嬌阿嬤因為耳朵重聽,常常插不進大家的閒聊,大部分時間都埋頭畫畫;性急的她,畫水彩時總是第一層顏料還沒乾,就又塗上第二層,顏色常變的混雜而暗黑,坐在對面的阿綢阿嬤好心提醒︰「妳畫的人臉都髒掉了啦!」沒想到春嬌阿嬤看了看,突然回了一句︰「我就是黑肉底啦(指天生膚色偏黑者),所以畫出來的人就和我同款咩。」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還有一次阿綢阿嬤畫了年輕時下田耕作的場景,錦英阿嬤看了忍不住念著:「你們這些有錢人,連種田都這麼輕鬆,我們才真的是艱苦過日子哩!」大家納悶她怎麼知道誰家有錢沒錢?
 「你看,她畫的人去田裡都有穿雨鞋,我們那時候窮到連雨鞋都買不起,攏嘛是赤腳工作!」錦英阿嬤理直氣壯地評斷;只是這下子,讓其他阿嬤躊躇著不知道該不該把雨鞋給畫上去!

 繪畫治療
 「阿嬤,你畫的櫻花樹真美呢!」八十八歲的張選格,聽到大家的稱讚,總是露出優雅的笑容。
 因為家貧十歲才上學的選格阿嬤,雖然在學校表現優異,也被選為繪畫選手,但因為家貧無力再升學而中斷了求學之路。
 一九三五年,埔里第一座手工紙廠成立,她前往應徵,成為八位首批女員工之一;手巧的她,還代表廠方參展,贏得篩紙比賽第二名。
 二十五歲時,在母親做主下嫁人續絃,一下子成了四個孩子的後母,持家、帶孩子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三年前在女兒的鼓勵下她加入了繪畫班,拾起遺落六、七十年的畫筆,阿嬤每一堂課都很認真學習,似乎想彌補年少時的缺憾,而她優雅的畫風總是令人讚嘆。
 一年多前,選格阿嬤因為跌倒頭部受創進入了加護病房,臥床三個多月後,又再度前來畫畫,雖然病癒初期,連顏色、形狀都分不清,但現今的她,又漸漸恢復以往精細的水準。畫畫,也是另一種復健治療吧!
 繪畫班裡還有爽朗的桂鶯阿嬤,畫風渾厚大膽,她笑著說:「因為腦袋一直在想著怎麼畫,就不怕會得老人癡呆症。」
 一生務農,畫風拙趣的黃腰阿嬤,原本不識字的她,為了要在作品上簽名,努力學習寫下自己的名字。
 在一次一次與阿嬤們的互動中,看著她們從不習慣拿筆,慢慢地在學習中摸索,將自己的人生、情感、生活的經歷一一透過繪畫表現出來,那份熱情與付出讓人敬佩。

 陶醉忘我的美好經驗
 七月十一日,本季繪畫班結業典禮前一週,七十歲的春嬌阿嬤因為跌倒而進入了加護病房;十八日的最後一堂課她仍未脫離險境,大夥關心她的病情七嘴八舌討論著。我心想一年多前選格阿嬤都撐了過來,年紀比她輕的春嬌阿嬤應該也沒問題吧,但二十四日,就傳來阿嬤過世的消息。
 八月一日,是春嬌阿嬤出殯的日子,靈堂裡播放著「趕緊,來畫圖」的多媒體,回顧阿嬤畫畫的歷程。看著阿嬤的自畫像、得獎的獎盃與遺像鮮花擺放在一塊,心裡真是感慨萬千。
 一年多前,春嬌阿嬤剛加入繪畫班沒幾個月就因病住院,出院的隔天,就嚷著要來上繪畫課;而一頭栽入了畫中世界的她,經常捧著素描簿,坐在遭九二一摧毀僅剩的護龍前專注作畫,在短短一年兩個月的時光,創作了一百多幅的畫作。繪畫,無疑是她晚年意外的生命旅程,且是令她陶醉忘我的美好經驗。
 今年九月,新一季的桃米繪畫班即將開課;十月,繼桃米之後,我們將在魚池鄉內加道社區增開長青繪畫班,期望藉此啟動鄉村長青繪畫列車,讓更多的長輩可以享受塗鴉的喜悅,繪出生命的光采。

 

 

 

訂閱魅力新故鄉:

電話:049-2422003  傳真:049-2422018

地址:545南投縣埔里鎮西安路一段259號

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