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215期 起風的時候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7.10.03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215期】起風的時候


首屆數位出版金鼎獎入圍名單揭曉!

「數位出版的e想世界」線上博覽會徵件中,歡迎數位出版相關業者踴躍參加!

開學工具書特賣!百科知識庫∕下載軟體全面特價!(即日起~10/15止)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夏季的燥熱慢慢遠離,窒悶的感覺因著陣陣秋風得到紓解。澄藍的晴空常有潔白的雲朵嬉遊當中,彷彿也邀請大大小小取出家中塵封已久的七彩風箏,為天際再添一分顏色。

風賦予它飛翔的魔力,微妙的牽引透過一絲細線傳遞到手裡。除了帶來歡暢的奔跑和笑語,風箏在歷史上還有過更多不一樣的面貌。

【中國 vs. 西方】

【中國觀點】

風箏
kite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fengzheng
【中文詞條】風箏
【外文詞條】kite
【作  者】朱培初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輕工/輕工/工藝美術/〔其他工藝品〕/風箏

沿革 戰國時期﹐墨子和魯班都曾用木頭製成鳥禽狀的器械﹐放之能飛行﹐稱木鳶。漢代開始以竹篾扎作成鳥禽狀骨架﹐上糊以紙﹐稱為紙鳶。南北朝至唐代﹐紙鳶(鷂)用於軍事﹐傳遞情報。紙鳶上附加竹哨﹑弓弦﹐放飛空中因風吹而哨響﹑弦鳴﹐聲音悅耳﹐如同箏鳴﹐所以在宋代又名風箏。清代﹐中國風箏製作已很精巧。著名文學家曹雪芹著有《南鷂北鳶考工記》﹐總結了風箏製作的技藝經驗﹐是中國古代唯一的風箏專著。1915年﹐北京和天津的風箏均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博覽會上獲獎。

中國風箏約在元代傳至中近東﹐16世紀傳入歐洲。明代﹐日本也興起放風箏的習俗。清乾隆年間(1736~1795)﹐日本長崎地區在端午節還舉辦風箏賽會。在歐洲﹐風箏最初是作為科學實驗和軍事偵察的工具。看全文

【西方觀點】

風箏
kite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風箏
【外文詞條】kite

知識分類:運動>休閑娛樂

用於體育運動或娛樂的玩具或比重大於空氣的騰空裝置。用輕質材料做骨架,上糊紙、塑料或布,繫在牽在手中或捲在線軸上的線上,利用風力放到空中。一說風箏為西元前5世紀希臘科學家阿契塔(Archytas of Tarentum)所發明,但亞洲人很古以來就已有風箏。放風箏一直是朝鮮人、中國人、日本人和馬來人的一種遊戲。自古風箏就有實用價值,據傳朝鮮一位將軍把燈籠掛在風箏上,作為信號鼓舞士兵。據說更早些還有一位將軍用風箏跨溪拉繩,用此繩牽鐵索築橋。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1752年在雷暴雨中將金屬鑰匙掛在風箏線上吸引空中電流,證明閃電就是電。

在氣球和飛機尚未發明之前,人們早已用風箏將儀器載到空中記錄氣象資料。20世紀初有人試用風箏將人載到空中觀察軍情。最常見的風箏有六角形、菱形和箱式,另有馬、人、船、蝴蝶和其他形狀。中國人最喜愛的風箏為龍形。放風箏最好在野外,風速每小時13~32公里(8~20哩)為最佳。

富蘭克林 (1706~1790)
Franklin, Benjamin (1706~1790)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富蘭克林 (1706~1790)
【外文詞條】Franklin, Benjamin (1706~1790)
【作  者】世界歷史篇>人物小傳

知識分類:世界歷史篇>人物小傳

美國政治家、科學家、哲學家、出版商。生於波士頓,十二歲時成為哥哥(地方的印刷商)的學徒。他自我學習寫字效率,1723年遷居費城,後在那裡創立《費城報》(1730~1748),並為《可憐理查的年鑑》寫稿(1732~1757),其中的箴言和警句強調謹慎、勤奮、誠實。他開始飛黃騰達,而在費城提供公共服務,包括圖書館、消防隊、醫院、保險公司和後來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院。他的發明包括富蘭克林爐和雙焦眼鏡,而他在電方面的實驗導致避雷針的發明。他擔任殖民地立法局的成員(1736~1751),並成為奧爾班尼會議的代表(1754)。在英國,他代表殖民地參與土地和稅捐的辯論(1757~1762),1764年以數個殖民地特派員的身分回到英國。他最初信仰英國統治下一個統合的殖民地政府,後來在課稅議題上逐漸改變立場。他協助確立《印花稅法》的廢止。他擔任第二次大陸會議的代表,也是起草《獨立宣言》的委員會成員。1776年他到法國尋求協助美國革命。他受到法國人尊崇,而與之商訂了一個提供革命所需貸款和軍援的條約(1778)。1781年他協助商訂一個與英國之間的初步和約。身為1787年憲法會議的成員,他在美國憲法獲得採用的過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他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超凡而才華洋溢的公僕。

TOP

氣球
balloon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氣球
【外文詞條】balloon

知識分類:交通

上升的皮卡德氣球

一種大型氣密球囊,內充熱空氣或輕於空氣的氣體(如氦或氫),以產生浮力,在大氣中上升和飄浮。運輸用氣球都懸掛裝載乘客或貨物的吊籃或容器。氣球曾用於人類第一次成功的飛行嘗試。1783年法國蒙戈爾費埃(Montgolfier)兄弟發現充滿熱空氣的布囊能升空。同年6月4日,他們開創了歷史上第一次氣球飛行,這個氣球是不載人的,降落在約2.4公里(1.5哩)之外。1783年9月19日他們在凡爾賽用一個更大的氣球重複試驗,並把一頭羊、一隻公雞、一隻鴨作為首批旅客送上了天空。同年11月21日舉行了第一次載人的氣球飛行。德羅齊埃(Jean-Francois Pilatre de Rozier)和達爾朗(d'Arlandes)侯爵洛朗(Francois Laurent)飛過巴黎上空,在大約23分鐘之內飛行9公里(5.5哩)。12月物理學家查理(J.-A.-C. Charles)在羅貝爾(Nicolas-Louis Robert)的陪同下用氫氣球飛行了2小時。

拿破崙曾在幾次戰役中使用過地面繫留的觀測氣球。在美國南北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雙方也都使用過這種氣球。有動力的飛艇是由氣球發展而來,但是當飛艇很快被飛機所替代時,氣球卻繼續得到新的應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在許多地方都設置繫留氣球以防禦低空轟炸或俯衝轟炸。氣球已證明對科學研究有重大價值。早在1911~1912年,奧地利的物理學家赫斯(V. F. Hess)大膽地做過一系列氣球升高試驗,升高到5,000公尺(約3哩),以證明宇宙線的存在。

氣象科學在1900年以後的進展,很大程度上是裝有儀器的自由氣球在高空進行連續探測的結果。這種氣球曾升高到3萬公尺(19哩)的高度。瑞士皮卡德(Auguste Piccard)設計的氣球在1931年5月創世界高度紀錄,其特點是第一次在飛行中採用了密封增壓艙。其孿生兄弟尚-菲利克斯‧皮卡德(Jean-Felix Piccard)參與設計了聚乙烯高空氣球,美國空軍用這種氣球載人上升到3萬公尺(10萬呎)高空收集高層大氣數據。多年來氣球飛行體育運動已得到普及。

TOP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