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廢除死刑推動聯盟主要由包括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輔大和平研究中心、東吳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台北律師公會等等團體發起成立;2004年就舉辦了【殺人影展~murder by numbers】。當時沒人、沒錢、沒有經驗和資源,憑藉著就是一份:要讓社會大眾有機會思考「死刑」真面目的這種信念。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殺人影展2~死刑生產線
2nd Murder by Numbers Film Festival
|
死刑是什麼?斷頭台、繩索、 石頭、電椅、注射器 ,還是子彈一顆?
死刑是什麼?惡魔、大壞蛋,還是人渣?
死刑是什麼?檢察官起訴、法官判決,死刑執行,最後得到正義?
第二屆殺人影展,告訴你,死刑的真相是什麼?
在死刑的生產線上,有「好人」也有「壞人」;有人想扮演上帝、卻有人註定是撒旦
別說死刑和你無關,死刑生產線上,有你也有我!
我們扮演了什麼角色……
‧時間、地點:
2007年10月12~14日 |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台北市仁愛路一段17號6樓國際會議廳 )
2007年10月19~21日 |高雄市電影圖書館(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10號)
‧片單:
汝不可殺人 Thou Shall Not Kill(開幕片)
最後的晚餐 Last Supper (閉幕片)
巴丹戴爾紀錄片 Un Abolistionniste:Robert Badinter(閉幕片)
死刑三重奏 Death Penalty Trilogy
劊子手的一天 One Day from a Hangman’s life
柯波帝:冷血告白 Capote
在黑暗中漫舞 Dancer In the Dark
雪地裡的情人 The Widow of St. Pierre
週日早上的謀殺案 Un coupable ideal
‧所有場次全部免費
‧索票方式:
1.電影開演前30分鐘開放現場索票(一人限領兩張票,限當日當場使用)。
2.不劃位,採現場排隊入場。
3.電影開演前10分鐘開始入場,開演後10分鐘不得入場。
‧主辦單位: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Taiwan Alliance to End the Death Penalty
‧協辦單位:台灣民主基金會、法務部、文建會、台北律師公會
法國在台協會、高雄市電影圖書館、新聞局、台灣人權促進會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輔大和平研究中心、東吳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公共電視、龍祥育樂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五南文化事業
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
(詳情請見)
| |
2004年邀請了十部國內外的紀錄片、劇情片,連續五天23場次的播放,再加上多場的導演映後座談、記者會、研討會,的確成功的讓原本完全不關心這個議題的社會大眾開始思考死刑的問題。大家漸漸看見了死刑犯的面貌,以及死刑背後的更多社會問題需要去面對。
當初影展名稱叫殺人,有兩個意義:一個是想凸顯死刑就是國家、制度殺人,不管是否以司法之名、正義之名;另一個想法當然是從宣傳的效應來想,覺得這樣的名字會吸引人。
很多人期待這個影展可以持續的舉辦,但卻一直等到將近三年後,才有【殺人影展2~死刑生產線】。原因除了舉辦這樣議題上不討好的影展,在贊助資源的部份不那麼的容易取得;當然影片的來源也不是那麼容易。
這次的影展,總共有九部片子,分別來自台灣、義大利、瑞典、法國、丹麥、印度、美國等七個國家的影片;場地的部份除了在台北之外,也增加了高雄場次。
九部片子題材風格各異。幾位紀錄片導演,義大利的 Mario Marazziti 、印度的 Joshy Joseph 、瑞典的 Lars Bergstrom 、法國的 Jool Calmettes、台灣的吳東牧,他們都是長期關注死刑議題的導演,但是因為身處國家的狀況不同、觀察角度及選材不同,五部紀錄片都能直入你的心坎,讓心頭一震。至於其他四部劇情片,雖然都不是新作品,但是也絕對有代表性的意義。
贊成死刑之所以容易,或許是因為我們不曾窺見其全貌。檢察官求處死刑、法官判決死刑、劊子手行刑…,檢察官覺得判死刑的是法官,法官認為求處死刑和執行的是檢察官,行刑者認為我只是依法行事。「責任分攤」下的結果,讓「殺人」似乎變得不是那麼的難。
不過,我們卻要說,死刑的生產線並沒有那麼的短,要來分攤責任的人也不僅僅只有罪犯、檢察官、法官和劊子手而已。每個人都在死刑的生產線上佔了一個位置,雖然我們試圖閉上了眼睛…
這就是這九部片子告訴我們的事情。敬邀大家參觀死刑生產線。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召集人 瞿海源(民間司改會常務董事)
副召集人 吳志光(輔大和平研究中心主任)
劉靜怡(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
高涌誠(台北律師公會人權保障委員會主委)
黃文雄(人權工作者)
執行長 林欣怡
暨全體執行委員
2007.10 敬邀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