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10-09》 |
本期內容 | |
◎環境前線:玻璃窗外的環評 | |
◎治水急就章 人民生態皆遭殃 | |
◎公開環評委員記名表決紀錄 陳重信:不反對 |
環境前線:玻璃窗外的環評 | |
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 |
最近令人矚目的台塑鋼鐵廠開發案進入環評審查階段,評估建廠的相關環境影響,引起一連串爭議,但見諸報端後仍少有人關心。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在台灣的主流價值裡,環境價值向來是被排到最後的,環評也是在一切計畫都底定後,才來進行的最後一個程序。環評基本上就是專家制度,排除所謂的民眾參與,不了解環評內容的一般大眾,只能選擇接受,相信「有這些專家幫忙我們把關,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吧!」 但是大眾不知道的是,所謂的環境影響評估會議不如我們想的那麼專業客觀,環評委員總計21名,其中14位是專家學者,另有7位是官方代表,委員的遴選是由環保署長挑選,其中人治色彩大於法治甚多,環保署長可挑選意識形態相近的委員擔任,而那7位官方代表更是被民間譏為鐵票部隊,專門為政策護航,如此設計的環評審查制度,無怪乎自從1994年實施以來,無法建立太大的公信力,引發許多抗議。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在10月1日參與的第156次環評大會,也不意外地看到主管機關經濟部工業局長,高坐席上為台塑集團努力說服委員,沒有任何顧忌,相對的,環保署卻不太敢為所執掌保護的台灣環境說話,因為要保持客觀! 開發案的業者可以列席,關心環境的民眾卻必須費盡千辛萬苦爭取旁聽發言,荒謬的邏輯一再上演。 環保團體到底在爭什麼呢?媒體關心的焦點永遠是選舉而非政策,台塑鋼鐵廠的開發案牽涉到的是台灣環境與產業政策的未來,但許多爭議民眾並不清楚,不過就是台塑在雲林蓋一個鋼鐵廠嘛!有這麼嚴重嗎?但大多數的人不知道,光六輕單一的VOCs排放量,幾乎等於台中縣的兩倍,未來再加上台塑鋼鐵與國光石化兩大開發案,雲林的空氣將被重工業嚴重污染;大多數的人也不知道,大量的耗水將使雲林、彰化、台中農民無水可用,其污染也將破壞彰化、雲林沿海漁業資源;大多數人更不知道的是,許多政客口中最愛提的全球暖化,呼籲大眾一起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其實台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成長率跟101大樓一樣是全球最高,而台塑鋼鐵與國光石化兩大開發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台灣總排放量的10%。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這些爭議,能在環評審查中獲得解決與平衡,若來現場旁聽,你會學到民主的寶貴一課,聽到一個關乎民眾與環境的重大案件,竟然是以如此敷衍草率的方式進行,你會聽到台塑集團竟然可以避重就輕地報告說這麼大的工廠對環境沒有造成重大影響,明明有研究者拍攝到快絕種的白海豚照片為證,台塑可以用一句沒有發現帶過,環保團體質疑破壞生物多樣性,他們卻可以答非所問地說會多做綠化工作,而經濟部工業局長陳昭義更是提出說鋼鐵廠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不是問題,若是鋼鐵廠蓋到別國說不定還會產生更多二氧化碳,豈不更不環保?如此的觀點與說法讓人驚愕,更令人難以理解環評的專業性到底何在?這樣不負言責的審查,若是開發後真有問題,又有誰來負責承擔後果? 本來今年3月經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決議,因此案對環境有重大影響,須進入更嚴格審查的第二階段環評審查,小組決議須再經環評大會確認,但行政院卻陣前換將,將不聽高層指示的張國龍換下,搞拖延戰術,直到上屆環委7月下台後還未舉行。等到陳重信接任環保署長,又遴選了另一批不會「過度堅持」的環評委員後,才於10月1日的環評大會上審查此案。而也許因此案太受關注,環保署竟一改從前開放自由旁聽的慣例,只肯在一樓闢一個房間讓民眾進入,放了一台聽不太到聲音的小螢幕作為旁聽之用,因此大家在媒體上看到的,也許又是我們這一群不知好歹的環保團體力爭要現場旁聽,所謂的現場仍是隔著一片防音的厚玻璃窗,但若非如此堅持,我們又怎麼能讓大眾得知審查是怎樣的過程,而結果又是怎麼出來的呢? 從場外抗議到場內列席,環評向來就不是弱勢民眾的遊戲,我們目前要求的制度改革有許多項目,其中最基本的是環評審查過程應資訊公開,環評委員亦應貫徹利益迴避原則,以達公平、公正、公開之審理。這是民主的基本條件,若連這樣都做不到,實在是社會的退步,如果這是政府目前解決爭議的方式,那我們至少該讓這個遊戲公平一點。 我無法忘懷的是當本案表決後,一位遠從雲林來的漁民,連要遞一封陳情書都被阻擋在外,只能用力拍著會議室的玻璃窗對裡面的人說:「你們知不知道,這樣的表決可以決定我們的生死!」政府把民眾當作洪水猛獸,民眾則感覺像是古時候上衙門見大人,環保團體忍不住當場譏諷這像是戒嚴,讓曾經上過黑名單無法回國的陳署長大為不悅,覺得年輕的一代沒有親身受過戒嚴的苦,指為戒嚴太過誇張。但也許意有所指的是在這個時代裡,許多基層弱勢的民眾一路走來受過多少歧視與忽略,而戒嚴結束帶來的希望,卻沒有讓這個苦也跟著結束。 時代已變,台灣社會不該再有戒嚴的心態,但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是,真正的民主應該是什麼樣子?不僅僅是准許旁聽與發言,而是除了專家之外,當地民眾到底能不能決定這片土地的未來?是否能擁有否決的權利?不然我擔心不管我們再聲嘶力竭地叫喊,永遠都只能在那一片玻璃窗之外。 |
|
(回目錄) |
治水急就章 人民生態皆遭殃 | |
曾瑾珮(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執行秘書) | |
颱風過後,人民的生命財產再度遭受損害,台灣的國土也再度流失。除了勘災、慰問、保證供水正常及下鄉開選舉支票外,政府還能有何作為?人民對於1,410億的治水預算除了唱衰與失憶外,能有正面的期待、想像甚至參與嗎? 去年行政院與立法院以史上超高效率通過1,410億治水預算(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1,160億,石門水庫整治250億),而第一階段特別預算450億中有413億是以舉債來支應,使得政府財政空虛的窘況更形加劇,不只這一代,我們的子子孫孫將為國債付出龐大的代價。當時這筆特別預算被視為政客地方綁樁、肉桶分肥的絕佳機會,如此草率粗糙的預算才能快速通過。 一年過去了,經不起考驗的治水預算,果然暴露出重重問題。今年8月檢調偵辦7起治水工程弊案,經濟部常務次長侯和雄等數名官員涉嫌介入,被收押禁見或交保。當時民間認為治水預算是政客欲藉此大發國難財的說法,不幸被言中,然而檢調的動作可以起殺雞儆猴的作用,使貪瀆的政商因此學乖嗎? 回到治水計畫本身,台灣的水患問題一方面由於屬新生地質的天然條件所致,另一方面則與國土利用不當有關,如上游的濫墾濫伐、土地超限利用與下游的超抽地下水。過去關於這方面的研究計畫、政策建言及水保水利工程已不計其數,究竟成效如何?所謂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是否有付諸實行,還是淪為一堆廢紙,每年不斷重複做同樣的研究?如果有用,為何每年會有做不完的工程,台灣的水患問題會日益嚴重?這不禁讓人懷疑必定有許多工程只是在浪費公帑、治標不治本罷了! 急就章的治水只會讓人民更痛苦,大地更千瘡百孔。傳統以築堤圍堵、河川截彎取直、著重於硬體工程的水患治理模式需要改變。一方面我們愈來愈認知到大自然反撲的力量,水不會走人們設定的路而會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氣候異常及水資源管理是每個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因此台灣應以永續發展為目標,揚棄過去各自為政、專業壟斷的做法,並汲取其他國家治水新思維,諸如英國提出為水留下空間、荷蘭提出與洪水共存、全球水體合作夥伴(Global Water Partnership)則提出「整合式洪水管理」的概念,透過公開、透明的程序,將所有利害相關人士的意見納入規劃考量,提供在地居民共同努力降低風險的參與機會。 台灣的治水概念也在進步,水利署已經在談綜合治水概念、流域整體規劃及公共參與,然而內容卻是空洞的。河川上游水土保持是由農委會林務局及水保局負責,到了中下游中央管河川由水利署各地河川局管理,縣市管河川由縣市政府管理。多頭馬車的管理模式要如何整合,如何談流域整體治理?以雙溪河流域治理為例,在地民眾提出的民間治水策略包含利用廢耕水田(將不透水底泥層翻起)蓄洪,然而此一構想涉及農委會的權責範圍,水利署主管的治水計畫也就不會包含此等軟性非工程式的策略。在公共參與方面,恐怕就只有辦理地方說明會了!一條河川的生命及文化歷史何其豐富,在地民眾對於水患的歷史建構、城鄉發展與河川的關係、景觀特色的規劃勢必會有不同於官方的見解,然而民眾往往無法在規劃階段就參與,地方說明會通常也只是流於形式,最後河川和人的關連及感情只會愈來愈淡薄。 這個會期立法院即將審查第二階段的治水預算,希望立委諸公們先檢視第一階段的成效,並在第二階段納入公共參與機制及生態保育評估指標,否則水患依舊,大地依然無情,人民只能繼續罵政府草菅人命了! |
|
(回目錄) |
公開環評委員記名表決紀錄 陳重信:不反對 | |
中央社 | |
立法院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昨天召開公聽會討論環境影響評估的爭議,環保團體要求公開環評委員出缺席、記名表決紀錄、審查意見等,環保署長陳重信當場表示「不反對」。 立法院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昨天上午召開公聽會,討論環境影響評估過程是否應該採取實況上網轉播,並將出缺席、記名表決紀錄及審查意見等資訊公開上網。 第6屆環評委員、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表示,若環評委員都是基於學術專業,為何不能公開錄影錄音,投票時本來就應該負責的告訴大家支持及反對的理由,若不公開,是不是代表心裡有鬼?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綠黨中執委溫炳原表示,環評審查過程應上網公開,表決紀錄也應上網,環評通過之後更需要追蹤,不要讓環評有可以操弄的空間。 陳重信表示,不反對公開環評委員出缺席及表決紀錄,同時也願意透過修法方式,改善環評制度的缺失,包括環評報告應改由開發單位繳費,政府公開招標遴選優良環評公司辦理,避免開發單位影響環評報告公正性。 除此之外,會中也提及日前飽受爭議的「台塑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一貫作業鋼廠建廠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即台塑大煉鋼廠案)環評案。 徐光蓉質疑,整個台塑六輕廠區對台灣二氧化碳貢獻已經達到27%,台鋼案有什麼理由不進入二階環評,全世界都在做二氧化碳減量,為何台灣要增加?台灣不是不要鋼鐵業,而是要有多少鋼鐵業的問題。 但民進黨籍立委蔡啟芳(嘉義縣)表示,環評委員不應該為反對而反對,台鋼提出的數據哪裡不符合政府規定,應說出具體理由,同時他也要求在環保署訂定環境影響評估的標準時,環保團體就應該關心,而不是事後才反對。 |
|
(回目錄) |
2007年法治教育向下紮根徵文比賽活動實施辦法 |
|
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於2003年與台北律師公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共同合作成立「法治教育向下紮根特別委員會」,透過美國公民教育中心 所授權翻譯出版之「民主基礎系列-<權威>、<隱私>、<責任>、<正義>」教材的推廣,期盼國人能學習思辨的智慧,並散播正義的種 子予下一代。為實現理想,各地扶輪社友紛紛出錢出力投入此一行列,並為徹底落實社區服務的精神,積極進入各個社區國民小學帶領活動。 推廣數年來,「法治教育向下紮根」的理念已獲得全國各縣市老師及家長熱烈的支持及迴響,至今已有超過數千名種子教師及志工,而受「人 權法治」觀念啟蒙的學子更是不計其數;我們樂觀期待台灣未來將培育出無數優質公民,並對長期以來無私奉獻的扶輪社友及熱心人士致最高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