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讀到《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這個故事時,我就被裡頭的光給吸引了。
那光是冬日的陽光,自然柔和而不熾熱。影子總拉得長長的,帶著淡淡的灰。光,反覆的出現,它照著小熊一家人,也照著他們的聖誕節。
後來聽陳致元說這故事時,他也提到了這個光。這反覆出現的光,隱隱含著一股希望。
陳致元說,故事的靈感來自他的一個美國朋友。某年冬天,朋友的老家下了一場很大的雪,他們被困在家裡,連最鄰近的市鎮都去不了,而隔天就是聖誕節了。聖誕節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聖誕節是不能沒有禮物的。那,怎麼辦呢?
後來,他的家人們各自改了一些舊東西,變成「新」的,成了聖誕節禮物。
陳致元把朋友這樣的一段經歷,加上自己的一些感觸,發展成《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他想說的是「沒有什麼叫做沒有希望」。他說,就算是陷入低潮,只要有時間,都有希望。
而「希望」這個東西,似乎也跟他個人的經歷有關。陳致元剛上台北的時候,他想找個畫繪本、插畫的工作,可是因為沒有人脈、沒有經驗,到處碰壁。最慘的時候,他一天不能花超過100元,有時候還不能超過50元。他遇過他覺得很苛刻的人(苛刻的他不想多說),也遇過對他很好的人,「那時候很幸運,有個自助餐店老闆,每次不管我夾多少永遠不會超過50元,明明就是可以吃兩餐的份量……。」
或許在最困難的時候,總是有轉機,總是有人伸出手,「希望」這兩個字,寫在陳致元的字典裡。
但或許因為之前實在太窮了,使得現在經濟狀況好轉的他仍然維持從前作畫的習慣──他總愛把草圖草圖畫在大張的白報紙上,甚至在影印紙的背面,他所使用的紙張都是便宜但不利保存的。著重收藏的人有時候會指責他不懂珍惜自己的原作,而關於這點他倒有另一種看法,他說:
「圖畫書的生命不在原圖,而是書,是那與人的之間連結。」他說,他的畫要印成書,讓許多人讀到,才有生命。
再次翻開《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小熊家貧窮卻恬靜的生活,陽光是微暖的,時間靜靜緩緩,色調帶著點灰,有著冬天的味道;陳致元的畫所傳出的靜謐的希望,我觸著也感受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