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7-10-10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10-10》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以具體作為減輕學生壓力 
  ◎英語充電站:多元壓力歷練出的青訪團英語能力與專業成就 



教育論壇:以具體作為減輕學生壓力
  羅德水(教師)
醫界一項針對台灣中小學生的睡眠調查發現,台灣青少年周間(周一到周五)平均每日睡眠只有7.5小時,比國際水準少半小時,為全世界同齡者最低,課業壓力沈重則是青少年睡眠剝奪的主要原因。

上述調查結果一公布,立即引來各界的關注,紛紛要求主管機關提出具體對策。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指出:讓孩子睡飽、提升學習效果,教育部絕對贊成,至於國中小要幾點上學,教育部本來就沒統一規定,最好配合當地學生及家長的作息因地制宜;台北市教育局則表示:學生睡眠太少與家庭作息有關,應該與幾點上學無關,而且教育部規定課程課綱,如果要晚上學,就必須晚放學,要改正學生的睡眠習慣,除了少補點習、少看電視,養成學生早睡早起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主管機關的說明顯示,行政部門也同意應該改善學生睡眠不足的情形,不過,無論是教育部或北市教育局提出的建議似乎僅止於呼籲,難以根本減輕學生壓力,從而引導學生正常作息。我們以為,主管機關與教育人員應以更為具體的作為減輕學生壓力:

一、取消中小學早自習:毫無疑問,台灣中小學生之所以睡眠不足是晚睡早起的必然結果,其中,晚睡的原因是課業壓力大,早起的原因則是學生為了必須在早上7點50分、甚至7點半前到校參加早自習。問題是,無論是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或是高中職的課綱,均無所謂早自習的課程設計,我們以為,無論是要回歸課程綱要或是增加學生的睡眠時間,都應從取消早自習做起。可以想見,如果只是延後學生上學時間,卻未同步取消早自習時間,勢必也將延後放學時間,這同樣會壓縮排擠學生原訂的課後時間安排,無法有效改善學生作息。

二、減少課後作業份量:台灣中小學生普遍有繁重的回家作業,多數還要準備隔天的考試,更何況,大多數學生放學後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前往安親班、補習班,免不了又是另一階段的考試與作業,在這樣繁重的課壓力下,晚睡幾乎可以說是台灣學生的共有經驗。以台灣目前的教育現場來看,北市教育局呼籲學生減少補習以改善作息,大概不會產生什麼實際效果,教育人員與其做沒有實益的呼籲,不如從教師自身做起,減少學生課後作業的份量與考試次數。

三、落實學區制:台灣的學生之所以必須早起,有一大原因便是較長的通勤時間,理想上,中小學應落實學區制,但台灣除了有明星高中外,連國中小同樣有所謂的明星學區,不少國中小學生家長寧願捨近求遠讓孩子越區就讀,每天光是上下學交通時間超過一個半小時者可謂比比皆是,嚴重壓縮學生正常作息。奉勸茹苦含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應以住家附近學區作為孩子升學的首選,每天上下學省下來的時間遠遠足夠讓孩子好好學習。

四、重新設定學生基本能力指標:雖然台灣學生的課業壓力繁重,睡眠時間嚴重不足,不過,我們更時常可見主管機關、家長團體、媒體報導口徑一致的指出,台灣學生的各項基本能力低落,誇張一點說,十年來,從國語文、作文、數學、甚至體適能幾乎無一不下降的,於是產生一個極為矛盾的現象:那就是學生學習時間、課業壓力有增無減,但學生各項基本能力卻持續滑落的情形。

我們以為,面對如此矛盾與荒謬的景象,主管機關該做的絕對不能止於口頭的呼籲,而是必須通盤檢討國民中小學的課程綱要,並重新設定各年段學生的基本能力指標,排除所有非教育因素的干擾,刪減各年段中的非必要課程,如此才是有效減輕學生壓力,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根本作法。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多元壓力歷練出的青訪團英語能力與專業成就
  李振清(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今(2007)年10月2日,全國各傳播媒體均報導董氏基金會針對58所大學校院進行的調查,「憂鬱情緒嚴重、需專業協助的大學生」,其比例竟高達25.7%。

其實,「憂鬱情緒」跟身心健康、個人修養與學習成就,有密切關係。從高中到大學的銜接過程中,也可約略預測出許多大學生因無法適應課業壓力而衍生的憂鬱情緒問題。若仔細審視6年來(2002~2007),大學英文指考成績分布的連續「超低分單峰」驚悚現象,不但可以瞭解高中生進入大學後的英語文能力之嚴重落差,更可預測往後的高等教育品質之良莠,以及未來台灣優質國際人才培育的艱辛。加上當前台灣社會中「家庭教育式微、學校教育僵化,與社會教育負面」(東吳大學劉兆玄校長評論,2007年6月13日)的現象,假如沒有獲得經師、人師的啟蒙與引導,大學生不憂鬱也難。

不知憂鬱的大學生:17年前的青訪團員

相對地,我倒十分懷念1990年全程陪同由各大專校院學生組成的「青年友好訪問團」(Youth Goodwill Mission from Taiwan/ROC),進行美西9州,及加拿大西部艾德蒙頓、溫哥華的大學訪演之旅。這批由大學及專科學校學生組成的「青訪團」,從1990年8月27日起,到10月15日,由國立交通大學教授翁正強博士率領,配合筆者與在舊金山辦事處同仁劉復生、蔣小湄的妥善規劃與協調,一路風塵僕僕地長途奔波,並訪問了包括南加州大學(USC)、美國海軍研究院(The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空軍官校(US Air Force Academy)、溫哥華卑詩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等15所著名大學,並在各校表演、訪問,及旁聽課程。一個半月下來,在表演、訪問與英語文學習之超大壓力下,這批可敬的大學生天天睡眠不足,僅能在長途的州際公路或飛機上隨時補眠。然而,他(她)們的毅力、使命感和學習動機,不但鼓舞著他(她)們見識了美國高等教育的求知精神與文化真諦,同時也藉機沿途隨時學習了實用的英語文,培養了聽、說、讀的基礎表達能力。一個半月的美西和加西奔波中,辛苦、疲憊與汗水之後的他(她)們,永遠面露信心與微笑。沿途陪伴青訪團員時,隨機協助大家提昇英語文實用能力,變成了筆者的附帶工作。

17年後,當年的「明新工專」(已升格為「明新科技大學」)學生,現已成為英語流暢的科技產業公司主管。其他的「青訪團」全體成員,從助理教授、國際級飯店總裁特助、跨國科技公司經理、中小學教師,到國際編舞藝術工作者等,不一而足。這些從來不知「憂鬱」為何物的辛勤大學生,以海外訪演與學習為出發點,經歷過人生的起起浮浮之後,如今正過著極富挑戰意義、貢獻台灣社會的現代生活。「青訪團」成員與當代大學生在英語文能力、國際視野、人生觀及倫理教養的強烈對比,實可作為國家領導人與教育決策者引以參考的人才培育指標。

25.7%的大學生很憂鬱?

相較於今(2007)年10月2日各大報的震撼性新聞報導:「25.7%的大學生很憂鬱」,1990年由各大專校院學生組成前往海外訪演的「青年友好訪問團」大學生,則是可愛多了。董氏基金會所公布的2007年「大學生憂鬱情緒與求助行為調查」統計,也驗證了當代大學生消極被動、英文能力普遍低落,以及缺乏國際觀與前瞻願景的原因。對於一個追求高等教育品質以便有效培育現代人才,與亟欲提昇國際競爭力的國家來說,這是何等不可思議的高等教育現象。

「25.7%的大學生很憂鬱」之事實,讓筆者回想起過去50年的台灣大學生。他(她)們以苦幹實幹的求知精神、奮發向上的毅力,以及海外留學的國際經驗,造就了傲視全球的「台灣奇蹟」。這一大批對台灣現代化與民主化貢獻至鉅的大學生,好像很少聽到「憂鬱」這個字眼。至少,在他(她)們的奮鬥過程中,充滿著對未來無限的憧憬與願景。當前許多大學生老是把「憂鬱」掛在嘴上,或顯現於眉宇之間。這些學生同時也是功課與英語文能力較弱的一群。學業成就、學術表現,以及提昇國際視野所需的英(外)語文能力,是化解憂鬱的不二法門,也是國家培育現代人才的根本途徑。筆者在海外輔導過的留學生,以及1990年及其後的青訪團員們,其學習歷程與經驗,明確地驗證了這項推論。

回憶「青訪團」團員的多元歷練

就在媒體報導「33萬大學生很憂鬱」後,筆者與1990年前往美西9州,與加拿大西部各州訪問的「青年友好訪問團」的12名團員,於上(九)月底在台北重逢。這批在17年前還是國內各大學校院二、三年級的各科系大學生,在國內遴選成為海外「青訪團」代表時,要經過極其嚴格的才藝訓練與英語文培訓。當然,她們都具備有基本的才藝,但不斷培養的英語文能力,是她們赴海外表演時的基本人際溝通工具。因此。大都很勤奮地學習。

當青訪團成員抵舊金山之後,領隊翁正強教授、副領隊薛全霖先生,與筆者均有一強烈的共識:利用「機會教育」培養這批前來海外為國宣勞的「文化大使」,使他(她)們在漫長的訪演旅途中,也能領會到西方高等教育的特質,並接受其薰陶。

「舊金山辦事處」(舊名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舊金山辦事處」文化組保存的1990年檔案資料上,詳細記載著「青年友好訪問團」抵美後的安排與活動如下:

8月27日(星期一)

李振清組長赴舊金山國際機場迎接本年度「中華民國青年友好訪問團」。該團由國立交大教授翁正強博士率領,團員共19名。李組長設宴款待,並於餐會後,一起與翁領隊討論青訪團在美西、加西表演11場的細節。李組長並親為青訪團增補英文部分的節目說明書,且親為其打字、趕印,以便在演出時,提供外賓對演出內容完全之瞭解。

8月28日(星期二)

安排青訪團參觀柏克萊加州大學(UC Berkeley)、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及遊覽舊金山市區。全程由李組長解說與介紹。

8月29日(星期三)

李振清組長帶領青訪團前往蒙特瑞美國海軍研究院 (The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Monterey)途中,為團員們講解美國文化與社會,俾便大家在美期間,能順利適應美國文化與社會。此舉成效至佳。李組長同時並隨時輔導團員們學習英語文及英語會話。

這種藉學習於海外生活的經驗,使得青訪團員們能將英語文現學現用,並迅速跟當地文化與社會結合在一起。因此,到了蒙特瑞美國海軍研究院,見到接待的副院長Dr. Harris Shull,及國際學生顧問主任Dr. Joseph W. McGrath後,大家都能自在地以英語寒暄。當晚在海軍研究院King Hall表演廳的首場表演,座無虛席,異常成功。

青訪團的表演內容,以展現中華文化與台灣的民俗藝術為主,並穿插著代表現代台灣青年充滿活力的歌舞:從較為嚴肅的《雲門小品:薪火相傳》、傳統的《大唐雅韻》;輕歌曼舞的《彩扇繽紛》;鄉土的《茶山情歌》與《蓬萊春曉》,扯鈴絕技,到展現活力的《飛躍90》及《龍騰虎躍》等,在在扣人心弦,令各大學的師生讚嘆不已。更重要的是青訪團的團員們,均能以英語將節目內容的精髓,跟觀眾們在每場表演後的溫馨酒會(reception)中,一起分享。歷練英語文與廣結國際善緣,是青訪團員們此行的另一預期的教育功能和收穫。

這一系列的歷練,著實不易。可是1990年的青訪團的團員們都順利達成了任務。海外實地與臨場經驗,是提昇英語文能力與國際觀的最佳途徑。對於這批可愛又可敬的年輕大學生來說,他(她)們辛苦背後的心理回報,使得他(她)們更加展現進一步在海外學習的熱忱,也奠定了他(她)們未來生涯規劃與人生方向掌握的基礎。

美國著名的文學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對年輕一代讀者的鼓勵,也是1990年代青訪團員們體驗與實踐的寫照:

Twenty years from now you will be more disappointed by the things that you didn't do than by the ones you did do. So throw off the bowlines. Sail away from the safe harbor. Catch the trade winds in your sails. Explore. Dream. Discover.

20年後,你會更後悔你所沒有做過的事,竟然多過已做過的。及時揚帆,駛出避風港。乘著貿易風前行,去探索、夢想、發現。

沿途把握機會、熱心學英語文

青訪團員除了表演精湛,到處贏得西方觀眾起立喝采(standing ovation)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她)們的好學精神,尤其是英語文的學習。

無論是在奔馳於各大城市間的遊覽車上,或機場的候機室裡,青訪團員總會好奇地發問。每當筆者與翁教授跟他(她)們講解或介紹周遭事物的英文說法與翻譯時,大家就會立刻圍過來,並邊聽邊作筆記。其中,董建德只要碰到這種機會,立刻打開錄音機,將我們討論的英文、文化與社會話題,完完整整地錄音。

筆者1990年10月14日的日記有這麼一段至今仍值得回味的文字:

自棕櫚泉(Palm Springs)前往聖伯納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viersity, San Bernardino)途中,「善豐、晉利、靜惠、尹瑩、一祥、川鈴、佳慧等,輪流跟我討論未來出國進修的方向與方法。建德則taped all my talks from the time we first met.」

大夥們的好學與敬業精神,由此可見一斑。在聖伯納加州州立大學那第10場的表演,振奮觀眾;校長Anthony Evans、副校長Judith Rymer及全校師生,雀躍不已。Evans校長甚至情不自禁地隨著《茶山情歌》的優美曲子哼了起來。他甚至說,這種跨文化的表演藝術,應該介紹到迪士尼樂園去展出。

青訪團員們每表演一場,大都有隔天旅遊參訪的機會。同時,筆者也利用個人的關係,安排青訪團員們在表演之餘,進入大學的不同科系旁聽、上課,並近距離與外國老師及學生接觸,交流。在參訪與旅遊途中,這種沿途學習英語文與專業知識的活動,週而復始地活躍著。像這種充滿活力與學習動機的年輕大學生,怎會有時間出現絲毫的憂鬱現象呢?

17年後我們再度相逢時,每一位當年的青訪團員都已經有了穩定的事業。絕大多數也都已建立了美滿溫馨的家庭。每一位團員們爭先敘述他(她)們大學畢業後的留學與就業道路,或人生奮鬥過程。其中,黃尹瑩考取公費留考,前往紐約與賓州念了7年大學,並完成了博士學位。如今,她正享受著作育英才的神聖工作。

擅長歌舞的佳慧大學畢業後不久,便前往英國深造,並認識了來自比利時的同學司馬品岳(Pierre Smars ir-arch)。如今,她們已是兩個寶寶的恩愛父母。

說得一口流利英語的一祥,如今已是高科技公司的執行副總。建德是國際級飯店總裁的特助。秋莉、善豐都是國小的傑出教師。尹瑩、川鈴與晉利均任教於高等學府裡。

從事英語文教學與研究30餘年,並遍遊各國進行參訪的筆者,很少看到像這批1990年青訪團員們的學習熱忱與堅強毅力。當前不少大學生所面臨的憂鬱困擾,大致起因於社會負面現象太多、不知如何有效安排讀書生活,與缺乏有效的正面挑戰及學習壓力。然而,除了及時提昇國內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品質、輔導學生培養放諸四海的宏觀,以及建構倫理價值觀之外,1990年青訪團的海外歷練模式與成功典範,應是化解年輕人憂鬱、培養國際挑戰,以及提昇英語文能力的最佳參考經驗。
(回目錄)



 

2007年法治教育向下紮根徵文比賽活動實施辦法

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於2003年與台北律師公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共同合作成立「法治教育向下紮根特別委員會」,透過美國公民教育中心

所授權翻譯出版之「民主基礎系列-<權威>、<隱私>、<責任>、<正義>」教材的推廣,期盼國人能學習思辨的智慧,並散播正義的種

子予下一代。為實現理想,各地扶輪社友紛紛出錢出力投入此一行列,並為徹底落實社區服務的精神,積極進入各個社區國民小學帶領活動。

推廣數年來,「法治教育向下紮根」的理念已獲得全國各縣市老師及家長熱烈的支持及迴響,至今已有超過數千名種子教師及志工,而受「人

權法治」觀念啟蒙的學子更是不計其數;我們樂觀期待台灣未來將培育出無數優質公民,並對長期以來無私奉獻的扶輪社友及熱心人士致最高

詳細辦法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