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勞動者電子報http://labor.ngo.org.tw ◇政治民主 社會民主 經濟民主◇ ★ ★ ★ ★ ★ ★ ★ ★ 2007.11.10 ★ ★ ★ ★ ★ ★ ★ 您正與 4084 位讀者共同分享「勞動者電子報 」! ---------------------------------------------------------------- ------------------【勞動者】------------------------------------ 標題\國民年金,台灣老年經濟安全的重要拼圖 作者\台灣勞工陣線 ---------------------------------------------------------------- 編按: 本文摘取自勞動者雜誌第146期,因受限於電子報版面,未能將其相關資 料完整呈現,若讀者想要更深入了解,請看勞動者雜誌第146期。 ---------------------------------------------------------------- 歷經了十六年的倡議,以及國民黨與民進黨兩朝政府的反覆研議,台灣民 間團體殷殷期盼的國民年金制度,終於在7月20日晚上9點23分,在立法院 長敲下議事槌三讀通過「國民年金法」後塵埃落定,以社會保險的方式將 約 353 萬沒有任何社會保險涵蓋的國民, 納入公共年金體系的保障,在 2008年10月正式開辦實施以後,國民年金將成為台灣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 度最後一塊重要的拼圖。 ■建構完整老年社會安全制度 過去,在政府重經濟發展、輕社會福利 「開發獨裁」的治理意識型態下, 各項社會安全的倡議,總是被視為影響經濟發展的洪水猛獸,民間團體倡 議各項社會安全制度,得到的回應總是 「國民所得達一定標準以後再議」 、「政府財政無法負擔」等,以至造成台灣的社會安全制度在過去幾十年 來低度、緩慢的發展,其中包括遲至1995年才實施「全民健保」制度,以 及在2007的今天,才建構完全的老年經濟安全制度。 就誠如美國社會政策學者 Collins所強調的,制度的發展非來自於真空, 縱使是「殘破廢墟」(broken remains)都可能是影響制度形成的關鍵因 素。因此,這樣的啟發讓我們回顧推動國民年金的過程,無法對台灣其他 老年經濟安全體系制度遺緒(policy legacies) 置之不理,其中包括自 1950年以來逐漸擴大保險涵蓋率的勞、公、農、軍等職業類別社會保險體 系,以及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逐漸擴散的社會津貼體系,都是國民年制度 設計不能忽視的因素,因此,過去政府曾經提過「稅收制」、「社會保險 制」,以及「儲金帳戶制」等不同的制度規劃,但由於各社會保險與社會 津貼的給付水準差異甚大 ,整合不易 ,因此而讓國民年金的規劃更形複 雜。 ■立法過程歷盡波折 回顧國民年金的推動與立法過程,自1991年開始的「老人年金」政治競逐 以後,政黨政治競爭及民間勞工、社福團體無不把國民年金的列為優先推 動的政治議程。1996年經建會提出「三制併呈」方案,引發了社會各界對 國民年金的討論,卻不幸擱淺在 1999年921大地震的災難之中。2002年已 故杏林子(劉俠女士)為抵擋個人儲蓄帳戶制,不借辭掉國策顧問向政府 施壓,促成了全國社會福利會議時作成國民年金以社會保險開辦的決議, 但直到2004年的總統選舉,國民年金卻仍是陳呂、連宋兩大陣營競爭的政 見,惟兩方所提出的版本除保費負擔比例及給付水準之外,都是以社會保 險的模式開辦,並無太大的差異,但諷刺的是,老農及敬老暫行津貼開辦 以後,全國除了有資產500萬以上或收入50 萬以上的老人領不到年金外, 大部分老人至少可以領取三千元敬老津貼,國民年金逐漸變成一個老年經 濟安全的假議題,也因為將對被保險人收取保費被執政者及在野黨視為選 舉的票房毒藥。 2007年的夏天,這個民間團體期盼以久的經濟安全制度終於實現了,採取 社會保險的方式,讓所有國民的老年經濟安全都得到保障。根據『國民年 金法』,國民年金的保險象包括「25至64 歲未參加公、軍、勞保之國民」 ,「國民年金法通過前僅領取勞保老年給付者」,以及「15歲以上已參加 農保之農民及漁會會員」,在參加國民年金制度以後,未來可以請領包括 老年年金給付、 身心障礙年金、 遺屬年金給付,以及喪葬給付等四種給 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