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10-30》 |
本期內容 | |
◎環境前線:從冬山河、清溪川到中港大排 | |
◎巴西的新殖民主義農業:生質乙醇大作戰 |
環境前線:從冬山河、清溪川到中港大排 | |
陳威志 | |
每天通捷運上班時,就看到站內偌大的廣告看板,宣傳著「中港大排河廊改造計畫──創意命名活動」,被選中的還可獲得韓國首爾清溪川體驗行的機票。2005年「清溪川改造工程」落成之後,台灣的政界、媒體無不視此為偉大的成就,認為這是李明博市長有遠見有魄力的施政,政府部門、政治人物儘可能地要搭上這班列車,從台北市宣稱要讓塯公圳重現天日,到台北縣的中港大排整治計畫、甚至高雄的鳳山溪、曹公圳都不約而同地要向清溪川看齊,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不同河川或水道有其特性,能適用於同一種模式嗎? 「清溪川改造工程」的成就在於,它讓被高架道路、水泥蓋隱沒在地下的河川「重見天日」,尤其令人稱道的是,首爾市政府面對將可能引發反彈的計程車業者、商家,不厭其煩地一步步說服、打動人心;先說服,再動工。 拆高架橋、馬路之所以令人稱頌,是因為翻轉了為了汽車好走而建公路、高架橋的概念,高架道路拆掉後,空間上的開闊,使得通風變好;車流量減少,加上水的因素,使得都市氣溫降低。另外整個城市的交通型態、商圈也跟著改變,因此,與其說這是一個河川整治工程,不如說是一個超大型的都市更新計畫。 中港大排的基本問題是淹水以及裡面的水臭又髒,北縣政府提出的解決方式是把污水截流,送到八里污水處理廠,再排到外海。污水處理根本的作法似乎是建污水下水道或做現地處理,而不是這種看似比較便捷、比較快看得到效果的作法;何況按照這樣的構想,水會被截走,為增加淡水補助量,又必須抽取五股工業區處理過的廢水再打回上游,這其中是不是會耗費更多能源? 北縣府並且要在大排沿岸做更多親水空間、綠美化工程,號稱將舉辦上百場的說明會,不過說明會到底是宣導還是聽取民眾意見?如果民眾在經過上百場的討論後,認為只要不淹水、水變乾淨就好了,不需要做這些親水、綠美化工程了呢? 清溪川當然有好也有壞,他的的成就雖在於「拆高架橋,河川重見天日」,翻轉既有對交通的價值觀,不過在另一方面卻也被批評「其實是一條沒有生命的人工排水道」,因為水泥河道裡的乾淨水80%都是靠電力馬達從漢江抽來的,河道下方是首爾地鐵系統,為了不影響地鐵安全,河床下方和兩側都舖上不透水層,防止滲漏,是完全人工化、水泥化的「河川」,就都市景觀而言或許成功,但就生態角度來看卻是不及格。 不同性質的中港大排,到底要從清溪川的例子中學到什麼呢?被譽為「偉大成就」不只在於做到前人所不能做到,更在於翻轉既有價值,引領新觀念走在前頭,北縣對於污染水質所作的「截流、綠美化」,似乎離首爾清溪川、美國西雅圖的「拆高架橋」的前瞻還有點距離。 許久以前有一條河川洪氾整治的良好範例──宜蘭冬山河,請知名公司日本象集團來設計,不論是親水或淹水問題都獲得改善,並因此為宜蘭帶來大量觀光人潮。然而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的河川洪氾整治工程,卻都要複製這種工法,大河、野溪的特性及問題點不同,對於親水空間、防洪的作法應該各依其性質不是嗎?許多地方不必任何人為親水設施就很親水,本來就很自然的野溪弄得像冬山河的樣子來親水,一昧地複製而沒考慮河川的特性,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 清溪川的主軸(本)是讓河川重見光明,即都市、交通面貌的革新,美麗親水景觀是附加的(末),中港大排到底是要搞景觀設計還是解決水道的基本問題?中港大排的本是什麼?末是什麼?民眾與政府的觀點又有什麼不同?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
|
(回目錄) |
巴西的新殖民主義農業:生質乙醇大作戰 | |
倪世傑 | |
今年3月,美國總統布希與巴西總統魯拉簽訂推廣生物燃料的協議,現在以及未來,巴西將成為世界舉足輕重的「另類產油國」,因為需要龐大能源供應的美國,需要從巴西源源不絕地進口主要由蔗糖提煉的乙醇,作為「替代石化能源、減緩溫室效應」的「潔淨能源」。 作為1980年代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巴西與許多拉丁美洲國家命運雷同,在繼承南歐封建莊園制度下,地主階級一直是國內舉足輕重的力量,剝削農民生計,同時亦阻礙國家發展。工人黨總統魯拉的出線,曾帶給巴西窮苦大眾一個翻身的希望,但從魯拉與布希簽署能源協定的情況看來,無疑重重打了巴西窮困農民一個大巴掌。 就如同東亞南韓、台灣、馬來西亞等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命運一樣,巴西將從傳統「進口替代」的發展策略中「解放」,利用蔗糖、黃豆提煉生質乙醇出口,進軍國際。但相當不同的是,東亞新興工業化國家在步入工業化的過程中,利用農村破產的方式擠壓出「剩餘勞動力」到鄉間、工業區、城市成為雇傭工人,但在巴西,推動甘蔗、黃豆的大量種植,將讓成千上萬依靠土地作物種植為生的佃農、貧農被逐出土地,流離失所。 這一切問題就出在生產關係。能有能力進行高質量能源作物栽種者,絕非當地民眾,而是如卡吉爾(Cargill)的跨國農企業。他們利用基因改造黃豆製造防蟲害、產量大的單一作物種植園,這需要進行土地兼併,在土地兼併集中的過程中,獲利的是當地大地主,但卻留下大量被驅逐的農民,一群餓肚子的農民及其家眷。 但能留下來的農民並不見得幸運。自葡萄牙殖民巴西起,巴西就是一個超大面積的蔗糖種植園,即便之後在政治上獲得獨立地位,但經濟上依然依賴於美歐國家,並繼續維持佃農甚至農奴的高度剝削性的生產方式,作為巴西農業競爭力的主要來源。在巴西,生產一公噸的農產品需要165美元,但在歐洲卻要7百美元;聖保羅地區的農雇工月薪為195美元,在東北部的Pernambuco 州,更降到167美元,相當於5千4百元台幣,不到西歐的20分之1。根據統計,巴西還要砍伐1億4千8百萬公頃的森林來種植生質乙醇作物,這面積相當於41.11個台灣面積,這究竟是「抑制」全球暖化,還是「加速」全球暖化,只有上帝、魯拉和布希知道! 的確,盛行於1970年代的依賴理論在巴西身上又找到了理論的活路,跨國公司主導了巴西經濟發展的方向,巴西生產的商品:生質乙醇,不在服務巴西發展的需求,而是服膺北方國家消費的需求,這和3百年前的葡萄牙時代殖民統治,究竟有何兩樣? 面對魯拉政府以及跨國公司對農民以及環境的壓迫,巴西農民憤怒異常,來自農業地帶的抗爭行動此起彼落,今年2月,巴西無地農民運動(Movement of Landless Rural Workers,MST)展開「佔地抗爭」,共有名2千位MST成員進佔聖保羅附近,面積約1萬5千6百公頃的12個種植園。類似的抗爭活動在過去3年間十分頻繁,也引來政府與地主嚴厲的鎮壓,但當年誓言進行農地改革的魯拉去哪裡了?可以預見,當數年後魯拉卸任,巴西將又是回復3百年前由歐美跨國企業掌控的單一作物種植園,生質酒精作物作物,帶來的恐怕不只是餵飽地主與跨國公司的龐大利潤,農民滿肚子的龜卵炮火,也將一併點燃。一場農民對抗新殖民主義的鬥爭,即將席捲巴西。 |
|
(回目錄) |
2007年法治教育向下紮根徵文比賽活動實施辦法 |
|
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於2003年與台北律師公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共同合作成立「法治教育向下紮根特別委員會」,透過美國公民教育中心 所授權翻譯出版之「民主基礎系列-<權威>、<隱私>、<責任>、<正義>」教材的推廣,期盼國人能學習思辨的智慧,並散播正義的種 子予下一代。為實現理想,各地扶輪社友紛紛出錢出力投入此一行列,並為徹底落實社區服務的精神,積極進入各個社區國民小學帶領活動。 推廣數年來,「法治教育向下紮根」的理念已獲得全國各縣市老師及家長熱烈的支持及迴響,至今已有超過數千名種子教師及志工,而受「人 權法治」觀念啟蒙的學子更是不計其數;我們樂觀期待台灣未來將培育出無數優質公民,並對長期以來無私奉獻的扶輪社友及熱心人士致最高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