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219期 發現號太空任務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7.10.30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219期】發現號太空任務


首屆"數位出版金鼎獎"得獎名單揭曉!

100多種優質數位內容出版品,歡迎線上試閱!

「數位出版的e想世界」線上博覽會徵件中,歡迎數位出版相關業者踴躍參加!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美國太空梭發現號於10月23日順利升空,正在進行為期十天的任務。此次任務內容為擴建國際太空站,包含創紀錄的五次太空漫步,目前已完成兩次。這也是美國太空總署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梭和太空站雙方皆由女性太空人領軍的任務。

【中國 vs. 西方】

【中國觀點】

航天員
astronaut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hangtianyuan
【中文詞條】航天員
【外文詞條】astronaut
【作  者】李瑞晨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飛行/飛行人員/航天員

駕駛﹑維修和管理航天器並在航天過程中從事科研﹑生產和軍事等活動的人員﹐又稱宇航員。空間環境嚴酷﹐航天器上昇和返回階段的過載高達10 左右﹐軌道運行期間處於失重環境﹐加之執行的任務艱巨﹐因此航天員必須經過專門的航天訓練。美國首批航天員的選拔與訓練始於1959年﹐蘇聯則始於1960年。在載人航天活動初期﹐美國和蘇聯均從經驗豐富的軍用飛機駕駛員和試飛員中選拔航天員﹐後來由於需要專業人員直接執行科研試驗任務﹐遂把選拔範圍擴大到科學家﹑醫生和工程師。航天飛機的出現改善了航天環境﹐上昇和返回階段的過載降到3g以下﹐為更廣泛的人員上天活動﹐甚至太空旅遊開闢了新的前景。世界上有兩個主要的航天員訓練基地﹐一個是美國約翰遜航天中心﹐另一個是蘇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從 1961年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上天到1984年10月底﹐全世界上天的航天員人數已達到 151名﹐其中女航天員5名。

【西方觀點】

太空人
astronaut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太空人
【外文詞條】astronaut

知識分類:工程、技術篇>太空科技

經過訓練能駕駛太空船或在太空飛行中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這個名詞通常指的是那些參加美國太空任務的人,cosmonaut則是俄羅斯太空人的同義詞。太空人要接受內容廣泛的訓練,除了課堂教學外,多數訓練在電腦控制的模擬器和全尺寸太空船模型中進行。讓他們習慣於在失重環境中生活和工作,熟悉操縱、通訊和生命保障系統等。亦請參閱Aldrin, Edwin Eugene, Jr.、Armstrong, Neil (Alden)、Gagarin, Yury (Alekseyevich)、Shepard, Alan B(artlett), Jr.、Tereshkova, Valentina (Vladimirovna)。

太空梭 (1981)
space shuttle (1981)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太空梭 (1981)
【外文詞條】space shuttle (1981)

知識分類:工程、技術篇>太空科技

正式名稱為太空運輸系統(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STS)。

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研製的進入地球軌道,為地球和軌道運行航天器運送人員和貨物,並能滑翔回地面著陸的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火箭助推的運載機。1981年首次將太空梭送進軌道的飛行。這架飛機由一個裝載人員和貨物的有翼軌道飛行器、一個供軌道飛行器、三台主火箭引擎使用的液體燃料和氧化劑的可耗盡外貯箱、兩個可重複使用的大型固體推進劑集束器組成。飛行器像可耗盡的發動工具一樣垂直發射升空,但以類似滑翔機的無動力方式降落。每個飛行器設計為可以重複使用一百次。為了處理飛行器外面的貨物和其他材料,太空人使用可遠端控制的機器人手臂或穿著太空服走出飛行器。執行某些任務時,飛行器要在它的貨物艙帶著一種稱為太空實驗室的歐洲人創造的加壓研究設施。在1981年和1985年,有四架軌道飛行器進行了服務,它們是「哥倫比亞號」(第一架進入軌道的)、「挑戰者號」、「發現者號」和「亞特蘭提斯號」。1995~1998年間,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執行了將飛行器送入俄國「和平號太空站」為國際太空站(ISS)的建立做準備的使命。從1998年開始,飛行器廣泛用來運送元件、補給和乘員到國際太空站。

TOP

國際太空站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國際太空站
【外文詞條】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知識分類:工程、技術篇>太空科技

泰半由美國和俄羅斯在地球軌道建造的太空站,由多國聯合提供協助與元件。計畫開始是美國單獨奮鬥的成果,因為經費與技術的問題而延宕許久。最早在1980年代雷根總統命名為「自由號」,1990年代重新設計,降低成本並擴大國際參與,並於此時重新命名。軌道建設開始於1998年下半年,俄羅斯控制艙「曙光號」和美國的「同心號」連接節點發射升空,由太空梭的太空人在軌道上串連起來。在2000年中,居住與控制中心的「星」艙加入,當年稍後國際太空站接受第一批常駐的乘員,兩名俄羅斯人和一名美國人。緊接著將其他的元件加入太空站,整個計畫需要組裝綜合實驗室和居住空間,交錯在綿長的構架支撐四片大型太陽動力陣列。太空站最後至少有十六個國家參與,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以及歐洲太空總署十一個會員國。國際太空站早期的作業集中在無重力環境下長期生命科學與材料科學研究,希望至少在21世紀最初的四分之一世紀,作為人類在地球軌道活動的基礎。

TOP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