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老婆莫齋的朋友寄給她一個在網上廣為流傳的文章,她把它貼到兩性戰國的討論區上。「對這篇傳文,感覺有點錯綜複雜,」她寫道,「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原來文章是某人去參加「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勃特.清崎的訓練課程之後的感想。不知道作者是誰,但確定的是此君必然有不少財力,因為訓練在新加坡,他這一趟下來就花了三十九萬台幣。不過明顯的是,他覺得滿載而歸。
作者描述這訓練的第一堂課,清崎先生就要他們寫下十個他們認識的人的所有資料,鉅細靡遺;每五分鐘十分鐘就叫他們多寫一點。一直到一個多小時過去後,清崎先生道:「現在各位知道為什麼了吧?」大家當然一頭霧水:知道什麼?「你是否發現你和所寫的人財務狀況差不多呢?」清崎先生點出來。
作者如夢初醒,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對呀!什麼樣的人就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近朱者赤,物以類聚啊!
問題在於清崎先生接下來的這段話:「若我們想要改善我們的財務狀況的話,那一年至少要做一次檢討,每隔一年要重新寫下我們最親近的
10位名單,因為要花多少時間和別人相處,是我們可以自行決定的,然而我們的朋友同樣是我們自己所選擇的,想想看,若你身邊的
10位朋友,他們不是身價億萬就是千萬,那過 5年之後,你的身價會是多少呢?」
他在說什麼?他的意思是如果我們想成為億萬富翁,就得去交億萬富翁的朋友?
深林對替這段主張捏一把冷汗:如果詮釋得不對,它非常容易把人誤導入歧途。
是的,我們人交朋友非常的近朱者赤;也因此我們得慎選我們的朋友,因為影響是雙方面的。作者也建議人們列下自己仰慕的人的名單,去虛心請教他們,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個主張深林一百萬個贊同。然而,請教他們和與他們做朋友,並不等於硬要把他們當成你十個最近的朋友,非他們不交,非他們不攀也。你孩提時的密友要是個修車工人呢?你的兄弟若是個窮酸教師呢?那些有錢人跟你非親非故,憑什麼要跟你當最親近的朋友?你跟他們當密友的動機是什麼?不是為了錢?這樣能有穩固的友誼嗎?
如果他是說:每一年重新寫下我們認識的,請教過的十位成功人士的名單,那麼深林不會有任何疑問。但是友誼不是用錢來衡量的:只因為某人有錢,你就想跟人家當「最親近」的朋友?別傻了。
但更糟的是這個推論的邏輯。深林已經在討論區提過,但這實在太重要了,我決定在此再寫下來一遍:
當我們認為兩件事可能有相關性時,我們可以做相關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來蒐集證據。比如說「打電動」和「學業成績」可能有關連,我們發現玩電動的時間越多,成績越低。這時我們說這兩個事情的相關是反比。或是「約會次數」和「快樂程度」,我們發現約會越多人越快樂。這是正比關係。
然而,就像我在教研究方法時不斷強調再強調的:相關性研究不可以推出誰是因誰是果。這是研究方法裏最最最基本的原則。你不能說:「喔,我知道了,打電動時間會影響到功課;所以要功課好就不能打電動。」不,不一定;因為有另外一個可能是因為成績不好,所以學生用打電動發洩情緒。同樣的,不一定是因為約會多而快樂;也很有可能是因為很快樂所以約會多。
相關性研究不可以推出誰是因誰是果。
這文章的推論是什麼?「有錢人的朋友都有錢,所以你想有錢,去交有錢朋友。」是嗎?是交了有錢朋友就會變有錢,還是因為有錢了才去交有錢朋友,有錢人傾向於交同樣有錢的朋友?
誰才是因,誰才是果?我們只能說:不知道。需要更多研究提供證據。可是清崎先生卻花了一個多鐘頭告訴人家這個未經證實的,自己的假設。
事實上,這位清崎先生本身是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是的,很多人支持他;但也很多人詰問他的許多主張,認為他的目前身價比他應有的實際身價高得太多。
第一個問題是:誰是他口裏所說的「富爸爸」?清崎先生從來沒有說明他的身份,人們從他模稜兩可的話當中要找出蛛絲馬跡卻都失敗。據他的描述,這個人富甲一方,然而夏威夷(他的出生地)這樣小,有這麼一號人物人們不可能不知道。據說近幾年來清崎漸漸鬆口,間接暗示此人是虛構人物。不過他從未正式承認過。
另外,他所謂的經營成功經驗也遭人質疑;他宣稱在商業上的交易似乎沒有得到證實。有些投資者甚至對他所謂的「理財忠告」感到難以置信地錯誤和冒險,包括那本最有名的富爸爸窮爸爸。
然而,最重要的大概要算是去年(2006)五月美國廣播公司(ABC)極具權威的老節目,「完美視界」(20/20,專門探討重要時事)找他來做的一個實驗:他們找來三個年輕投資者,要清崎先生教他們投資致富。他們每個人有一千美金,期限是二十天,看誰賺最多就贏。
二十天過去了,兩個人賠了錢,贏的人賺了兩百四十三塊。主持人吉姆.阿維拉(Jim
Avila)問三個人,清崎先生是否幫助了他們?「不,」其中一個其實在參賽不久就有同樣抱怨,「他所做的只是告訴我們多看機會,他不告訴我們到底怎麼做。」於是主持人很坦白而直接地問清崎:「在你所有的書(共十八本著作),演說,和訓練會裏,你沒有明確告訴人們怎麼做可以致富?」清崎直接了當地說:「沒有。」
那你教他們什麼?你教這三個參賽者什麼東西?主持人問。清崎回答:我教他們如何失敗。看來清崎先生是個引發動機的演說者,但不是那種明確教你如何致富的專家。「那麼,」主持人問,「如果我讀了你的書,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致富?」清崎回答:「開創一個部份時間的事業,保留你的正職,然後盡你所能的犯錯。」
主持人的最後一句話是:誰真正需要讀十八本書來學習怎麼犯錯?(註)
深林寫這些不是在攻擊任何人;清崎先生有他了不起的地方,他的許多忠告也有它的價值。但是深林要點出一個重要的重點:無論是誰的話,不管他多迷人,多成功,或多權威,他說出來的話我們還是得仔細自己去考慮和分辨。也許他是對的,也許他是錯的,也許這話得小心解釋。畢竟,你才是真正要選擇怎麼做的人。
註:
請見ABC
20/20網站。
深林◎個人電子報:野人的太陽|站地手札|明日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