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無/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調查報導在勞動現場中的困境與現實

聯合與蘋果的對照比較(下)


  合的新進記者近年是四萬起薪 ,隨年資與考績逐年調整,但進展非常緩慢,而且愈來愈慢;考績獎金與年終獎金都不算多,有的記者戲稱年終發放的月數「比視力還差」 。福利與津貼也都陸續取消,獨家/特稿的獎金有限。決定薪金與職級的考績制度繁複但透明,類似公務員制。考績則由每月的「月評表」累計,記者就上稿量、獨家則數、團隊合作的項目自評後,由長官逐月彙整並於年終公布(優、甲、乙…)。這個量化制度雖然透明,但多數記者並不瞭解也不關心,少數知情者則認為量化的評定標準並不公平。
  蘋果的薪水高於同業則是人所共知的。壹集團剛進台灣幾年內,對於挖角或跳槽的記者,給予原薪加一成以上的待遇。而且同路線同工作的同事薪水,可以差距很大。但蘋果的額外獎金很少,年終獎金固定一個月,報社盈餘採大鍋飯式的現金分紅,按個人薪水比例給付。調薪額度則視報社盈虧制定,年年不同。
  整個看來,蘋果一樣沒有採取全面的彈性薪金制度,但是其彈性表現在為了招募特殊能力與表現的個別記者,可以給予超水平的待遇。相應的就是,為了確保待遇特殊的記者能「物有所值」,蘋果有嚴酷的淘選機制。一位受訪者的說法可作代表:「在蘋果是要看你可以領多久,而不是看你能領多少。」至於蘋果記者對考績的印象,似乎就是主管判斷記者去留的標準。但這個標準並不透明,也沒有一定的辦法可循,似乎是由主管主觀判斷與好惡為據。結果就是,在超過一般水平的工作強度下,記者時時戰戰競競,對長官的命令少有挑戰。
  但不論蘋果或聯合的記者,對於升遷似乎都不嚮往,多認為那是一種「坐辦公室」的內勤工作。這一面透露了記者的工作認同(自由度),一面反映的是升遷制度並不作為一種有效/直接的勞動控制方式。
一、調查式報導的現狀與困境
  從前面報社的政治經濟面向調查,我們大致可以推論:對記者的控制,蘋果較聯合更直接、強勢;相應的記者主動性,聯合較蘋果更多更大。在這樣的前提下,調查式報導在兩報裡是如何操作和表現呢?
  一般說法,調查式報導強調批判性與深入分析,因此需要記者花大量的時間力氣搜集資料,四處查訪才能完成 。此次受訪的記者,認為實務上接近定義的新聞手法,是「專題報導」。但都認為,撰寫這樣的報導直接與每日新聞的採寫工作衝突,除非獲得報社支援,否則很難獨立/祕密進行,特別是寫完的長篇稿件還得與每日新聞比較重要性,爭搶版面,已經超出了記者決定的權限。
  除了以上的共同點,蘋果與聯合的記者對調查式報導的認識與操作,各有不同。
  此次受訪的聯合記者,一般認同調查式報導的精神,並認為補充每日新聞的深度不足,有其必要。發動調查報導的方式有二:一是長官規畫策動,主動調派記者分工合作撰寫。這樣做起來規模較大,可能長達數萬字分若干版面/天數刊出,但主要作為長官意志的展現;二是由記者發想,向長官提報並獲得同意後獨立進行,規模有限,約兩三千字的篇幅。一般來說,因為專題報導具有獨家的價值,社方鼓勵記者發想專題題目。但是如前所說,記者因為採寫每日新聞的工作量已經耗掉大部份的力氣與時間,因此並不容易獨立操作。
  蘋果記者則有另一套對調查式報導的想像,首先直接與查證讀者「爆料」內容的工作 聯想在一起,認為針對爆點的深入追蹤與調查過程,也可以算是調查報導。但在實務操作上,這樣的查證還是與每日新聞的固定採寫工作相互擠壓,因此深入性有限。結果仍是,記者認為在社方支持下才有操作的可能。
  另外,在很高的控制強度下,蘋果的兩個編報走向使得調查式報導很難呈現:一是強調圖像化版面的風格,容不下對動輒數千上萬字來說理論事的調查報導;二是強調人情趣味與聳動八卦的題材,使得強調公共利益與激起人民義憤的調查報導,淪為高調 。部份記者提及他報製作的長篇得獎作品,認為那是背離讀者接受可能性的報導;或有強調調查報導應以故事性與可讀性為賣點,吸引讀者。
  總的來說,要執行調查式報導,蘋果的記者較聯合的被動,也較不認同。但是調查報導總是會擠壓到每日新聞的採寫工作,這是兩報記者共同面臨的困難。所以部份記者表示,在例行工作有同事支援,或是社方允許減量的前提下,就有執行深入調查的可能,比如報社設專門的調查組,讓記者專門執行調查工作。實務上,聯合與蘋果都曾設置調查組,並由資深記者負責執行調查工作 。
  這裡透露出執行調查報導的另一個可能性之所繫,就是在資深記者身上。一般而言,資深記者已經在路線上建立起深度廣度兼具的人脈與資源,從而掌握了獨特的新聞來源,也就經常能提出獨家報導或深入分析,因此在社內亦享有較高的聲望與位階,甚至可以免除每日新聞的生產要求。在此前提下,資深記者也就有更多空間和可能性從事調查報導。或許可以說,要能獨立進行調查報導,資深記者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份條件(資深記者不必然從事調查報導)。
  然而一位聯合的受訪記者表示,台灣的新聞業愈來愈沒有資深記者的生存空間。一方面是文化問題:年資漸長的記者通常轉調內勤,而與線上新聞工作脫離;二是現實的經濟問題,報社愈來愈不願意花錢養(培養)資深記者。


二、結論
  相較於蘋果的緊密控制,聯合給予記者較大的主動空間,但聯合記者對於獨立進行調查式報導的可能性仍持保留態度。如果我們同意這個前提,也許調查報導的實踐問題不在於記者有沒有勇氣或能力,甚至不在於社方願不願意(比如聯合就鼓勵記者提「專題」),而在於記者的勞動本質—每日新聞採寫,擠壓了調查工作的現實。這種現實一方面表現在記者的勞動過程上,二方面表現在報紙的版面編排上。後者之於報社,就是要回答:長篇而無立即時效的調查報導,與每日新聞相較,孰輕孰重?對於日報而言,每日新聞的新聞價值可能更勝於調查報導。
  但調查式報導並不與每日新聞絕緣,特別是記者長期在固定路線上的採寫新聞,日久就能摸出竅門,甚至能發掘太平表面下隱藏的弊病與問題,損及公平正義與社會良心。若記者有心,能振奮人心激起公民義憤的調查報導,就有實踐的可能。
  但就算資深記者有心,還得視客觀條件支持與否,後者是本次調查的主要問題意識。以聯合為例,記者的待遇福利都在縮編,報社的控制強度日漸增加,記者的主動性相應弱化,並使資深記者難以為繼。蘋果更不待言:記者作為社內主管意志的延伸,主動性低至等同於熱菜用的「微波爐」。這些都是在固定的新聞想像與不斷的市場淘選機制中完成:即要做「讀者愛看的新聞」。
  總的來說,調查式報導的實踐可能性,關乎於記者能力意願者少,關乎於組織政治經濟關係的多。關於政治經濟,此次的調查還有些額外的收獲,簡述如下。
  蘋果操作新聞的最高邏輯,是將新聞商品化。商品生產的目的在於迎合消費者的脾胃與需要(wants),因此商品生產者就應該放棄凌駕、指導消費者的企圖,除非是要刺激、鼓動消費慾望。於是生產隊伍中的工人也就相應失去主動性,而必須與彈性變動的生產指令配合,而彈性變動的生產指令是與彈性變動的市場需要相配合的。
  結果就是,商品化的新聞可以放棄新聞倫理與責任。這個理論說法在此次訪調的現實中可見端倪。若思及:今天蘋果日報在台灣的報業市場的占有率上,遠勝於聯合報;則我們似乎可以說:為了商品化生產而壓縮了工人(記者)勞動主動性的蘋果日報的成功,一定程度說明緊迫的組織管理模式,相較於傳統報業—聯合報,有其優越性。據聞,聯合、中時與自由,正在向蘋果學習:圖像化的版面與易讀的編輯策略只是末端表現,前端的生產控制也在增強而緊縮了記者的自主空間。
  相應的是,在此次訪調中,大多數的記者會自認為是「勞工」,其認識的根據有二:成長緩慢的薪水,以及長官的要求愈來愈緊迫而不容妥協。可見勞資對立的兩層關係在政治經濟層面上日益明白,今日的光景與十年前可說大不可同。特別是,蘋果記者的橫向聯繫更密切,超過聯合的記者,也就透露,過去記者因為勞動過程獨立而衍生的專業主義信念,不得不在一條鞭式生產要求的分工合作中破滅,而漸為工人自覺取代。
  然而這種聯繫是否能轉為工人聯合,記者的工人自覺中有多少成份抓住了勞資矛盾以至於能夠有多成熟,現在判斷還太早。而論及新聞倫理,其如何受到市場壓力的催逼而轉化,成為當代何種新的型貌與標準,也是另一個值得發展的問題。
 
2007秋冬傳學鬥讀書會--請問怎麼辦?
    經過了三個月的簡單訪調之後,我們進一步瞭解了台灣報業工作者的勞動狀況。許多朋友接著問:然後呢?怎麼辦?
    是的,「怎麼辦?」才是真正重要的問題。從十一月開始,我們打算將訪調經驗放在歷史的長度與理論的高度中去加以理解,一面組織經驗,一面反省理論。透過這樣的功夫,希望我們能夠進一步釐清「怎麼辦?」。
    這次的讀書會的主題有三:首先由資本主義近五十年的發展史開始,藉之理解我們在歷史長河中的現在位置;接下來是傳媒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的作用,藉之理解傳媒在當代社會體系中發揮的角色與功能;最後是傳媒工作者的處境與實踐,我們簡單閱讀相關材料後,邀請線上工作者分享他們的行動策略,藉之理解行動者的能動性何在。
    這些主題很大,貪多當然嚼不爛,我們也明白讀書會後就要精熟理論是沒辦法的。所以讀書會的目的就在:從書本出發,藉由分享、批評與討論,共同建立起認識世界、認識經驗的思想框架。因此,非常期待新朋友的參與,一起找「怎麼辦」的答案。

--
地點: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辦公室(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0號6樓之1)
時間:2007/11/18~2008/01/27,雙週日上午十點至十二點。(共6次)
讀書主題與週次進度:請見最下。(註:最後兩次的講座可能需配合講者時間,機動調整)進行方式:輪流導讀(導讀者事先製作準備讀本摘要與問題),簡單導讀後開放討論。
基本要求:準時出席,全程參與。聚會前閱讀完畢指定讀物,聚會中積極發表心得意見。
報名辦法:
-來信請寄 scstw2003@gmail.com ,並附上以下資料,以利聯絡。
--
姓名:
學校系級/工作單位:
電話:
mail address:

--
我們收到來信會儘快回覆確定。若您報名後未收到覆函,請與我們的聯絡人聯絡:(因為場地空間有限,請有積極興趣的朋友趕快報名吧)
聯絡人:昶宏(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電話:0955055175 


詳細書目及時間請見:
http://blog.roodo.com/scstw/archives/4360545.html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 @yahoo.com.tw)。 此外, 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狡兔三窟發報不辣閣: http://blog.roodo.com/scstw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本期內容:

 

 

 
 
 
 
 
 
 
 
 
 
 
 
報主的話

 

歡迎大家報名讀書會!讀書會上見囉
 

| 寫信給報主 | 留言板 | 電子報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