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11-20》 |
本期內容 | |
◎環境前線:主流夾殺小黨選制令人失望 | |
◎誰是環境保護的大敵? | |
◎聯合國:制訂碳價 可大幅度減低排放量 |
環境前線:主流夾殺小黨選制令人失望 | |
■陳威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 |
台灣人的選舉經驗相當豐富,從1935年在日本國統治下的安撫民心意味濃厚的街、庄長選舉,到中華民國時代的縣市長、省議員、里長選舉。選舉在這個意義下,是外來體制為了要削弱人民的不滿所提供的宣洩管道;一方面也充分發揮以台治台;安撫了在地的頭人,讓其分享一定程度的統治權,並保住自己的地方勢力。 選舉與理念、運動結合在一起,而讓人感到期待,應該是1980年代以來,所謂黨外人士藉由選舉來宣傳「民主、反威權」等理念;對統治體制提出控訴及不滿,希望藉由進入政治資源分配的國會,得以改變國家內部體質。 彼時的選制在學理上稱為「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在此制度下,一個選區內有多位候選人競逐多個席次,而每位投票者只投一票給一個候選人;設若應選4名,則得票數前4名的候選人當選。這提供當時佔社會少數的非國民黨籍人士一個參政契機,只要集中火力訴求某個理念,並將「少數卻夠額」的選票集中,不用得最高票亦有可能吊車尾進入國會。 這個制度為政治上的反對者(異議人士)開了門,卻也為欲藉由選舉漂白的黑道人士提供機會。國會裡面充斥著各種層次的委員,有的靠激烈言行,有的靠走偏鋒、有的靠壟斷特有利益即能當選。為達抗爭目的而在議事殿堂運用誇張肢體動作,亦被主流的媒體簡化解釋為搗亂國會秩序、貽笑國際社會。有全武行、有黑道、有財團代表,「有識及清流之士」相當憂慮國會亂象。 單一選區兩票制以及立委減半的政治改造工程在這樣的氣氛下因運而生;然而單一選區兩票制還分為日本式與德國式,這牽涉到政黨比例代表的席次,以及小黨的生存空間。目前我們採用的日本並立式的制度,一般來講是對於小黨較不友善的制度。 豈知日前選罷法修正,在國、民兩黨主導下,卻將提名不分區候選人的資格,限定為必須提名10位區域候選人,提名一個候選人必須要有20萬保證金,加上一名不分區候選人20萬,加起來至少要有總共220萬的保證金,這讓小黨的生存空間更形壓縮。 人們總認為制度變革就能改變政治社會的僵局或混亂,然而權力者究竟是依該社會的主、客觀條件出發而思考解決之道,抑或刻意地引用一套對自己有利的制度?西方意義的現代國家的跟隨者的東方世界,尤其值得觀察。 如今,雖然立委還沒選,但我們似乎也能嗅出一點端倪。首先,走偏鋒的、重特定利益的、黑金的候選人還是出現在此次的候選民單中,另一方面,單一選區兩票制,每個選區只選出一人,為了要勝選就得獲得過半的選票,因此必須宣傳一些中性的議題,宣傳一些大家比較能接受的議題,這樣的情況下,似乎讓國、民兩黨愈來愈像,愈來越趨於一致。因為在一些必須被檢討或反思的主流價值未變之前,若以勝選為考量,則再沒有人去挑戰一些既有價值觀,而變得僅僅去符合你我都還不太滿意的主流社會(價值),最重要的是台灣選民的投票習慣,多數認為選民還是會把第二票投給所謂的大黨。 「以前是國民黨說要拼經濟,民進黨說要環保、要永續;但現在兩個都要拼經濟了,那還有什麼差別?」被塑造出的所謂主流價值,將在這種制度下更被保衛。近來民進黨政府下的環保署對於備受爭議的蘇花高、台鋼案、溫室氣體減量、開放中資等議題的態度,就讓我們看到一些端倪。 政治制度的設計原本就牽涉著各種既得利益的分配,國、民兩大黨修正選罷法,讓小黨生存空間更形受限,壓縮社會多元力量進入國會的可能。然而,健康的社會不僅僅應該思考穩定的兩黨制,而應該提供更多機會讓多元聲音進入國會,以符合社會上「多樣性」的事實。 不過,政治不只是選舉,現下的選舉令人生厭,NGO作為一種社會力的象徵,要如何發揮政治影響力,卻也是平日就須準備及思考的課題。 從最近幾波第三勢力整合事件,至少表面上看來綠黨、第三社會黨、台聯並沒有因為要一個好的選舉結果就貿然合併,似乎也透露了某種程度的責任和認真,不願為了合併而合併、為了整合而整合、僅僅為了權力而倉卒結合。不那麼媚俗的政治,似乎還有一點令人期待。 政治不只是選舉結果,過程以及態度會累積新的社會力,為日後的政治實力蓄積能量。期待著異於藍、綠的社會基礎逐漸生根發芽,依著新基礎而生的各政黨通過考驗。 |
|
(回目錄) |
誰是環境保護的大敵? | |
■倪世傑 | |
前任環評委員、環保團體蠻野心足創辦人文魯彬律師,先前參加雲林台塑鋼鐵廠的環評會時,被具有黑道背景與前科的雲林縣議會議長蘇金煌毆打胸部造成大面積瘀血。就如台灣綠黨候補中評員徐文彥所指稱,曾幾何時,台灣的地方派系與不僅與政黨,甚至與財團都發展出密切的關係? 堂堂縣議會議長,以肢體暴力的方式「教訓」環保人士,請問,蘇金煌所屬的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吳伯雄,以及上屆中國國民黨黨主席、現為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是否應該就此從政黨員惡意傷人事件,給社會一個交代?還是,在當前溫室效應席捲全球的當下,貴黨的政策還是「經濟發展至上、環保……再說?」,或是執意為台塑煉鋼廠把關? 此事涉及全球溫室效應巨變以及中台灣的水權、污染問題,目前在野的國民黨及執政的民進黨都應該在明年元月及三月舉辦的立委與總統大選中說清楚、講明白。 在溫室效應席捲全球的當下,類似蘇金煌角色者,其實多如過江之鯽,只不過,有些直接以拳頭相向,直接打爛環保人士的軀體,另一些在世界上有頭有臉的國際人士,則是以另一種看似「文雅」的方式,進行另一套反對「溫室效應論述」的工作。勞森(Nigel Lawson),這一位在佘契爾政府任職財政大臣的前英國保守黨政府高官,就是這麼一個例子。 勞森在去年年初在英國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cy Study, http://www.cps.org.uk)進行的演說中,首先反對溫室效應繼續惡化,他根據哈得利氣候預測研究中心(Hadley Centre for Climate Prediction and Research)的資料,指出溫室效應於1998年即已緩和下來,現在不存在溫室校應的問題,大家所說的極端氣候型態,比如說席捲紐奧良市的卡崔納颶風,不過是大自然氣候變化的一部份,在1900年也曾出現過喀爾偉斯頓颶風(Galveston Hurricane),比卡崔納威力更強。 勞森在這場演說中,把環保溫和派的兩位大將:研究氣候變遷「史登報告」(Stern Review)的史登爵士,以及拍攝《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的美國前總統高爾,打得西哩嘩啦。不僅如此,勞森更將環保這項理念比喻為「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大敵」(environmentalism is profoundly profoundly hostile to capitalism and the market economy)。 乖乖,從這位30年前叱吒國際政壇的老牌保守黨政客口中,倒是毫不含糊清楚交代了一件事:如果說,二戰之後共產主義是資本主義與民主社會的大敵,今天,環保人士在意識型態對抗的真空中,接替起過去共產主義者曾經佔據的角色,成為國際右翼保守勢力對抗的新時代標靶。 除過去對抗共產主義的「冷戰鬥士」外,在本世紀就任的小布希政府堪稱新時代保守主義的代表,然其保守性不僅在經濟問題上,更反映在宗教態度上。 2001年,記者問起白宮發言人弗萊雪(Ari Fleischer):小布希總統是否會籲請美國民眾減少能源使用?弗萊雪回答道:這絕對是一個大大的「不」字。其後,弗萊雪聲稱,能源的消耗必須以近乎「神聖」(godliness)的態度面對。他說:總統相信,這是美國人的生活方式,這也是政策制訂者必須保障的目標,美式生活是受到神的祝福的……總統也相信美國人對能源的使用模式反映了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這種生活方式讓美國人樂在其中。 上週,白宮環境安全委員會主席康諾頓(Jim Connaughton)在面對記者問到美國為何反對任何溫室氣體減排方案時甚至表示:「因為對『危險』的科學定義不夠明確,所以缺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標準。」 從勞森到小布希,右翼中的保守派對全球溫室效應先是否認,再來是質疑對溫室效應危機的定義不明確,最後上升到「在上帝的應許下捍衛美國人固有的生活方式」,卻從不聞問像是馬爾地夫、帛琉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很少的小島國家,卻可能受到最嚴重的海平面上升而直接亡國的威脅。這一切言行,與發動恐怖主義行為幾乎沒有兩樣:因為都會直接造成大量無辜民眾的死傷。「世界警察」搖身一變成為人類文明存續劊子手,這與其一慣指稱的「流氓國家」又有何二致? |
|
(回目錄) |
聯合國:制訂碳價 可大幅度減低排放量 | |
編譯■陳維婷 審校■莫聞 | |
由重量級科學家和政府官員組成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17日發表報告指出,如果世人要對抗全球暖化,必須讓大至航空,小至傳統燈泡的各種碳排放污染行為,付出更高的成本。IPCC報告中提到,讓製造有害排放物的商品或服務業付費,需要全球經濟體系做出根本的轉變,但這麼做,卻「可以讓各層面都發揮有效減緩氣候衝擊的潛力」。 IPCC與高爾一同獲頒2007年的諾貝爾和平獎,該小組肯定近來發生的全球暖化,有90%的機會是由人為活動造成,並警告未來氣溫升高將會造成嚴重衝擊。 他們也表示,要防止全球氣溫在2100年前繼續上升達6度,必須在接下來數十年內降低排放,而所需的科技目前其實都已存在。IPCC也指出,就算是大幅縮減二氧化碳排放,對全球經濟成長也僅會造成很小的影響。 IPCC報告強調要引進「有效的碳價指標」,若讓碳的價格在2030年達到每噸20至80美元,就足以控制未來氣溫上升。 在12月召開的峇里島氣候會議中,如何建立世界性的碳價標準,將成為焦點之一。其中歐洲各國傾向「總量管制與碳交易」(cap-and-trade)系統,也就是對國家、企業甚至個人訂定污染的強制標準,超標者需額外付費。 這份報告是對目前氣候變化原因及影響的最新科學知識的摘要,將在巴里島會議中正式提交各國環境官員。預計該會議中將簽署一份兩年期計畫,協商如何接替即將於2012年終止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中要求36個工業國在2012年前降低排放,至少要比1990年少5%。新協議希望能拉入美國與中國等未受京都議定書規範的國家。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這份報告為日後的進展奠定基礎,希望能達成一個清楚的氣候變化協定,讓各國都能接受。」他也表示:「我期待從峇里島會議開始,能看到美國與中國扮演積極的角色。這兩個國家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領導貢獻。」 聯合國IPCC綜合報告重點整理: * 已發生的氣候變化:大氣與海洋溫度增高、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現象顯著。所有區域正逐漸趨暖。北極海冰平均每10年縮減2.7%。受乾旱影響地區增加。 * 氣候變化的原因:人為排放溫室氣體從1970至2004年上升70%。二氧化碳排放增加80%,大氣中二氧化碳量為近65萬年來最高。 * 未來變化預測: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30年增加1倍。2100年溫度可能增加1.1度至6.4度,最可能為4度。海平面則可能上升0.18至0.59公尺。熱浪與颶風強度將增加。數億人將用水短缺。近30%的物種可能滅絕,糧食生產也將受衝擊。 * 適應與減緩的選擇:許多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可利用現有科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由政府間制定有效的碳價指標,可幫助各層面大幅減低排放。 (環境資訊協會摘譯自2007年11月17日衛報、路透社) |
|
(回目錄) |
2007年法治教育向下紮根徵文比賽活動實施辦法 |
|
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於2003年與台北律師公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共同合作成立「法治教育向下紮根特別委員會」,透過美國公民教育中心 所授權翻譯出版之「民主基礎系列-<權威>、<隱私>、<責任>、<正義>」教材的推廣,期盼國人能學習思辨的智慧,並散播正義的種 子予下一代。為實現理想,各地扶輪社友紛紛出錢出力投入此一行列,並為徹底落實社區服務的精神,積極進入各個社區國民小學帶領活動。 推廣數年來,「法治教育向下紮根」的理念已獲得全國各縣市老師及家長熱烈的支持及迴響,至今已有超過數千名種子教師及志工,而受「人 權法治」觀念啟蒙的學子更是不計其數;我們樂觀期待台灣未來將培育出無數優質公民,並對長期以來無私奉獻的扶輪社友及熱心人士致最高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