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7-11-27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11-27》

本期內容
  ◎環境前線: 相約守護淡水河 
  ◎對「綠黨-人民火大聯盟」的期許 
  ◎工業化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創歷史新高 
  ◎對抗暖化過程中被遺忘的地方:非洲 



環境前線: 相約守護淡水河
  ■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今年的11月24日,也就是上週六,就是自古相傳已久、掌理河川之神「水官」的生日。在民間信仰裡,水官是解厄之神,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管各水域大小神仙,祂每逢農曆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我們選擇在水官生日這一天,在淡水捷運站廣場替淡水河熱鬧過生日!召集各流域的河川巡守義工大會師,希望在這神明下凡巡視的日子,看見民眾守護河川的熱情行動,見證眾人齊心合力、守護河川的積極承諾。

去年水官生日前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大稻埕碼頭舉辦了第一次的淡水河慶生會,讓巡守義工們能齊聚一堂,互相勉勵打氣。為了持續民間投入河川巡守的動力,今年同樣挑選水官生日這一天,發起「相約守護淡水河──為淡水河慶生」活動,號召淡水河本流、基隆河、景美溪、新店溪、大漢溪5個流域的河川巡守義工,分別由各地關心河川的民間團體與社區大學領隊,上午8點出發沿河濱腳踏車道騎乘,沿途觀察河川狀況,以及由台灣獨木舟推廣協會領軍的水上踏查隊,讓民眾划槳操舟親身體驗淡水河水上風貌,最後共6個隊伍在活動現場水陸大會師,共同許下淡水河的守護宣言。

跨越台北縣市的淡水河,長期承載著沿岸數百萬人的生活與產業,失去了清澄的面貌,也使得人們對她敬而遠之,但在政府與民間的推動下,近年來淡水河污染改善成為備受矚目的公共議題,許多淡水河相關政策也逐漸啟動。但光是這樣仍是不夠,河川的清淨有賴於大眾對於河川問題的了解與關心,進而付諸行動,為了推動河川保育意識的進步,我們近年來積極培育河川巡守義工,除了在淡水河流域陸續舉辦工作坊召集更多義工投入,也在社區大學開設河川巡守義工培訓課程,讓更多人能加入河川巡守的行列。

本會長期關心河川問題,參與淡水河守護工作,從1992年起開始作河川調查,參與淡水河守護工作,於1999年開始作河川調查,出版《淡水河破碎地圖》一書,於2004年與許多民間團體、社區大學一起促成「淡水河守護聯盟」的成立,更在2005年起與公部門展開合作,執行環保署的河川巡守義工培訓計畫,一路走來,深感社會大眾對於河川問題仍然了解不夠,輿論也不夠關心,以致無法形成強大的民間力量,促進更多積極的行動出現。挫折雖多,但深切檢討之餘,仍希望能善盡我們微薄的力量,持續推動河川保育意識的進步。

為了讓社會大眾能多了解淡水河系的文史與生態,以及關心河川保護問題,11月24日下午在淡水捷運站後廣場,有16個民間團體與社區大學應邀共襄盛舉,分淡水河本流、基隆河、景美溪、新店溪、大漢溪5個流域擺攤展示今年的河川守護成果,並設計有意義的闖關活動與現場民眾互動,吸引週末淡水捷運站的大批人潮聚集,甚至連不少觀光客都想來看看這既不是推銷也不是助選的環保活動。活動中有許多讓民眾參與的設計,例如在空白的淡水河地圖上,讓大家一起彩繪出心目中理想的淡水河風貌,也設置「河川願景許願架」,發放「護水平安卡」,鼓勵民眾寫下對河川的願景與守護淡水河的承諾和行動。

民間雖然資源有限,但熱情無窮,絕不輸給花大錢的商業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許多關心環境的單位協助,從當天精采的舞台表演就可看出,活動一開始由淡水在地的資深走唱樂手尤榮坤,用溫暖動人的歌聲及對淡水的濃郁情感,開啟活動序幕,帶來活動高潮的則是台北縣三光國小向陽兒童劇團,有校長、老師與家長們的熱情相挺,40多位可愛的小朋友上台演出「美麗的淡水河」,表演水準之高,令在場觀眾掌聲不斷。

下午雖然天公不作美,不時飄著小雨,但隨後上台的年輕創作樂手ENNO與楊大正仍以一把吉他就帶動了現場氣氛,配上獨特的嗓音,簡單卻有力,現場的年輕人越聚越多,享受在河邊聽歌的新鮮體驗,最後由有新民謠風格的929樂團攤任壓軸,用音樂表達對環境理念的支持,以充滿生命力的創作與誠摯的歌聲,感動所有的與會者,河岸波光就是天然的舞台,面對青翠的觀音山與著名的淡水落日,活動終於圓滿結束。

各團體這一年來守護河川的各種努力,也許無法在一次的活動中展現,為了紀錄下來並讓大眾能獲得更多河川相關資訊,我們今年也發行了《淡水河守望專刊》免費發送,讓更多人能夠認識並願意出錢出力來支持河川保育的議題。

記得在今年舉辦的「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論壇」中,各方關心淡水河的人士齊聚一堂,為淡水河整治政策提出建議,席中有人語重心長地表示:「如果希望環境能變好,大家更應該多支持環保團體!」說來慚愧,長期以來由於環保團體的人力與經費不足,無法將環境意識作更佳的傳播與推展,我們相信大眾不是不關心,而是不知道從何關心,如果能有更多人了解河川發生了什麼事、知道河川的自然面貌、知道能為河川做些什麼?我們相信河川終有恢復原貌的一天。

我們邀您逗陣來許願,做伙來行動,讓淡水河日益恢復澄淨、重現生機。
(回目錄)



對「綠黨-人民火大聯盟」的期許
  ■倪世傑
這一次改制後的選舉,第三勢力在立委選舉登記前「暫時」佔據了報紙一半左右的版面,無論是打著「農民階級」旗號的「農民黨」、高舉「中間偏左」旗幟的「台聯黨」、一直搞不清楚究竟想要什麼的「第三社會黨」,還是強調環保與人民運動相結合的「綠黨-人民火大聯盟」,再加上綠黨與台聯黨之間的「陳玉峰搶人事件」,工人民主協會面對成員參選的交鋒與責難,以及樂生院家屬李宜潔參選不分區的「羅生門」,的確是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也的確符合了綠黨秘書長潘翰聲所言:「第三勢力未必硬要整合。」當不存在「整合」條件時,強行整合不是同床異夢,就是各有所圖,給民眾的觀感,也肯定是負面的。

不過,透過競爭「第三勢力領航人」的過程中,倒也出現值得深思的課題。首先是在並立式單一選區兩票制下「環保牌」候選人的命運。國民黨的政黨不分區名單中,不見任何環保人士,民進黨的不分區名單中,田秋堇在當選邊緣,王塗發則根本屬於陪榜性質。在第三勢力方面,陳玉峰教授居台聯不分區第一名,但卻因提名糾紛放話「當選也不就任」。根據政治學中的杜弗傑定理(Duverger's law),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情況下,其一是制度本身「機械性因素」的關係,影響了政黨得票數轉換成席次上的落差,其二是選民會了解支持第三黨形同選票浪費,所以會自然而然的將選票投給兩個有競爭實力的政黨中較不厭惡的一方,所以會傾向產生兩黨制。換言之,在明年元月誕生的第7屆立委中,具有環保背景者恐怕不及3隻指頭,財團代言人將滿佈立院,台灣環保界即將面對嚴酷的寒冬。

但也許並不盡然如此。

綠黨與人民火大聯盟(以下簡稱火盟)之間的合作,也許可以看做另一種進步運動政治結盟的第一步,這不光是環保意義上進步,而是進步社運在面對彼此的差異上,第一次具備實質意義的嘗試。

火盟是由一群工會幹部及組織工作者、外配外勞及工作者、前公娼運動人士所組織起來的團體,是十餘年下來在社會基層走動的「普通人」。這與之前倡言工會參政但卻胎死腹中的那一批工會人士,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台灣主流的工人運動,早已從進步性的神壇下退位。生態學者Paul Ekins曾表示:(歐洲)的勞工力量已不再是一股政治力量,工人的力量與資本主義生產體系緊密結合。如果工人還是一個階級的話,那這個階級至少今天失去向資本主義生產與國家體系說「不」的能力與意願。一旦某個工商開發案受到環保人士挑戰的時候,工會總是以捍衛工作權、維護企業的名義與環保人士對幹;面對移民勞工,工會也抱著「他們是來搶工作的」心態反對外勞,更不可能與同屬勞工階級的外勞,在面對資方時共同攜手合作。再加上當前台灣工會幹部普遍以男性為構成主體,要他們考量無論是職場婦女、家庭主婦、外籍配偶權益,更是難上加難。

當前台灣工會運動的發展主義、現代化的意識型態與國家機器、雇主團體殊無二致,壓根不存在什麼「新社會之夢」,對迫在眉睫的台灣環保問題,以及備受國家機器欺凌的社會弱勢問題,距離是異常遙遠的。也就是立基於這一層意義上,必須認真檢視任何「階級政治」的內涵,以當前台灣工會運動的基礎出發,「階級政黨」不過是頭人的集合,往保守一邊擺盪的可能性遠高於進步的一邊。

就是在這一層意義上,台灣綠黨在當前看似光明卻又杌隉不彰的第三勢力爭奪戰中,找到了它暫時的盟友。之所以是「暫時性」的,是因為這是因應歧視小黨的選舉制度下不得不然的結盟,但也因為這兩個團體都堅持在各種層次對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創造一種非資本主義式的另類選擇,相信人類之間的平等,並反抗各種形式的政治、經濟、階級、族群,以及性別與物種之間的壓迫,所以相較於其它第三勢力,「綠黨-人民火大聯盟」的第三勢力結盟,更令人充滿期待。
(回目錄)



工業化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創歷史新高
  編譯■朱以方 審校■蔡麗伶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秘書處的資料顯示,40個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持續上升,並於2005年達到歷史高峰。最高的成長率則來自運輸部的排放量。這份新的資料正好在即將於印尼峇里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前夕發表。

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成長主要來自高度工業化國家經濟的持續成長,以及前東歐集團國家經濟復甦所致。若將簽署與批准京都議定書的國家合併計算,在各國實施各項政策與措施後,第一階段(2008~2012年)預估可以達到11%的溫室氣體減量。

然而秘書處表示,僅管歐盟透過京都議定書的機制,如排放交易等,已經可以達成其減量目標,但其他各國的排放量卻呈現上升的趨勢。

UNFCCC的執行秘書德布爾(Yvo de Boer)說:「假如有更多的政策推出並加以執行,則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全體國家,共同達成15%的減量目標是可行的。」他進一步表示:「但我們也不能再掩飾過去幾年來,部份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成長的事實,而且,他們必須採取行動以限制其排放量。」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我們絕對有能力把這些非做不可的事做到盡善盡美。我們可以用新的或改良過的方法去製造、消費與丟棄。我們可以推廣對環境更友善的產業,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刺激發展並創造就業機會。我們可以開創一個全球合作的新世代,在對氣候友善的發展浪潮上,大家共同協手合作。」

為使上述的理想實現,潘基文認為,世界上的工業化國家必須要與那些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發展中國家,進行全面性的協商。

IPCC的主席帕喬里(Rajendra Pachauri)表示,政府有「各式各樣的政策與工具」可以用來創造誘因去減輕排放行為,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帕喬里說:「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道德觀,讓每個人都了解我們面臨的挑戰及其重要性,並且開始採取行動去改變生活方式與態度。」

11月20日ENS德國波恩報導
(回目錄)



對抗暖化過程中被遺忘的地方:非洲
  編譯■蔡秦怡 審校■蔡麗伶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處(UN Climate Change Secretariat)位於波昂,其執行秘書德布爾(Yvo de Boer)於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舉行的非洲國家與地中海國家氣候變遷會議致電表達關切,他說:「在對抗暖化的過程中,非洲大陸已成為被遺忘的地方。」

德布爾特別指出,中國與印度等發展中的大國,從富國得到協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資金,比非洲來得更多,例如風力發電農場、水力發電用水壩或是清理工業廢棄物等方面的投資。

相對之下,非洲在面臨更為嚴重的乾旱、沙漠化、疾病傳染的擴張以及海平面上升的情況下,卻獲得較少的援助。德布爾對此表示:「氣候變遷政策目前並未讓非洲得到太多的援助,但氣候變遷已對非洲造成嚴重的影響。」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於17日在西班牙所發表的26頁總結報告中指出,氣候變遷對於非洲、北極、亞洲主要流域的三角洲以及島嶼國家等,遭受的影響可能更為嚴重。對非洲來說,在這塊世界上最貧瘠的土地上,預計有高達7千5百萬人至2億5千萬人將面臨無水之苦。德布爾表示:「憑這點就夠我們為非洲國家多作一點努力了。」11月20日路透社 / 本單元由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回目錄)



 

2007年法治教育向下紮根徵文比賽活動實施辦法

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於2003年與台北律師公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共同合作成立「法治教育向下紮根特別委員會」,透過美國公民教育中心

所授權翻譯出版之「民主基礎系列-<權威>、<隱私>、<責任>、<正義>」教材的推廣,期盼國人能學習思辨的智慧,並散播正義的種

子予下一代。為實現理想,各地扶輪社友紛紛出錢出力投入此一行列,並為徹底落實社區服務的精神,積極進入各個社區國民小學帶領活動。

推廣數年來,「法治教育向下紮根」的理念已獲得全國各縣市老師及家長熱烈的支持及迴響,至今已有超過數千名種子教師及志工,而受「人

權法治」觀念啟蒙的學子更是不計其數;我們樂觀期待台灣未來將培育出無數優質公民,並對長期以來無私奉獻的扶輪社友及熱心人士致最高

詳細辦法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