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觀點】
捕鯨
whaling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捕鯨
【外文詞條】whaling
知識分類:地球動物篇>農林漁牧
獵取鯨類以充當食物和提取油脂的行為。在世界某些地區,捕鯨活動可追溯到史前時代。現代獵鯨使世界各地鯨的數目減少,以致於必須制定新的捕鯨規則和花費更多的財力來大大縮減捕鯨業的規模。
有證據表明,早在西元100年,古代的愛斯基摩人和北美印第安人即常捕鯨以取得大量肉食、燃料和製造工具的材料。在歐洲,中世紀晚期即於比斯開灣周圍開始有系統的捕鯨活動。早在16世紀,巴斯克(Basque)捕鯨者即追蹤鯨群,冒著風浪行駛很長距離到紐芬蘭及冰島沿岸。有的學者還提出,這樣的橫渡大西洋的航行早在1372年就已開始。
在17世紀內,荷蘭人及英格蘭人均組成龐大的捕鯨船隊。估計一年約有300艘荷蘭捕鯨船出海,船員達18,000人。在18世紀初,因為荷蘭近海域內鯨類的數量大為減少,這些捕鯨隊被迫駛往較遠的海域,到格陵蘭和戴維斯海峽捕鯨。18世紀,來自英國在北美洲各殖民地的捕鯨船開始出現在大西洋上,船上有一種新發明的設備,這使捕鯨船能承擔的任務大大增加。這便是在船上安裝了一種磚爐,即提煉爐,有了它,捕鯨者在海上就能把寶貴的鯨脂提煉成油,並把鯨油貯存在桶裡,不必把捕到的鯨拖回岸上再加工。捕鯨船有了這樣的加工能力,通常便能在海上停留4年之久,然後才帶著滿船貨物回來。
19世紀,捕鯨的範圍擴展到太平洋,並向北到北極地區。來自美國的捕鯨船在世界捕鯨業中居支配地位。19世紀中期,美國船隊有捕鯨船700多艘,大部分從新英格蘭(尤其是紐柏德福特〔New Bedford〕和南塔克特〔Nantucket〕)啟航。19世紀末,捕鯨業隨著石油工業的興起而衰落,石油工業占有了照明劑和潤滑劑的市場。在20世紀,人們發現了鯨產品的新用途,於是捕鯨業便又稍得振興,然而鯨的種群卻面臨絕滅的危險。
在現代捕鯨業出現之前,幾乎普遍使用的捕鯨方法是在敞篷船上使用捕鯨銛。當17世紀歐洲人第一次看到愛斯基摩人捕鯨時,他們發現愛斯基摩人用的是皮艇、帶有倒刺的捕鯨標槍(叉頭有樞紐,叉頭刺入鯨肉後倒刺即揚起)以及皮繩(上面拴著吹脹的海豹皮作為浮子,用以牽住潛入水中的鯨,以待其體力耗盡)。歐洲人和北美人所用的捕鯨方法十分相似。6名捕鯨者離開大船,乘小艇追逐鯨魚,小艇通常長8.5公尺(28呎),裝備有具倒鉤的捕鯨銛和長索。鯨一旦被銛刺中,便帶著繩索逃遁,直到筋疲力盡浮出水面,人們在那兒用捕鯨槍(一種更長的捕鯨銛)將它殺死,用繩索拖到大船邊,用有刃的長槍割取油脂,並把屍體拋棄。
現代捕鯨業肇始於19世紀中期,當時挪威人福伊恩(Svend Foyn)發明了一種捕鯨炮,用來發射內充炸藥的標槍。多少世紀以來,捕鯨者只能捕捉那些游速較慢的鯨,如駝背鯨、抹香鯨、弓頭鯨及灰鯨等,因為投得不遠的捕鯨銛能搆得著這些鯨類。福伊恩氏捕鯨炮能將捕鯨銛射出一個更大的距離。當游速較慢的鯨類數量大為減少時,捕鯨者有了炮便能追捕游速較快、以前種群數未受影響的鯨,如藍鯨、鱈鯨和鰮鯨等。後來又使用了動力船,與捕鯨炮相得益彰,這些方法使用至今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現代捕鯨業使用直升機、水下聲納及大功率的捕鯨炮,因此能捕捉大量的鯨。長約60公尺(200呎)的捕鯨艇航速可達18節,可將重54公斤(120磅)的裝炸藥的捕鯨標槍射出23公尺(75呎)之遠。
加工船包括龐大的操作部門,完全自給自足,船上有加工設備、實驗室和醫院。可比最大的史前動物恐龍還大的藍鯨,在約45公鐘內便可被剝取油脂、肢解、切碎,加壓蒸煮,製成鯨油和鯨肉產品。
來自鯨體的油脂可分為兩類︰鯨油及鯨腦油。鯨油及鯨腦油分別取自不同的鯨種。鯨油取自鬚鯨,可食,一度主要以製人造奶油及烹調用油。大鰮鯨是鯨油的主要來源。鯨腦油取自抹香鯨;不能食用,用製工業用油。高度提純的鯨腦油稱為鯨蠟,為白色蠟狀固體,用以製造某些高級蠟燭。從前肥皂、化妝品及香水亦可用鯨產品為原料。鯨肉經加工後可供人類食用,尤其在日本。碎肉可飼動物,骨粉可用作肥料。
因為現代捕鯨業捕殺的鯨數量巨大,所以在20世紀已受國際法規的約束,以使鯨的種族得以保存。國際捕鯨委員會(IWC)裁定自1986年開始暫停商業捕鯨,但少數國家(如日本、冰島及挪威等)有少數用於科學的捕鯨配額,以維持已縮減的捕鯨業存在,為「研究」而捕殺的鯨的肉可銷售以取得利益。1992年6月冰島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