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蓓 (作者為台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當談論「親密與自由」的主題時,心中有一個疑惑,渴望自由的年齡層是不是會比較輕一點?會有這樣的假設,是因為「親密與自由」,感覺上好像比較困擾年輕人,到底在親密跟自由之間,如何找到平衡點呢?
事實上,在我的工作經驗裡,所接觸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會面臨到「親密」與「自由」的兩難,陷在那個困惑的地方,然而,為什麼年紀輕的人給人比較重視這個問題的印象呢?我給自己一個答案:「年紀漸大的人對這個問題已麻木了,心想既然沒有解答,就算了,反正日子還是照樣過嘛!」
不管這個答案與事實到底準確到何種程度,不過,藉此點出的事實是:因「親密與自由」產生困擾的人很多,而且不分性別年齡。
要自由,先懂得親密
要瞭解親密與自由的關係,還是要先從親密開始解釋。人,活著不能沒有「親密」,就是生活裡存在著強烈的互動。雖然現代交通發達拉近彼此的距離,可是人仍要尋求跟人之間更緊密的關係,所以手機、電腦網路運用普及,藉由聯繫而無時無刻處在親密中。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有時看到小孩子,連睡覺時手機都放在耳朵旁,心想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當我問我女兒時,她給我的回答是:「我們同學都這樣!」姑且不論手機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可是這個答案反映出來一個事實:人真的很渴望跟別人之間有強烈的互動,而且是強力密集,最好天天黏在一起。
人之所以想要黏在一起,一定是有其好處,可能是會讓我們覺得心裡充滿親密感;當人擁有親密感時,從裡面可以得到滿足的東西太多了。首先,滿足自己的「自我肯定」,表示自己「這個人」還不錯,所以從中可以得到自我肯定;然後,也「不怕孤單」,因為有人喜歡,表示有人願意作伴;除了作伴之外,還知道有人愛,當人覺得被愛時,心裡很自然填滿幸福感,也就覺得整個世界就變得很美,人也顯得喜悅快樂;最重要的是,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價值,可以彰顯「自我價值」,這幾項好處讓我們對親密的追求不遺餘力。
人跟人之間的親密感,不只侷限於男女之間的情愛,其實只要活在跟人的關係裡,就有對親密感的需求。例如,從孩童時代起,就已經開始學習如何把自己變得很可愛、很順從,從小就在學這樣的技巧,可以去討大人的喜歡。所以,套句現在年輕人常掛在嘴上的話「裝可愛」,他們彼此之間會講:「哎呀!這個人裝可愛!」。「可愛」這個字很有意思,換句話說,就是「可不可以被愛?」有時候,會發現當人覺得自己是可以被人家愛時,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所以,人從小就在學「裝可愛」。
裝可愛,因為想要被愛
如何讓自己變得可愛?不僅我們的外表、言談舉止要合宜,還會看人的臉色,觀察跟人之間如何應對進退,才可以符合別人需求,然後,對方因為我們做到了之後,而會給予讚賞。我們從讚賞裡,一方面好像得到獎賞一樣,覺得自己不錯,於是,就可以慢慢證明自己的可愛,然後也慢慢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可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學會原來「裝可愛」是會贏得別人的喜愛,而且這個方法行得通。所以,當我們冷眼旁觀時,孩子到底有什麼行為讓人覺得可以被愛,會發現其實非常多。
那反過來講,為人父母者有沒有也在裝可愛呢?看看現代社會舉辦一堆親子講座就很明白,都是父母親去聽,大家都想要做很棒的父母親,希望自己在做爸爸媽媽的這個角色上,可以獲得自己子女的喜愛;當父母獲得子女喜愛時,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感,同樣的,會覺得自己是被愛的,被子女愛這一件事情對父母來講很重要。父母其實很在意是不是被子女喜愛,如果今天他知道是被自己子女所喜愛的父母時,心裡洋溢著幸福感,就覺得「哇!這個孩子真是沒有白養!」
還有個有趣的現象,因為中國人的子女比較少說或直接去跟父母說「我愛你」,尤其像四、五十歲這年紀的人,那要用什麼方式告訴父母表達「我愛你」?就是用「功成名就」來向父母表示。當這些父母親看到自己子女有成就時,或是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時,自己心裡就會生起「這是我的價值所在」。
不論是身為孩子或是為人父母,表達「我愛你」的形式雖然不一樣,但可以看出人從一出生開始,從第一個接觸到的親密關係裡,就可以看到我們糾纏一輩子的關係。
再舉一個例子,對多數生過小孩的婦女而言,往往當看到一位挺個大肚子的孕婦時,常會以過來人的經驗,忍不住跟她講:「現在帶著球跑還好喔!你還可以要到哪就到哪,等到小孩出生後,換你跟著他跑!」我想所有生過小孩的婦女,大概都有類似的心情,一般人乍聽之下可能沒有什麼感觸,只有等到自己親身經驗到了,才會心有同感,父母與小孩的親密關係也就從出生起便開始糾纏。
最近遇到一位長輩,她快七十歲了,孩子也都大了,而且也已經有孫子了,她跟我講:「楊蓓,我最近還在學如何不要管我的孩子。」心中明明知道「我的孩子都這麼大了,我幹麼去管他們!」可是她就是不自覺的,常常會打個電話詢問一下,雖然孩子們每個禮拜天都回家看她,可是她還是一樣放心不下,她說:「我就是一直警告我自己不要管這麼多,可是很難。」所以我才講這個關係是糾纏一輩子,是一點都不為過。
親密關係,相互控制
處於這樣的親密關係裡,我們會發現,其實彼此之間都是有苦有樂,才會一直糾纏在一起,從糾纏裡得到肯定,得到被愛,得到價值感;同時,也帶來很多痛苦,就是喪失自由。其實,人只要進入到一個角色裡,當關係一建構起來,不管在認知上、在情感上、在行動上,都必然受到相對應角色的控制。所以,很多子女抱怨他的父母控制他,而父母通常也會發發牢騷,抱怨孩子控制他。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一旦進入角色的親密關係以後,我們都認為是被別人控制。男女朋友關係中,男女雙方也是互相操控。例如,當男孩子有了女朋友以後,父母可能也加入關係中,介入這個女朋友到底合不合適、得不得當之類的意見,所以就把角色弄得更複雜,本來一對一的關係,已經很難應付了,還要加入其他角色的意見。其實,人的關係就是這樣複雜,可能全部都攪和在一起,所以有時我們的不自由,不僅來自於相對應的角色,可能來自於非直接相關的角色。
婆媳關係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當一位女性嫁人後,結果婆婆就像程咬金一樣,可能讓單純的夫妻關係裡變得烏煙瘴氣。現代的婆媳關係已有改善,有一些婆婆已經退出這個戰場,可是還是有一些婆婆不自覺淌在這混水中。這裡面牽涉到另外的因素,爲什麼我們女性對於「媳婦」特別難以接納?這要提到女性主義,因為很多的女性在她的成長過程當中,就是一直被要求「裝可愛」,女性被要求裝可愛的機率可能比男性還大,因為男性是被要求「裝堅強」,可是女性在被要求裝可愛的過程當中,還要不停地去討好外在的環境。(待續)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6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