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7-12-1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第二次「油元」衝擊
5百億進百大,合理嗎? 



【社論】
第二次「油元」衝擊
 
 

上一次,也就是第一次,1973、74年的國際石油價值狂漲震撼,曾產生一個國際金融名詞:「油元」,它是「石油美元」的簡稱,意思是阿拉伯與伊斯蘭各產油國因油價飆漲所獲暴利,是一大筆美元。而美國與西歐就爭取如何幫油國把這些天文數字的美元花掉:大興公共建設招標西方工程、買西方先進武器……而回籠到西方國家手中。

最近這一次國際油價連續狂漲,可算是30多年後的第二次油價衝擊,仍是美元問題,但這一次這個「油元」名詞定義要修正了:它變成「石油非美元」了──產油國趨向不再以美元為石油交易的主要國際貨幣。一週前,波斯灣合作理事會(GCC)開會討論是否不再採用美元為主要支付貨幣,可能時機尚未成熟而未議決;幾天之後的12月8日,這幾個阿拉伯油國的對門兼對手伊朗,正式宣布中止美元石油交易,改採歐元、日元或其他貨幣。GCC的討論與伊朗的決定,都是因為最近美元的連續貶值,使得這些油國不願意再「抓一批廢紙在手上」。伊朗棄美元的次月,拉丁美洲6國成立南方銀行。

1974年第一次石油震撼時,美元在兩年多前才巨貶過一次,並且與黃金固定兌換脫鉤而浮動,有相當可迂迴的空間,美國國內民生經濟消費結構尚穩固;而且當時阿拉伯各產油國絕大部分「未開發」、未現代化,於是可以誘導「油元」從這個方向發洩掉威力。

現在這個第二次油價衝擊,美元貶值已非1971年尼克森壯士斷腕的情況了。現在的次房貸金融危機,反映的是本來稱霸全球的美國國內民生消費能力已被掏空。而產油國方面,經過3分之1個世紀的現代化、公共建設與「軍備競賽」,可以向美國花錢大採購、招標的地方差不多已用盡,美國也使不出其他新花招了。

而在美國與產油國這兩方面之外,現在與1974年代的不同是,又「多」出來另兩個重大因素:國際強勢貨幣「多」出來一個歐元(人民幣正在「排隊」等候),世貿易體系「多」出來中國、印度、俄羅斯的分佔比重。這兩個重大因素還互相糾結互相奧援──人民幣的強勢與印度的購油能力,正是因為這兩個發展中國家的旺盛國際貿易所造成的結果。

最近5年人民幣的強勢外匯存底,導致北京在國際上大購石油與石油公司、大購民航客機與交通建設,現在又開始進軍購併美國銀行或持股。5年多前歐元正式全球發行之後不久,阿拉伯油國開始把部分實力轉向歐元並與西歐金融界合作;最近美國次級房貸金融危機惡化到幾家超大銀行都面臨困境時,解決的方法之一就是引進伊斯蘭金融力量使它們持股。美國雄霸世界百年的金融力量,現在開始初步開放給中國與阿拉伯油國「分享」,這是世界金融改組,在實際的強勢貨幣浮沈之外,另一個結構層次的變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週紐約時報指出:可蘭經規定放貸不准孳息牟利的誡律,將使伊斯蘭金融力量在西方金融界形成新的挑戰。全球吸血半個多世紀的國際高利貸,黃昏已近。

(回目錄)



【左右看】5百億進百大,合理嗎? 

【左看】
一定要進百大嗎?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教育部近年來提出的5年4百億計畫,是一件不顧台灣現實、定位錯誤、違背社會公平的錯誤政策。

首先,新加坡與香港是城市社會,原本的公立大學院校就極少,沒有其他院校資源分配的問題,再加上這兩地的人均所得遠高於台灣,這都使他們能集中社會資源,來發展這原本就偏向於菁英教育色彩的大學。

其次,中國大陸與馬來西亞兩社會雖有菁英大學上榜,但這兩地教育體制都是高度權威化教育規劃,刻意栽培社會少數菁英來領導當地社會發展,這也不合台灣近十餘年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教育改革目標。

其三,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裡,台灣社會的自我定位究竟是什麼?是否台灣最合理的教育資源分配方式,就是要集中資源於極少數的菁英大學,非要擠進全球百大不可,從而棄更多、更需要資源輔助的各大學於不顧呢?

愛爾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愛爾蘭沒一所大學進入全球排名百大,甚至兩百大都沒有,可是愛爾蘭認為教育素質平均、提供公平教育環境,比僅有一、兩所明星大學來得重要。在這照顧弱勢、資源共享的運作下,愛爾蘭競爭力是名列前茅。到了2004年,世界十大藥廠有9家,前二十大醫療設備公司有16家、前十大軟體公司都在愛爾蘭設研發生產基地。這又何必一定要進百大呢?




【右看】
集中資源 培育菁英
陳安君/大學教師

教育部近年來提出的5年5百億計畫,是非常必要的。這計畫目的在於在5年內以5百億經費來重點輔助台灣頂尖大學,以期在10年內台灣能有大學列名於全球前一百名大學行列之中。

在2004年,英國倫敦泰晤士報的高等教育專刊,曾做了一個全球前兩百名大學的排名;而台灣只有台大一校入列,排名102。東亞國家上榜者,有排名12的東京大學,17是北京大學,18是新加坡國立大學,29是京都大學,39是香港大學,84是香港中文大學,而89是馬來西亞大學。從這統計排名可見,台灣各大學的學術水平,尤其是以最優秀的等級來比較,在四小龍裡是最低的(其他三小龍都有大學列入前一百大),甚至還輸給馬來西亞。

台灣若要在未來能在全球市場裡還有一席之地,我們的科技、學術與菁英人才就是我們最珍貴的競爭條件。所以台灣必須及時奮起直追,全力集中資源來發展最有潛力、最有可能領導學術研究、創發尖端科技與培養社會菁英人才,如此才能確保台灣長久的競爭力。

學術研究、科技研發、市場潮流領導等,都是社會菁英的特殊才能的成果。我們應針對創新領導的關鍵,全力針對最好大學來集中輔助發展。唯有創新發展,才能進一步地考慮資源分配公平。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