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工作報告】
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上)
◎江思妤/三重青少年基地館長
基地
2001年12月,三重青少年基地開館,成為台灣第一個專門提供免費活動以及使用空間給弱勢青少年的地方。從2001年底開館至今,我們接觸過近六百位孩子,有一百多位孩子成為基地的常客:每個星期都至少會來基地一趟。
在我們接觸過的六百個孩子裡,有一半以上家裡經濟不穩定,另外也有一半以上是單親或父母都不在,八成的孩子學業成績敬陪末座,除了外在環境明顯弱勢之外,大部份孩子的家庭都無法提供基本溫暖的環境:不論是生活、情感或學業,孩子有問題時,不是得自己想辦法解決,就是等著被打罵。因此,孩子們剛到基地,總是一付小心奕奕的樣子,並不僅僅因為到了陌生的環境,更重要的,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基地可以做什麼。
三重青少年基地總共有四層樓,每一層大約二十五坪,一樓是個開放的空間,有吧台以及幾個小圓桌,從外面看進來,很像泡沬紅茶店。二樓有教室以及討論區,三樓是個小型圖書館,四樓有乒乓球桌和讀書區。
有一個國二的孩子,在來基地半年之後跟我們說,他以前在外面徘徊好幾次,也看過同校的人進出,但他一直不敢進來。我們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樣很奇怪,你們又不認識我,我也不知道要來這裡做什麼。但開館四年來,偶爾會有一,二位好學生進來問:這裡是在做什麼?有什麼功能?在我們給他基地的簡介並且簡單解說後,他很快就成為圖書館的常客。
孩子們不知道在基地可以做什麼,是我們最關切的問題。基地的空間等著孩子們來規畫,社團等著孩子們來發起,活動等著孩子來安排,我們一邊等一邊帶,終於發現,孩子們不是沒有好奇心,也不是沒有企圖心,而是孩子們從來沒想過要自己當家作主,沒有想過要掌握、影響自己身邊的事物,根本上,孩子們對於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不曾有過主張。
提供做決定的機會
為了照顧孩子們的學業,重拾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基地在2003年七月開辦國二英文、數學課業輔導。
每一個學期,免費的課程都會為我們招來一批新的孩子,也因為我們在招生簡章上註明,成績不及格者優先報名,孩子們剛來時常常悶不吭聲,一開始我們以為是因為成績而不好意思,上了幾次課之後,才發現原來孩子們因為被父母決定來參加課程,而心裡頭百般不願意。
開學課程進行了三週,小陸還是很不進入狀況,總是遲到近三十分鐘,課堂上不是看漫畫就是趴著,別人熱切的討論問題,只有他總是意興闌珊,小組討論時不是找機會躲到廁所就是隨便寫一寫答案。
一開始,我們就他遲到的問題跟他討論,小陸總是有各種遲到的理由:洗澡、車子掉鍊、路上遇到同學、買學校需要的東西……問他是不是上課很無聊,他說不會;跟他說我們很希望他參與,他也說好。
過了一週,狀況仍然沒有改善,我們再跟他談,問他上課的困難,談來談去,總是碰不到問題的核心;後來我們只好說:基地不勉強人學習,如果他真的不喜歡來這裡上課,沒有關係。沒想到這個話一說出來,小陸眼睛一亮,問我們,是真的嗎?在我們說是之後,他反而又洩了氣,說:媽媽不會答應的。
終於我們找到他不愛上課的原因──被媽媽強迫來。我們說,如果他真的很不喜歡來基地的話,我們可以幫忙跟媽媽談,但我們很喜歡課堂上有他,很想要聽到他對課堂上的問題的看法,請他考慮看看,是否真的不要來上課,不論他的決定是什麼,我們都支持,也會幫忙。小陸考慮了一下問:如果我不來上課,還可以來基地嗎?最後,小陸自己決定,要上數學不要上英文。
大部份的人會認為,弱勢的孩子要懂得惜福、感恩,有免費的課程可以上,應該要好好珍惜。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當一個孩子在經濟、文化上是個弱勢時,就表示他不曾也沒有辦法期待過什麼事情或為自己爭取任何的機會,一個沒有期待,不曾爭取過的人,又怎麼懂得珍惜呢?
我們從來不強迫孩子上課或做任何事情,因為孩子們需要時間去感受,需要空間去體會,更需要許多嚐試錯誤的機會,去發現自己的需求以及自己的渴望。
在陪孩子們讀書學習時,大人們很容易就越過孩子的需要,直接幫孩子做出最有利的決定。每一個學期我們總會遇到幾個像小陸一樣的孩子,也曾經遇過老師要爸媽強迫孩子來上課。
但事實上孩子們並不如大人所預期的,那麼討厭學習,去除掉強迫的力量後,只要課堂內容是吸引孩子的,孩子們大部份會選擇學習,反而是大人過度的關心與介入,讓孩子無法真的選擇自己需要的事物。
選擇權是孩子們最容易被剝奪的事物,小至穿什麼、用什麼,大至選什麼學校、如何安排自己的一天,孩子們很少有機會獨立選擇並且自己決定;但是就算是沒做過決定的孩子,真的可以做決定時,都會很甚重的考慮,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做決定是孩子們為自己負責的開始,也是孩子們認真參與自己人生、發現自己的第一步。
為自己做計畫
2004年九月我們繼續為參加國二課輔的孩子開辦了國三的讀書計畫。孩子們聽到國三沒有老師上課,很疑惑的問我們:那要做什麼?
在國二的英文或數學課裡,除了上課的老師之外,我們還安排了助教,全面且仔細的照顧孩子學習的各個層面,課堂上以討論與對話引發孩子學習的興緻,小組時間協助各個孩子的學習困難,這一切的照顧,為的是讓孩子有能力自學。因此,經過一年的呵護與照顧之後,我們相信孩子們可以嚐試另一種挑戰──發展、實踐自己的讀書能力。
阿強本來不想到基地唸書,因為他覺得沒有上課就沒有辦法讀到書。但開學後在家裡待了幾個星期,每天也不知道要做什麼,最後決定還是來基地。
我們試著跟他討論讀書計畫,他總是說不知道,不知道。於是只好隨便抓一本書在四樓讀,讀沒多久,又坐不住,就在基地各樓層晃。我們跟他商量,要不要讀書準備基測,他可以做決定,如果想要讀書,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出辦法。
阿強就是無法決定,他還是堅持要有人上課給他聽他才有辦法。我們只好問他,為什麼有人上課他才會讀?他說:我不知道我要讀哪一科哪一冊,而且一直看書很無聊。
我們一科一科問他,喜不喜歡?有沒有印象?學校現在考試的進度是什麼?你想讀學校考的科目嗎?或者只讀自己有興趣的?你都怎麼看書?這樣逐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一步一步縮小問題的範圍,讓阿強從焦慮裡找到可以思考的事物,阿強最後終於安排出自己的讀書計畫。
很多時候孩子們說因為某某所以他做不到,那個理由都是真的。
對阿強來說,安排讀書計畫的意思就是:他要在短短八個月的時間,自己學會二年多來學不會的所有學科。阿強成績不好,國一國二的東西,就像船過水無痕一樣,就算國三回頭看,仍然是有看沒有懂,學校有固定複習考的進度,他光是為了應付考試要讀的科目就讀不完了,而升上國三每天的考試以及未來不知道唸那個學校的壓力,讓他整個人除了焦慮還是焦慮。
國三的讀書計畫,也是在考慮了孩子們的狀況下後,發展出來了。對孩子們來說,基測是個得迎上去的挑戰,不只是為了考高分有更多選學校的機會,最重要的,當全國的中學生都不得不一起參加這次的試鍊時,孩子們就一定會拿最後的結果來自我評價。我們希望孩子們可以在考完基測毫無遺憾的說,我盡力了,而不是基測結束時,內心懊悔不已。
安排讀書計畫,是迎向基測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阿強在說清楚焦慮的事情,明白自己學習的狀況之後,他才發現,讀書計畫可以一週一週排也可以一天一天排,重點是,他自己想要什麼,雖然基測的範圍很確定,他可以自己決定要努力到什麼地步。
這一切,也是未來他遇到困難、挫折或挑戰時,面對的方法。
計畫是決定的延伸,孩子們之所以需要學作計畫,不是因為他會亂無章法,是因為,作計畫本身需要學。
滿足孩子的基本需要
透過課輔或寒暑假少年遊等活動,我們每一年都會新認識大約八十位孩子,其它還有孩子們帶朋友或家長口耳相傳帶孩子來,也有一部份孩子是學校社工或家暴中心轉介過來。
有一天基地來了一對小五、小六的兄妹,問這裡是什麼地方?是否可以讓他們放學後來基地等爸爸?這麼特別的要求,讓我馬上答應並且忍不住想要知道他們家裡是怎麼一回事。
過沒幾天,小兄妹的哥哥也來了基地,是個國一的小男生,個頭很小還沒發育。爸爸每天七點左右會來接小孩回家,我們試著問爸爸家裡的事,爸爸也說不清楚。大約是父母離婚,他們被外婆趕出家門,爸爸現在打零工,租了一個房間養三個孩子。三兄妹非常的乖巧,總是客客氣氣的來,想要借書想要開電腦都會先問,哥哥每天帶學校營養午餐的剩菜回家當全家人的晚餐,但有時營養午餐沒有剩或只剩一點點,大家就沒東西吃。
哥哥身材雖然瘦小,但食量很大,常常吃完學校的營養午餐後又望著大人們的晚餐,我們於是開始多買晚餐再以吃不完的名義送給他們,哥哥雖然很餓很想吃,還是會先問弟弟妹妹要不要吃,再決定自己吃的份量。
三兄妹每天都會帶一些基地資源回收的瓶瓶罐罐回家,因為他們想要幫忙爸爸賺錢。過沒多久,我們在蘋果日報上看到他們的照片,有人把孩子撿回收垃圾幫忙家計的狀況跟蘋果說,蘋果也幫他們家募了一些錢。當天晚上,爸爸來接小孩,身上都是酒味,跟我們說:你們讓小孩子幫忙打掃,要小心被人家說是靠小孩……
又過一陣子,媽媽跟哥哥一起來到基地,開始和我們保持連絡,希望透過我們和孩子有接觸的管道。我們同時跟社會局連絡,希望瞭解目前社會局對這個家庭的作法。社會局目前把重心放在輔導爸爸有能力工作,因此孩子的部份沒有特別處理。
三兄妹和我們吃飯吃習慣,不再像之前那樣拘謹害羞,沒晚餐時會主動跟我們說讓我們幫忙,對於別人的食物或零食也不再露出羨慕的眼光。
每一年,總會有幾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孩子來到基地,我們不直接提供孩子金錢的協助,不是因為怕孩子把該吃飯的錢拿去消費,也不是因為沒有專款專用的經費,而是,我們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心理上的穩定與踏實。
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會讓人完全無法享用現在這一餐的美好,只能一直擔心下一餐的去處;同樣的,沒穩定的地方住、沒足夠的衣服穿、沒有錢買文具等等,都會讓孩子因為匱乏而無法從己有的基礎向上發展。
招呼孩子們吃飯,一直是我們在基地很重要的基本工。孩子們或許沒有三兄妹那樣特殊的情形,但也都是只有車錢與飯錢,於是總有人省下飯錢去買小文具或小禮物。看到孩子有能力捨棄生理需求以尋求自尊自重的滿足,我們一方面心疼一方面高興,心疼孩子的辛苦──別人隨隨便便就可以擁有的東西,孩子們得縮衣節食(縮腸捏肚)許久才能得到;高興孩子們己經有能力自尊自重,不再只是個等待被愛被照顧的人。
為了贊助孩子們的成長與發展,我們開伙,招呼大家吃飯,補充大家生理的需求,讓孩子們可以更沒有後顧之憂的向前邁進。...
(待續,全文請見:基地部落格>工作報告
12月30日,歡迎您來基地走一趟!>三重青少年基地歲末義賣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