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完「教出思考力」研討會,暖陽穿透寒風的冬日,基金會一行人上山,接受足珍老師的盛情招待。
陽光正好的午後,我四歲大的小孩,平平,開始扮演起老師,我們幾個大人都是他的學生。
「現在,是美勞課時間,大家來剪窗花。」平平嚴肅的宣布。
「怎麼剪啊?老師,你沒有示範,我不知道怎麼剪。」我在裝傻嗎?
「你不知道喔?好,老師教你。先把紙折成三角形,這樣這樣……,然後就用剪刀剪,懂了嗎?」
「怎麼用剪刀剪?老師,你要不要再教我們一下?」一個大人跟著裝傻。
「不用教啦!你想一想,就知道怎麼剪了。來,你先來。」他指我這個媽媽。
美勞一直不是我的專長,常嫌自己手笨拙,但在老師的命令下,我想一想,隨便下刀剪完了事。結果,看看老師怎麼反應:「你剪得很好喔!」
下一個是 慈明 ,一雙巧手剪出繁複變化,「喔~~!很漂亮耶!」老師的鑑賞力真不賴。
下一個是足珍老師,好像只剪兩三刀,打開來,足珍老師自己笑稱:「這是蝙蝠俠的眼鏡喔!」
「嗯~~很有創意!」老師評語一出,當媽媽的笑得不支倒地。
「 邱 老師,你是很好的老師呢!很會鼓勵學生喔!」足珍老師說。
這下子,老師更得意了:「接下來,要上體能課。」
「體能課?!」喔,My God!家裡演出近百遍的「極限體能王」,要在這裡再演一次?!
「對!我先示範給你們看…。」只見老師很賣力的搬動長凳,在一方榻榻米中間定位。「就是這樣,從這裡走上平衡木(老師走上長凳),到這邊,記得要跳過這條線,再從這裡跳到這個座墊上,不可以踩到邊邊。」老師充滿活力的演完一遍,「你懂嗎?」我點頭,「好,你先來!」
「老師,怎麼又是我先?」小小抗議一下,不要每次找我先考試!
「沒關係啦,你可以的。」老師的眼神很堅定。
我、 慈明 和婷婷輕鬆過關,換上足珍老師,從長凳上跳過那條線的關卡,很難過:「老師,這很難耶!我都跳不過!怎麼辦?」
老師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下,把長凳拉近那條線:「這樣好了,你再試試看。」足珍老師依言試了,成功過關。
「嗯~~你很棒!」老師評語再出,笑倒眾家大人。
晚上回家, 平平 老師繼續玩「老師遊戲」,拿出小磁性畫板:「現在我們要考試了。」
「啊?幹嘛考試?不是跟老師好好學東西就好了嗎?」
「都學過了,你一定會,不用怕。」
「真的嗎?」
「真的。」
「喔,好,那要考什麼?」
「數學。你寫1、2、3。寫對了,我就給你打個勾。」
我寫了。「對了,打一個勾。再寫4、5、6……對,打勾。再寫7、8、9……對,100分!我就說你一定會啊!」老師滿意的咧嘴笑了。
隔天,收到某電子報,「國際閱讀評比調查:台灣大幅落後香港,排名22名」,聳動的標題,令人厭惡的競爭噩夢,又來了!在今年8月毛毛蟲通訊〈毛毛蟲讀寫教室的探究對話〉中,才因遠見雜誌調查談過台灣推動閱讀和競爭力的問題,如今又來一個看似更「大規模」、更「客觀」的評比,而其結果的解釋,僅剩下「排名22」、「落後香港新加坡」的大肆宣揚撻伐,台灣四年級學童閱讀能力與競爭力受到強烈質疑,這難道是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的目的嗎?
而我也開始反省,我是幫忙翻譯此測驗部份題目的人,當時曾跟語文學者吳敏而博士提到其中有文化背景知識的差異,若內容沒調整,要說它能測出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我有些存疑……而今,測驗結果被如此解讀,孩子能力被貶低,我覺得有點對不起台灣孩子。
同一天也收到美國課程發展學會電子報,它給了一個聯結,美國教育統計中心根據此測驗結果做各種分析:測驗項目與能力、參與國家區域、平均分數、低中高優得分標準、種族性別差異、各國做法比較……我看見台灣在45個國家區域的相對位置,未達「優」,但介於「中高」、更近於「高」得分(中475,高550,台灣平均535分),同一水準的國家是:德國、丹麥、荷蘭、美國、英國、澳洲及加拿大幾個區。
當下覺得:台灣孩子很不錯啊!
排名22,感覺很差,但擺脫排名的絕對位置之後,實際上呢?
落後香港新加坡,感覺不好,但從國家發展程度和教育體質來看呢?台灣近幾年推廣閱讀,但它在正式課程以外,不在各學科中學習不同的閱讀策略與方法,而且重量不重質……
比較中, 平平 老師跟我們這些大人學生一起教學、考試的情景,突然湧現腦海,演了一遍又一遍,每遍都敲中我心!
然後,黃武雄《童年與解放》談的「人即目的而非工具」、「密集的,有一定進度的,統一性的考試,會干擾人內在結構的同化與順應的辯證發展,就如同時常拆封罈蓋,掀開罈蓋,要檢定釀酒的進度,會使酒的醞釀停頓一樣。」Howard Gardner去年來台演講:「你為什麼要測驗你的孩子?身為老師或家長的你,難道不知孩子的學習狀況?」
連同最近毛毛蟲「教出思考力」研討會幾位學者 和 老師的話:開放更多空間與機會讓孩子提問閒聊、認真思考的自主探究學習、慢養的思考能力、從對話中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學習……等等,這些話盤桓腦中,交流撞擊,久久不去。
最後,我聽見內在的聲音告訴自己:
你在比較什麼?
平平示範給你看的,正是最美好的教與學:了解與鼓勵學生,個別評鑑學生能力與適當調整測驗內涵,學習完成再測試,讓學生擁有自信,不必害怕地面對更多的學習挑戰。
永遠記得,以孩子為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