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最IN話題 ▌科幻科學Debug—摘自「愛科幻的∞理由」思庫 ▌文/oeo
|
不知您可曾看過想過:變形金剛科博文向同伴「使個眼色」,要他們按計畫行動;真實謊言的魔鬼大帝阿諾,神勇地爬上噴射機給敵人狠很的一拳;機動戰士舉起手臂前揮,招呼後面的MS戰友發動攻擊;銀英傳千萬艘星際戰艦豪氣萬千地「從地面」起飛,奔向浩瀚宇宙…其實這些是我們熟悉的科幻畫面,也蘊藏了另一種「趣味」!
所謂「科學」,越到後來,定義與界定反而越顯模糊。有科學家認為那是一種「高級的信仰」,甚至也有哲學家表示:「近代科學」其實是人類文明發展中一次「反理性(主義)」的產物。但在我的印象中,有兩種檢視的要件大致上還算蠻實際的:「可否證」與「能再現」。同樣的要件,自然也遺傳或轉置在科幻作品上,讓科幻作品有別於它類作品,除了在劇情合理性之外,對於作品本身的評價,不只是「偏好」這種主觀的確立與爭論,科幻增添「可能這樣嗎?」、「這樣合理嗎?」、「為什麼是這樣?」等命題,無限開拓了許多機關、場景、角色設定上的「探討空間」。
正因如此,科幻作品的科學性成為一種特色或包袱,對許多人來說,作品中含有科學性的「體質」與「要求」可能成為一種「無聊」,我們可以想像,將以為是靠科幻而轟動的科幻片,除去那些聲光效果、打殺場面、浪漫神話的部分,還會受多少人歡迎?更別提一大票本來或說天生對「科幻」嗤之以鼻、敬而遠之的人們了!當然,這樣切割的說法本身也是相當不適當的!但是,能將這種「無聊」細細品味甚至加以發揮,也正巧是科幻作品獨特的「旨趣」!也應該是要成為「科幻迷」的一項鍛鍊與運動。
當然,不計小節地以大格局、大劇情的標準來品味,一部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能讓欣賞者進登文藝盛宴,但若能像做研究那樣實事求是甚至吹毛求疵,常常能獲得另一種樂趣。這種「找錯論誤」的過程,很像是電腦程式設計時慣用的術語:Debug(白翻:除蟲)。近年將這種趣味加油添醋,盡其認真搞笑之能事者,就要屬「空想科學讀本」,另外還有韓國科普書籍「看電影學科學」系列,不過相信這種探究、「找碴」之事,如同科學上做研究一樣,只要有科幻作品的一天,永遠就有可以找錯、除錯與探討的一天。
既然不是什麼宗教聖典,科幻作品當然擁有一種「錯誤的美麗」與「荒謬的趣味」,有了這些錯誤與荒謬,因而曾經和一起成長的朋友們有了熱烈爭論、捧腹大笑,原本以為在追求真相的科學世界會圍繞的核心氛圍,卻發生在那些科幻的日子裏!
後記:有時候這些「錯誤」與「荒謬」也會自行找尋出路,發展出另一套故事。現在市面上也有許多以多樣表情、花俏動作「搏感情」的機器人(最初「功能導向」的機器人設計,這些表情與動作應該是多餘甚至錯誤的);而那位多次出現在科幻作品中「神勇的」阿諾,現在也正式成為美國加州的「民選」州長,那天還看到他在電視上發表對這次加州森林大火的處理說法…孰幻?孰科?令人莞爾!
| ▌科學小視窗 ▌800年古船南海一號打撈上岸 ▌文╱科科報編輯小組
|
中國宋代古沉船「南海一號」在歷經7個月後,終於在22日打撈出水,並運抵廣東海陵島。這艘800年歷史的古船將對考古學有極大貢獻。
這艘船重達4600公噸,裡頭滿載8萬件珍貴文物,在打撈上岸前,就已先行撈起4000件瓷器珠寶,估計整艘船古物價值千億元美金。
考古界推測,南海一號能夠證明連接中國廣東、福建和東南亞、非洲、歐洲的「海上絲綢之路」存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