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7-12-2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民間力量才是根本
美國通過新能源法案



【社論】
民間力量才是根本
 
 

峇里島會議的效應逐漸擴展。或許鑒於美國都受不了國際輿論壓力而必須在「峇里路線圖」簽署,台灣的統治集團開始有了動作。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宣布,明年起在環保署下成立一個「溫室氣體減量辦公室」,採取強制性的措施,在2025年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到2000年的水平。

科技顧問李遠哲分析說,過去10年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兩倍。按照這個趨勢,到2025年激增到3倍。因此,若要降到2000年的水平,就要減少40%的排放量。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然而,與「峇里路線圖」原先的目標:在2025年的排放量比2000年至少減少25%(而非僅僅減少到2000年的水平),還有很大的距離;易言之,即使台灣目前的減排目標達到,依然遠遠未達到聯合國峇里島會議的原訂標準,不過台灣的政府部門終於對這個事關人類命運的全球暖化議題作出回應,也算是難得的了。

但是台灣能不能達到這個起碼的減少排放目標,卻是不容樂觀的。首先,台灣近年來人們的環境意識雖然有所增長,但是對經濟成長的要求還是很高。減緩經濟發展速率以保護環境的論點還不能為廣大民眾所信服,而發展另類低耗能低污染產業的策略更是八字還沒有一撇。更重要的,經濟成長的背後,是資本家的利潤以及政客們的政績與權力;相對地,環境保護的成效是緩慢的,間接的,而且做不好也往往看不到立即的傷害。台灣的資本家與政客的貪婪、近視、缺乏責任感,將使這種減排的工作很難受到真正的重視。

再次,環保署將成立的這個「溫室氣體減量辦公室」雖然會有各部會人員進駐,但是它的位階只屬於環保署下的機構,對經濟部,交通部等部會是否能有約束力,還有待觀察。試問,一個環保署下的單位,能夠影響經建會的決策嗎?能夠否決經濟部或交通部的建設方案嗎?長期以來環保署只是經濟建設的化妝師,這個事實難道邱義仁不清楚?可見,這個措施應付的成分居多,真心減少碳排放的成分很少。本來,無論就問題的複雜性、重要性與可執行性等方面的考慮,這個辦公室就應該直屬於行政院,甚至應由總統府直接領導。辦公室的位階如此低下,讓我們對這個計畫不敢抱持太高的期望。

這就是台灣政府的敷衍慣技。他們甚至連國際責任或壓力都有種種應付的方法。對於這種心口不一、只會應付的政客,台灣真正要承擔起人類一份子的責任,只有靠民間的力量,靠廣大民眾的認識與團結,才有可能。

(回目錄)



【左右看】美國通過新能源法案

【左看】
資本的侷限
李亮/文字工作者

美國國會於12月19日通過了一項能源法案,是美國30年來首次要求提高汽車節能標準的法案,同時也要求要提高生質能源的使用量,並提高電燈、電器的省電效率。然而,這個法案可能僅只在表面上有助於環保。

首先,該法案在協商過程中保留了給石油公司的稅收優惠,對於減少石油使用恐怕助益有限。其次,生質能源產業的發展一直存在爭議,尤其是美國的生質能源來源常以糧食作物(如玉米)為大宗,對糧食生產的排擠效應早已使得全球糧價大漲,使窮人處境更加惡化。此外,生質能源另一個的問題還在於:各種生質能源的生產效率普遍不高。要知道,生質能源作物的生產本身也是需要能源投入的,尤其美式的機械化農業生產更是如此,整個過程計算下來,生產過程中投入的能源往往與產出的能源相當、甚至更多。

然而,更根本的問題在於:為什麼在面對能源危機時,我們總是在尋找更多(也許更乾淨)的能源來維持如此高耗能的現行體制,而不是改變它?為什麼所提出的每一種方法都必須照顧資本的獲利需求,而不是挑戰它?




【右看】
資本的彈性
王放/政治評論員

一再頑抗國際環保共識的美國,日前已在峇厘島會議中做出妥協,美國國會更在12月19日通過了新的能源法案,將大大提高汽車的節能標準,並促進生質能源產業的發展。此一轉向是里程碑式的,值得大書特書。

自從資本主義誕生以來,一直有無數的道德家站出來與之對抗,並一再預言它的危機與崩潰。遠的有宗教情懷的末世論、馬克思主義的總危機、總崩潰理論,現在又有了環保的資本侷限論,直指資本主義因為一味逐利而破壞環境,最終將導致整個系統的總崩潰;而這幫人優於他們的前輩之處,在於他們往往援引各種貌似科學的論證,從個人的癌症、大氣層的破洞到地球暖化的趨勢,全都有生動的科學圖表佐證。

沒錯,這問題些可能都是真的,但未必就會使資本主義走向終結,過去的大大小小的危機早就證明了,資本主義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具彈性的體制,可以在調整之後繼續生存;面對現今的全球暖化以及能源短缺問題,歐美日各資本主義大國的反應以及逐步改善,就是最好的例證。

比起資本主義過去的死敵——共產主義,環保問題的挑戰只是小兒科。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